不支持Flash
|
|
|
寻访潜藏在杂技团的魔术世家 想不想认识云南的“哈利·波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09:34 云南日报
飞天扫帚、魔棒、魔咒、魔镜……这些具有魔力的事物把人们带进了一个魔幻世界,除了电影和童话故事给人们呈现忽有忽无、忽大忽小的奇妙世界外,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种艺术,能把观众带入一个未知的神奇世界,那就是魔术。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从一件东西变成另一件东西,魔术世界对观众来说永远是一个未知的奇妙世界,魔术艺术是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几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具,却蕴涵着极为精细的科学设计;几个简单的动作,却能演绎出出乎观众意料的结果;几分钟轻松潇洒的台上展示,却隐藏着演员台下受尽的凡人不敢经历的上万次技巧重复。 魔术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魔术世家还是极为罕见,不过,云南省杂技团里就有这么一个珍稀的魔术世家,从退休还想为团里尽一分力的72岁魔术大师戚玉钢,到魔术、道具上都有出色表现的戚风波,再到在魔术上小有成就的19岁小将戚原睿,祖孙3人共同来讲述了一个奇妙的魔术世界。 戚原睿:英雄出少年 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西南赛区银奖、第五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三次全国魔术比赛铜奖、第六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四次全国魔术比赛银奖……如果不是戚原睿亲口所说,大概没有人相信这是一个年仅19岁小将取得的成绩。从8岁就开始练魔术的戚原睿,就像魔幻片《哈利·波特》里的哈利·波特,看起来要比同龄人睿智很多,举手投足俨然一副成年人的样子。刚从济南第六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四次全国魔术比赛上捧得银奖回来的戚原睿,兴奋之情似乎还没有减退,开始跟记者侃侃而谈他这次参赛的节目,“长竿钓大鱼小鱼”、“火盆里钓金鱼”、“变14个乒乓球”、“结绳钓鱼”……戚原睿一 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些节目是在失传已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戚原睿告诉记者。 别看现在戚原睿对魔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但以前的他也曾经有过不想学的念头,练功是很乏味的,一个简单的动作要练成千上万次,看着别人做完作业就去玩了,自己还要在家里反复地练习同一个动作,才几岁的他自然就开始泄气,不过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魔术是没有失误可言的,上台表演出现失误是不允许的,真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戚原睿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练功,如果有比赛就更要练上十多个小时。受家庭影响很大的戚原睿,其实本身有极强的灵性、悟性,“爷爷把技巧、重点教给我,稳定后就开始自己练习。”他笑着告诉记者,并不是每个演员都掌握了魔术的基本功手法,可练就了一手功夫的戚原睿,早就对这些驾轻就熟了。 戚风波:从台前到幕后 在魔术艺术上有过出色表现的戚风波,现在甘作儿子的“绿叶”,在一心把儿子培养成才后,自己却开始从事杂技团道具设计制作。 虽然把魔术舞台留给了儿子,但戚风波却在道具设计制作上开始另辟蹊径,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曾在金狮奖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道具奖。魔术是借物造形的一种,魔术离不开道具。对于道具的研究,戚风波有自己的想法,这些外形上看似普通的道具,其实是很特殊的,它们的结构、重量和普通的都不一样,“道具要在物理、技术上都要有所考虑,它的最大作用就是为演员提供方便,让演员表演起来得心应手。”对魔术表演,戚风波说,除了演员机智、眼疾手快,道具也是很重要的,科学、精细的道具才会让观众在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下突然产生神奇的效果。 作为魔术世家,对“传内不传外”的说法,戚风波说,关键看苗子,除了对魔术感兴趣,灵性、悟性也是相当重要的,魔术演员的培养很难,手形、思维、心理等各个方面都要细心地传授。 戚玉钢:魔术是假的功夫是真的 父辈祖籍是河北吴桥的72岁的老人戚玉钢,对孙子取得的成绩自然也是相当高兴,提起戚原睿,老爷子说,他练功很努力,经常早上6:00就起床,一直练到晚上9:30才肯休息,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本可以在家享受晚年的戚玉钢却总闲不住,为了云南魔术更好地发展,也与各个策划人一起出谋划策,不仅把云南的文化、风情融入魔术中,还不断创新,把时代元素也加入其中。“魔术是假的,但功夫是真的。”戚玉钢说,“要用大家预料之内的东西,变出大家预料之外的结果,观众才会被吸引。” 实习生 齐立平 记者 张娟(春城晚报)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