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城市雕塑呼唤“最传神的眼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9:30  解放日报

  近年来,上海的城市雕塑有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多伦路名人雕塑一条街,长寿路绿地、松江泰晤士小镇“变成”了雕塑公园;还有不少国外友人赠送和政府机构向国外购买的雕塑,如南京西路友谊会堂前美国著名雕塑家阿曼设计制作的《奔腾的马》,中山公园里波兰赠送的《萧邦》塑像,鲁迅公园中匈牙利馈赠的《裴多菲》,徐家汇公园里的《希望之泉》《新一代》等,林林总总四五百件。其中多伦路名人雕塑和长寿路绿地部分雕塑荣获2005年全国城市雕塑金奖;世博家园、三香园的《水果》系列雕塑,荣获2006年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

  尽管如此,市民还是普遍觉得,上海的城市雕塑不尽如人意,好作品不多,原因何在?

  建在“园内”识人少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朱国荣认为,城市雕塑不仅仅把“放大”的雕塑作品展露于公共空间之中,它还要求雕塑本身具有与社会群体进行对话的可能,需要用大众化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与市民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使它的文化价值被引申出更为广泛的话题,载入公共文化的视觉记忆。因此,城市雕塑应该崭露在广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人流往来密集的地方,使走过、路过的人都能认识它、欣赏它。可近年来,上海新耸立的城市雕塑往往建在公园、绿地里较多,尤其是浦东、松江等新建小区,市中心、重要景观地区却鲜有好的作品出现,市民才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近年来怎么看不到好的雕塑?”

  装饰性应与纪念性并重

  上海城市雕塑的迅猛发展,使题材也向装饰性和美化环境的方向发展。如去年获奖的世博家园、三香园的《水果》系列雕塑,以人们熟悉的水果为造型,亲切而富有人情味。再如,以“和谐“为主题的长寿公园雕塑系列,《和弦》《动力火车》《福娃》《梦幻年华》等,讴歌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些风格多样、出自中外雕塑家之手的作品,对美化小区的环境、提高居民的

生活质量功不可没,但都是“小品”型作品。专家指出,城市雕塑毕竟是城市空间“最传神的眼睛”和“用青铜和石头等材料写成的编年史”,不能只强调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而忽略了城市雕塑的纪念性,装饰性和纪念性要并重。

  当然,设计纪念性城雕难度颇大。两年前,市雕塑委也曾规划、设想创作有关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题材的作品,但至今还没有展开下文。业内人士建言,多伦路文化街塑造了十数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文化名人,既充分利用了历史文化资源,又保留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个性,使多伦路的历史记忆变得具体、直观,像这样的纪念性和装饰性两者并重的雕塑就应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拿什么来替换平庸城雕

  去年初,市府新闻发言人曾经发布,上海的城市雕塑中优良的和“垃圾”的各占10%,平庸的占作品80%。“垃圾”可以拆除,但平庸的该怎么办?朱国荣说,现在是力求建一个成功一个,不再有新的败笔,所以对新创作的城市雕塑慎之又慎。同时,从目前沪上的创作力量来看,很难一下子挑出许多优秀作品来替代“平庸”。因此,平庸城雕占有一定比例的现状,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只有不断地邀请全国、全世界优秀的雕塑家来沪,共同参与上海的城市雕塑设计与创作,不断出新出奇,才会逐步扭转这种局面。


本报记者 顾咪咪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