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集体呼唤北大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01:33  京华时报

  

集体呼唤北大精神

  ■储劲松

  《寻找北大》(钱理群主编,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是一本“招魂”之书,36位新老北大人在书中集体深情地呼唤已经消逝和正在消逝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北大精神。而这次招魂,可看作钱理群不久前出版的《我的精神自传》的群声呼应。他在那本书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教育精神价值失落是北大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引发了一场讨论风潮。(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京华网www.jinghua.cn)

  诚如钱理群所言,“一百个北大人就有一百个北大”,本书作者从不同的年代和视角,用不同的笔法勾勒和演绎出了三十六个北大。钱理群的《序》言辞锐利,真切地表达了对北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他说,北大失精神“是北大之痛,更是中国之痛,也是我们每一个北大人、中国人之痛!”而另一篇面向学生的演讲稿则和颜悦色,妙趣横生,对青年学子们的殷殷关爱流溢于字里行间。王立刚用诗一般的纯净语言写道:“北大里面,人有俗人,但树无凡品。”他认为北大最美的是树,继而由这些树的渐渐被伐生出感慨,“失去历史路标的人们失去了感喟的能力,也渐渐远离高贵。”文字里尽是留恋之情、苍凉之慨。丛治辰以他与一位女孩的朦胧恋情为线索,讲述了北大三角地被拆的前前后后,平静中注入了深切的怀念和痛楚。陈恒舒的《先生》系列,篇幅短小描绘传神:逢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必当头棒喝“我觉得你们中文系的学生比较没有文化”的刘浦江,悲天悯人的性情中人邵永海,上课时掌声、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的钱理群……这些先生或才高八斗,或风流倜傥,或愤世嫉俗,虽未晤其面,读后却如见其人。许秋汉耳闻目睹今日北大诸多怪现状,于伤感和失望之外,又畅想,“幸好还有一些遗老遗少在北大苟延残喘,死去的英灵也会回到未名湖畔涅槃重生。”朱靖江和蒙木的文字看似闲淡,品来却余味无穷。他们以北大酒风之盛和学生逃课司空见惯为例,质感地表现了北大的宽容。

  36位学者和作家的数十篇随笔,如同一扇扇造型迥异的小窗,读者从中可窥见北大的多个角落,从而在心中拼接出一个完整的北大,并参与编者和作者对北大的纪念、反思与批判,一起为“文化学术的殿堂,自由思想的圣地”招魂:当北大沦为“SCI排名”和金钱利欲的奴隶,当北大拒绝求知若渴的旁听生,当北大拆除三角地布告栏,当北大将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视为“不安定因素”……北大还是北大吗?

  “我们需要抵抗这种现实,我们需要重新建立个人主体精神生活的尊严———其实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在使自己‘不是东西’。”编者写在《编后记:拒绝“意淫”北大》这篇雄文里的话如雷贯耳。(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