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个独特的“时代脸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22:07  金羊网-新快报

  

回望一个独特的“时代脸谱”

  ■ 潘启雯

  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而徐江《启蒙年代的秋千》所要记述的,正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尽管我们无须“神化”某一个时代,但我们还是得承认,有一些时代毕竟是相对重要的。比方说,在文化的影响力上,对于春秋时代、魏晋时代、文艺复兴时代、“五四”时代等等,我们就需要“浓墨重彩”。刚刚过去不久的二十世纪80年代,无疑也是这样的时代,所以重访“1980年代”,几乎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

  阅读这一本文化随笔,像是回味作者的“个人心灵史”,更像是回望一个独特的“时代脸谱”。

  动荡与死寂、呐喊与呻吟、花儿与荆棘、红唇与伤口、坚持与背叛、痛苦与快乐、打开大门后天边的“亮光”与门角落处恒久的“暗影”……共同构成了“1980年代”的“时代脸谱”。如果说“五四”是文化的抗争及抗争之后的伤感、寂寞、彷徨——“十字路口”不失为其时代心灵的象征的话,那么“1980年代”的终结,则在伤感、寂寞、彷徨之外裹上了一层“喜剧”的油彩。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它是一个空气清新、充满憧憬和“可能”的黎明。甚至后来的颇多变化,即使不是在那会儿开的头,至少也是在那时埋下了“伏笔”。因此,中国“1980年代”滋生的无法磨灭的精神印记及历史意识,在整个20世纪堪称独一无二。

  从1980年到本世纪初,中国文化状态有了一个大的拐弯,“1990年代”就是这拐弯中间的圆弧式的过渡。而在这二十多年当中,也许我们是创造者,也许我们是看客,也许兼而有之。身处这样的一个时代,说出来、记录它,似乎是我们一个不言而喻的义务。“我说,故我在”。然后,创造者后来沦为看客的却是大多数,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个人”、“身体”、“叙事”中的部分,而徐江保留了这份“野心”,并且令人敬仰地开始兑现了。在20多万字的篇幅中,作者站在相当的高度,为我们复活了“风景与风俗”、“文学与作家”、“影像与偶像”、“思考者与学人”、“读本与读物”等五大块历史景观。伴随着作者的反思,那些活泼泼的文字迎面扑来。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作者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了“个人视角”的客观评价,从而在这个独特的“时代脸谱”上找到了一块得天独厚的自由乐土。

  抚今追昔,在这些力透纸背的文字里,我们不光窥见隐藏于时代深处的文化变迁,更是让我们对整个“1980年代”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1980年代”的人文精神,正是现今时代所欠缺的。在这个“理想主义”渐行渐远,“实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徐江守住了一个作家的本分,留下了自己最负责任的文字。而历史也一定在呼唤这样一位真正的人本主义者,去回望、去复活那一个独特的“时代脸谱”,这是贯注在历史褶皱深处的深层需要和时代意义。

  《启蒙年代的秋千》

  作者:徐江

  出版:宁夏人民出版社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