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揭密真实历史:《色·戒》背后的孤岛与易先生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16:18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那样的年代里,对所谓‘忠奸’,难道不该留一点人性的空隙吗,不管是易先生还是丁先生,是张爱玲还是胡兰成?”(龙应台)

  ★ 本刊记者/孙冉

  1947年6月10日,作家张爱玲写信给胡兰成,两人正式分手。她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

  1955年,作家客居异乡,晚年除了回忆只剩凄凉。24年后,她发表了《色,戒》,一个胡兰成曾经讲给她的故事,当年这个故事颇具传奇,有关暗杀和情色。但晚年的张,却在其中又回味出了一种感情。

  小说里,王佳芝款款走上牌桌,在那个孤岛岁月,她用自己的一生干了一件任何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个事竟然与政治无关,讲的只是感情。

  故事发生在一个极度紧张的社会,一寸山河一寸血。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女青年不讲政治,只关心感情,那就是醉生梦死、自我麻痹或者套用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

  所以,她让王佳芝这个女人到最后心里矛盾到极致,“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与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感情。”

  又20年,作家撒手人寰,骨灰归海。带走了爱与不爱的悬念。

  在《色,戒》里,王佳芝把阴道献给了理想,把生命留给了爱情。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张爱玲笔下孤岛社会的冰山一角。现实永远比小说精彩,或者是更残酷,当时的社会也许并非我们如今想象的那么泾渭分明。

  上海的孤岛岁月

  《色·戒》里,王佳芝坐在凯司令咖啡厅,手里端着一杯咖啡,心里想到,“今天要是不成功,可真不能再在易家住下去了,这些太太们在旁边虎视眈眈的。也许应当一搭上他就找个什么借口搬出来,他可以拨个公寓给她住,上两次就是在公寓见面,两次地方不同,都是英美人的房子,主人进了集中营。”

  这个时候日本兵已经进入了租界,关押了侨民,这座孤岛城市的畸形短暂繁荣被打破了。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以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立即宣布中立,这两个位于上海繁华中心区的地段,俨然成了战时人们的避难所。一直到1941年12月,为期4年零1个月的孤岛上海犹如战时的卡萨布兰卡和里斯本,有着自己的末日狂欢。

  仅“八一三事变”这天就有6万余市民涌进租界,这其中有外侨和中国的殷实家庭,也有来自江浙的大户人家,更多的是来自日军轰炸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用板车或老虎车,或直接肩挑背负,把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进了租界。到了9月,租界人口迅速增长到300万左右。

  原本因为战争而经济衰退的上海,在租界内却因为资金的大量涌入,再度繁荣起来。旅馆业、餐饮业和娱乐业极为火爆,舞厅,咖啡馆,色情场所,电影院,人群川流不息,好莱坞的最新片子很快能看到,最高档的法国

化妆品也可以享受得起。另外大量的游资和物资的集中,租界逐渐成为集中的采购点,周围地区如抗日阵营的急需物品及设备都在此进货。

  就这样,上海租界与外面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苏州河一水之隔,一边是炮声震天,一边是笙歌达旦。每当夜幕降临,租界内彻夜通明的电炬,透过幽暗的夜空,与闸北的火光连成一片,映红了半边天。“孤岛”上海之名由此而来。

  但是由于“孤岛”的前途大家都难以预料,哪天日本人打进来,日美到底怎么样,都有各种猜测。租界内鱼龙混杂,暗杀成了很普遍的事情,身边的人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人人都活得很小心。同时,也有一种末日不远的麻木感,在“孤岛”的日子,更多的是个人生活萎靡和醉生梦死,在人们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不知哪天早上东洋鬼子就开进来了”,是当时最常见的一句。“孤岛”的社会心理:充满投机,浮躁,奢靡,混乱。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意味着“孤岛”上海时代的结束,日军开始进入租界疯狂掠夺。对这一天日本人早以觊觎多时,上海的军事价值并不大,虽然外资和中资都在转移,但还是具有巨大的财富。

  “孤岛”的风光不再,日本人控制用电量,限量供米,限制私人汽车,举办市内物资登记。租界工厂纷纷倒闭,工人失业,遣送难民回乡,但他们早已无家可归。严冬时分,饿死冻死的人随街可见。

  日本人的疯狂掠夺即刻投入到战争的补给中:光棉布就倾吞了30万匹,因为日本不产棉花,棉花主要靠中国进口,和中国打仗后经济封锁,只能将废布收回做成更生布给士兵做军服。那种布质量极差,稍使力就会被拉破。还有有色金属,当年日本的飞机都是木壳机身,只有机头是铁的,他们把上海所有公交车站的站牌都摘下来换上塑料的,再用废铁去造军火。到了抗战后期,只有市中心几条基本线路有公交车,卡车都被搜刮走去打仗了,脚踏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上海的人力车业再次繁荣起来。

  在钱币流通上,日本人也开始了毁灭式的掠夺。1938年初就开始发行军票,所谓三无货币——没有发行银行和发行准备,粗糙到编号水印都没有。日军打到什么地方就拿军票进行掠夺式购买。日本军费就是靠军票维持,后来觉得军票不行,又发行伪币,所谓“中储卷”。后来归还租界,还搞了个伪币回收军票,不说军票废除,还拿中储卷来回收,进行再一次掠夺,这就造成了华东地区经济的大破坏,惊人的通货膨胀。

  上海经济繁荣的高峰期是在30年代初,也就是那时奠定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国的银行在上海法币资金大量流动,国民党的势力也在此,所以大量外资银行也在此,汇丰银行当年在香港的资金总额还不到上海的几分之一。金融中心促使工商业发展起来,国货品牌在和外资竞争,品牌意识浓厚。

  孤岛时期的畸形繁荣并不能超过30年代初的鼎盛,因为资金在流失,英美在不断撤资,欧洲形势很紧张,大概只有五六亿法币的资金平衡总量。而之前汇丰一家在上海就有8亿银元(在法币还不通行的时候使用银元)。

  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就这么被日本人破坏了,抗战胜利后英美资金忙于本土恢复,中国自己的资金消耗掉了,民营银行被搞垮了。战后上海经济资本达不到战前的六分之一。

  而上海全面沦陷后,孤岛时期还有文人顽强支撑的抗日力量几乎绝迹。日本人加强了文化控制,进租界当天就接收了各大报馆、电台、书局;并销毁抗日图书,禁唱爱国歌曲,随时有权力冲进剧场和影院搜查。

  此时汉奸文化却空前高涨,各种亲日活动层出不迭。社会悲观情绪与汉奸的泛滥,使得社会价值观混乱,时代把政治选择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1]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