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看美丽新世界,反思当代艺术的“中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22:32  金羊网-新快报

  ■陈煜堃/文

  眼看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交易情况近年来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大放异彩”,不少的有关机构、人等无不为此欣喜若狂。的确,当下中国艺术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突破期,革命正在进行中。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场革命风暴的中心处,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只是“价格”二字。显然,当圈内外人士的目光与心思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价格上时,艺术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必然会惨遭“滑铁卢”。

  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时常想起一位法国外交部长说的:“有价值观可以输出,才是一个大国!”如今,原本打算围绕着这话儿去好好地思量一番,没想到看了最近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美丽新世界:当代日本视觉文化展”后,觉得这个展览更是狠狠地给中国那“上火”的当代艺术泼了一盆冷水。

  “美丽新世界:当代日本视觉文化展”于去年9月在北京展出后,近期移师至广州。这是在中国举办的首个呈现1990年代以来的日本当代文化的综合性大型展览,期间在广东美术馆室内外分别展出了草间弥生、渡辺豪、浦沢直树等30多位日本艺术家和创作人的涵盖媒体艺术、建筑、时装、漫画、动漫以及当代艺术诸多领域的作品。本次展览通过多层面的视觉表达,以及多角度的语言探索,充分地展现了日本当代社会的面貌和时代精神的特征,而非一种迎合市场口味、追逐流行趋势的加工制造模式,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自我价值观的体验。

  看完这个让人感到兴奋与震撼的展览,我想起了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的一句话:文化不是全球化,文化只有本土化,独立、原创和个性化。

  不知道这句强而有力的话,打在那些喊着“全球化”口号,眼睛却死死盯着国际艺术市场动向与贩卖“中国当代艺术”的有关人士身上,还会不会有疼痛的感觉。其实,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不只是艺术,对于其他行业中在目前关于“中国制造”的话题,同样是众说纷纭。一时间,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再现当年“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辉煌的说法频频见诸各种媒体。言归正传,在中国的艺术领域里,类似情况已是早有“前科”了。记得当徐悲鸿在与国人喋喋不休地讨论“写实主义”的时候,欧洲的超现实主义宣言及其行为都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抽象主义也都已经成为没有刺激性的过去式了。

  文化本身在地域与时间上所存在的差异是合理的,艺术发展的先后之别也是正常的。我们今天在本次当代日本视觉文化展上,往昔的“日本制造”已经无踪可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生命力的“日本创造”。为什么呢?并不是日本的艺术家在迎合市场上有什么样的秘密捷径,也不是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先天优势,只不过在参加展览的几代日本艺术家身上,找到这么一个共通点:他们在接受所有新鲜事物的同时,没有放弃从自己身边、自己生长的环境去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的真实情况,正是在了解自我、坚持自我、肯定自我和展现自我的前提下,他们所做的东西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性的价值,才称得上“创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像《东京扫描仪》这样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作品。艺术家通过在飞机上鸟瞰东京而拍摄记录下城市的全景全貌,并运用快进般的镜头聚焦了城市中的某一个地方或人群,从各种角度和层面,彻底把东京这座城市在瞬间发生的一切定格、放大、介入……以求将一种微妙的原始的真实的关系裸露在观者眼前。相信大家都会同意我的观点:这是一个绝对本土化、绝对个性化、绝对有价值的原创作品。因为这是来自于对生存环境的真实的个人经验,而不是凭空臆造,更不是迎合他人的敷衍之作。

  中国当代艺术的失语,那热火朝天的艺术市场所带来的浮躁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问题本身的制高点是当西方的新思潮涌入时,中国艺术家丢失了自己的身份背景,忘却了自己的文化语境,以致深陷市场的游戏规则之中而无力自拔。对于当下众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独立的思想才是摆脱失语的力量所在。没有一种独立的本土意识,就不会有全球发言的机会,广泛的影响力往往是源于自省与自强。

  如何到达美丽新世界?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需要中国当代艺术界的一次深刻反省。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