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道临的晚年之“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08:2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最近,怀念孙道临的文字很多。但很少提到孙道临晚年关于“采访收费”的事儿,好像大家都躲闪着,不愿意提。不能说孙道临去世跟那个话题有关,但我感觉,那个话题应是他的晚年之“痛”。 那是2005年初,各媒体都在忙着纪念中国电影百年,都想采访孙道临,我也动了念。可就在这时,有了关于孙道临“采访收费”的消息,然后是言辞激烈的各种评论,几乎全是对孙道临的谴责。一些明星也出来凑热闹,笑话孙道临是个过气的明星。我当时最想听的是孙道临的声音,但听不到。只好取消采访计划。 我发现,2005年很少有孙道临的正面报道。作为把一生献给电影事业的老人,在电影百年华诞的特殊时候,却遇到这样的尴尬事,他能不痛吗? 孙道临戳了马蜂窝,他是百口莫辩。我是这样分析的,公众对明星耍大牌,赚大钱的现象是反感的,而平日低调的孙道临如果知道公众的反感情绪,也不至于开口就说了收费事儿。而当时某报的记者跟孙道临是在什么状态下说的话,也只有孙道临和那个记者知道,别人只是猜测。而最省事的猜测是,凡明星,都爱钱,都爱耍大牌,孙道临是明星,所以孙道临爱钱,耍大牌。这是很明显的逻辑推理上的错误,首先大前提就错了,但是,公众没有工夫来研究逻辑三段论,公众只认为名人都靠不住,而且补充一句:连孙道临这样的老艺术家也靠不住了。你想,耄耋之龄的孙老,窝着的火发不出来是什么滋味?一生爱护自己的名声,视自己的职业为神圣的人,最终给人留了个晚节不保的印象,是个什么心情? 事情在风口浪尖上,大家都是不清醒的,而如今孙道临已经去世,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正视这个问题了。我注意到孙道临后来对一家报纸的记者表示,自己说采访收费,其中一半是气话。“有人说我是想钱想疯了,老是想赚钱。这话不对,是有人老是想赚我们的钱。我们这批老电影人找到别人门上的大都是为了做公益事;而有些人找上我们门上来的大都是为了赚钱,从我们身上赚钱。我想说,就此打住,你要赚,先要付我应得的那部分,而这钱也不是我们主动想赚的,是你们先要赚的……”可惜这些话被淹没了。 我相信孙道临是真诚的,他没有像好多明星那样在媒体上大做商业广告,就是一证。君不见,有的明星,为了给酒厂做广告,端着杯子告诉国人:可以喝一点儿;有的明星,为了给什么膏药做广告,可以唱着京剧来一段:早贴早轻松。而有的明星,卖的明明是假药,却拍着肚皮说疗效好。孙道临从没有做商业广告,仅凭这一点,我觉得他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他接受采访时说:“如果真的为了钱,我大可以堂而皇之地拍广告。有好多人找过我拍广告。我知道人家不是冲着我孙道临来的,人家是冲着‘李连长’、‘李侠’他们来的,没有这些银幕形象,谁会认识我这个老头。我一直拒绝拍广告,因为‘李连长’、‘李侠’不是我一个人创造的,而是编剧、导演、所有演员、整个剧组共同创造的,大家都为此付出过心血。”可惜,孙道临的这些话,也没有得到有效传播。 孙道临晚年肯定是落寞的,他得不到理解。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当一个话题出来时,已经没有人听你细说。而作为有自己做人底线的艺术家,又没有现在明星的娱乐精神,不会越批越高兴,不会潇洒,而是一个劲儿地较真,一个劲儿地生闷气,这样身体不垮,才怪呢。 孙道临走了,带着他的心痛走了。而他的观众依然生活在各种话题里,而各种话题,又有哪些成分是逼近或接近真相呢?“食笋连竹,而非披沙拣金”,钱钟书先生当年批评学者的话,可以拿来描述现在浮躁的传媒。 如果没有“收费”风波,我可能就顺利见到孙道临先生了,这是我的遗憾。我当时也误解了孙先生,作为媒体一分子,觉得对不起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