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莫言写作好比再生的蚯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02:31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徐颖

  台湾地区文坛领军人物张大春昨日携新书《聆听父亲》来到沪上宣传,尽管张大春在大陆出版的读物很少,但是宝岛上的文学奖项他几乎都拿遍了。从历史小说、儿童文学、武侠小说,甚至魔幻作品,张大春均有不小建树。此次他的大陆之行,更是惊动了余华、莫言、阿城、李锐等作家纷纷出场,连导演陈可辛也出现在张大春与莫言的对话现场。昨日,张大春还对文坛三大腕一一进行了评点。

  余华像个编织工

  之前在北京,张大春和余华就文学问题进行了一次对话。见着余华,张大春说了一句颇为经典的玩笑话:兄弟,咱们已经不朽了。

  张大春认为,余华写作的特点是,他把对文学理论的思索全都反映在小说中。因此,在阅读余华的作品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余华对于西方经典的阅读,他的观点和理论,全都直接反映在书里。

  张大春形容余华就像一个编制工,编织技巧非常好。张大春还把自己形容成余华的粉丝:“他的书出一本,我就追一本。”

  莫言好比再生的蚯蚓

  而说到山东老乡莫言,张大春更是赞不绝口。他引用了阿城的说法,每个写作的人都是呕心沥血,写作时彷佛要切下身体的一部分,下一次再写,再切一部分,很多人切完就没有了,因此会绞尽枯肠。但莫言切完了之后,还会再生,就像蚯蚓一般。

  除了作家身份,张大春还是一位电台说书人。有一次莫言到台湾,曾被张大春带去电台,莫言发现做节目就像热锅里炒豆子,很累人。下班后,张大春还要回家爬格子。难怪此次在北京见了张大春,莫言直感慨:“跟台湾作家面对的压力相比,大陆作家太养尊处优了。”

  阿城对我启蒙最大

  张大春与阿城的第一次见面是1992年。在两人的第一次对谈中,阿城对张大春说,有些小说,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子小说腔,让人不能忍受。张大春当下就被震住了。“作为一个小说家,我几乎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写小说的人多半都被异化掉了。”

  因此,张大春说,阿城是对他启蒙最大的作家,“他对我的帮助是教我吝啬笔墨,这是对我最大的锻炼。”有了如此明确的反省之后,张大春在写作《聆听父亲》时,处处谨慎下笔,“我时不时地要闻一闻,它有没有讨厌的小说味。莫言曾说,你那点素材,我可以写成200万字。但我不会随意发表,我没有滥用我的发表机会。”

  正因为避免了“小说味”,《聆听父亲》成了张大春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并为他赢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赞誉。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