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刘佳不该“稀释”磨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8:17 大众网-大众日报
电视剧《戈壁母亲》正在央视播出。刘佳在剧中扮演母亲刘月季。也许是对这部戏期望值过高的缘故,我对刘佳的看法不佳,因为,她的演技稀释了一个坚强母亲肉体和心灵上的磨难。 可以预测,反映大漠戈壁题材的影视作品肯定会越来越多,因为在这辽阔的背景下,更能准确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元素还有:大自然给予的磨难。但简单地突出磨难,不难,难的是让磨难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给人一种从胸腔里迸发出的如蒙古长调般的悠远苍凉,然后像坎坷溪流奔腾着流入观众心扉。这就需要演员有体味磨难的才能,有把握人物面对磨难的分寸。《戈壁母亲》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刘佳发挥,可是她却无意识地将磨难稀释了。 先说肉体磨难。一个乡村母亲在半个多世纪前,领着两个孩子,从山东老家到新疆寻夫。各位想想有多难吧。这简直是壮举!当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再走走停停,一个月也到不了。而即使到了新疆,要找一个人,那时又没有手机,简直是大海捞针,新疆有10个山东大,你找去吧。这编剧自有办法,让你找到就找到,找不到就没有戏了。在寻夫途中刘佳的表现是鞋子破了,脸上抹了几道灰尘。到了陌生的大漠戈壁,也没有感到身体不适。反正我看了,并没有唤起对长途跋涉的磨难感,就跟从一个县城到几十公里外的另一个乡镇一样。刘佳的眼神里,空洞,无更深邃的内容,让人看不出沧桑,更看不出悲壮。 再说心灵的磨难。好容易来到新疆,等待着的是离婚的结局,而刘月季竟然逆来顺受,连半点反抗的意思都没有,处处为男人着想。在剧中,都没有个辗转反侧的特写,面对儿子对父亲的挑衅,刘月季简直成了司法所的调解员,什么“他是你爹啊”“他有难处啊”,等等。特别是丈夫再婚后,她又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丈夫的新妻子,帮着沐浴,帮着宽心。哎呀,刘月季这样的女人真是太好了。可是刘月季心中果然这样吗?她肚子里没有苦水荡漾吗?按照生活逻辑,一个女人敢带着孩子万里寻夫,这个女人就非同寻常,她简直就是巾帼英雄。她能没想法吗?一个优秀演员就该凭演技演出她的苦水,而不是表面的宽容和忍耐,为自己的男人可以做任何牺牲和奉献,而不需要任何回报。这是一种很难企及的理想境界,这需要大技巧来展现,可是刘佳技巧不到家,没有这样的技巧,又要传达这样的主题,就显得虚假了。我想,假如让斯琴高娃演夫妻13年没见面,而一见面后就谈离婚的戏,斯琴高娃不立即扑到男人身上先把他鼻子或耳朵咬下来才怪呢!把13年的委屈,一个多月跋涉寻夫的委屈全部咬出来,只有“咬”出来,才能真正让磨难得到散发,才有血有肉,才有生活气息。现在剧中刘佳演得太平静,没有“咬(我只是打个比方)”戏,没有心如刀绞的心理冲突,这个人物形象就是干瘪的。 其实,不光刘佳如此,好多演员都没有演磨难戏的功夫。我一直佩服李雪健,他演的《焦裕禄》,简直把焦书记演活了。 到现在,电影看了多年,我一直记得李雪健扮演焦裕禄在火车站追赶技术员的那场戏,当他追赶着技术员乘坐的火车时,肝病犯了,他疼得弯下腰去,当抬头看到技术员并没有走时,那含泪的眼神,催人泪下。这就是功夫,优秀演员一个眼神,就能让一出戏出彩。 现在好多演员,没工夫琢磨戏,即使有工夫也没有琢磨人物的功力,没有体味人物的素质,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人物表演的粗糙、简单、虚假和苍白。我觉得,刘佳还有个潜意识的东西,就跟她演《任长霞》一样,老觉得塑造正面人物,就得高、大、全,不允许有缺点,就得跟江水英一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人人都是有缺点的,有时把缺点演活了,更能衬托出人物的性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