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谍战剧,唤醒了几代人的记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8:45 大众网-大众日报
●《数风流人物》剧照。
●《特殊使命》剧照。 在家庭伦理剧火爆荧屏的同时,谍战剧也在2007年纷纷亮相,国庆期间,甚至还出现了《数风流人物》在央视一套热播,央视八套不甘落后,同样在黄金时间推出《特殊使命》的对台戏景象。 谍战枪声四起 关于谍战剧,或者说是反特剧,对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观众来说,应该并不陌生。 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类型的电影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主流类型之一。1954年底,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间铃响马帮来》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神秘的旅伴》公映,标志着这一类型题材电影的诞生。此后,像《保密局的枪声》、《羊城暗哨》、《秘密图纸》、《跟踪追击》、《黑三角》等,都曾风靡一时,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但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以“抓特务”为主题的作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被武侠片、文艺片以及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所取代。 谍战剧再度卷土重来,是在2003年央视播出《誓言无声》之后。这部电视剧曾在当年拿下了飞天奖的4个奖项,由此也引起业内的广泛兴趣。2005年,又一部谍战剧《暗算》的热播,更是大大刺激了这一类型作品的迅速增长,一时间,荧屏谍剧战枪声四起。在高收视率和各种奖项的诱惑下,已经播出的谍战剧忙着赶拍续剧或系列剧;实在找不出新题材的,就将以往的那些经典影片翻出来重拍,像《保密局的枪声》、《羊城暗哨》、《英雄虎胆》、《51号兵站》、《雾都茫茫》(新剧改名《一双绣花鞋》)、《徐秋影案件》(新剧改名《古城谍影》)都被改编成为电视剧;另外,像经典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上个世纪70年代风行一时的手抄本《梅花党》(电视剧取名《梅花档案》),也都被搬上荧屏。 唤醒数代人记忆 谍战剧大多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来,如今在荧屏上重现那段历史,很容易就唤起了中国几代人的怀旧情绪和潜藏心中的反特情结。 对于那些没有这种观影经历的年轻人,中国曾有的那段全民动员“抓特务”的历史,也给他们带来了新鲜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大批明星特别是青春偶像明星的加盟,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像《羊城暗哨》由王学兵主演,《红色追击令》由李幼斌、朱媛媛主演,《51号兵站》中有杜淳、李婷、姚安,《保密局的枪声》中有谢君豪和王奎荣,《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有孙海英、沈傲君,《特殊使命》中有李光洁、蒋小涵、周扬,《数风流人物》中有江珊、任泉、鲍国安、孙海英、王奎荣等。 对此,《51号兵站》的编剧楼健直言不讳:你必须照顾到观众的怀旧情绪,而且这部分观众是红色题材的主力军,不过我们同时还要抓住年轻观众的心,抓住他们喜欢偶像演员的心理,把偶像风吹进革命题材中。 谍战剧的大量出现,还与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以一纸“封杀令”将红极一时的涉案剧“驱逐”出电视黄金档的规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涉案剧渐渐淡出观众视线后,不甘“寂寞”的电视剧生产方开始动起脑筋,从而瞄上谍战剧。因为谍战剧具备了涉案剧的悬疑、侦破等一系列吸引观众眼球的要素,同时还不受规定的限制,可“自由”出入黄金档。著名编剧海岩就认为,谍战剧只不过是换了包装的涉案剧。 热中需要冷思考 在上个世纪所拍摄的“抓特务”电影中,叙述事件主要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粉碎敌特的阴谋破坏计划,我方安全人员与敌特斗智斗勇而展开,有关人物之间的爱情描写是极为罕见的,但现在的谍战剧,却抓住这个大做文章。 为此,有人将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归纳为“三大俗”:特务多为美娇娘,恐怖起来吓得慌,敌我之间恋爱忙。而一类题材的电视剧一旦出现模式化的套路,在故事逻辑、情节设置和戏剧冲突方面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势必也就很难继续提起人们的兴趣。 对此,《数风流人物》的导演毛卫宁表示:真正高水平的谍战剧,不能一味陷入“女特务”这个套路,也不能只是智力和打斗的游戏,还必须在人文深度上推陈出新。另外,在涉及血腥、惊悚等情节方面,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著名编剧海岩指出,谍战剧的优势在于情节,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胡编乱造,脱离历史,脱离生活。某一剧种火爆之后,跟风之作必然很多,但电视剧并不在乎题材是否撞车,关键还在于人物是否鲜活,能不能有自己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