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冰层涌出的寒流 冬夜飘落的雪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07:1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2008年4月7日,一年一度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揭晓,这项由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的大奖,自1917年以来便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然而也许很少人知道:从1943年开始,普利策奖增设了音乐奖,其国际影响力也正在与日俱增。今年的普利策音乐奖颁给了作曲家大卫·朗,因为一首冰凉优美的现代清唱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受难曲》。

  1957年出生的大卫·朗,虽然在古典音乐圈里还算新人,但他在纽约的人气相当高,他的作品《写在水上》的视觉MV,都是著名艺术电影导演彼得·格林那威为他拍摄的。对于这位极富艺术气质的作曲家,乐评人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还没有一个词能确切描述大卫·朗的音乐类型。”他的风格可以简单概括为比较另类和前卫的古典音乐,从一些极端的曲名上就能看出,比如《生吃活猴》和《头骨》这种。

  而这首《卖火柴的小女孩受难曲》,则属于他的“正规路线”———基本按照宗教清唱剧来写作,虽然灵感来自安徒生童话,但旋律非常古典。这就说到了古典音乐中相当重要的一大类别:清唱剧。要理解这种音乐形式不难,如果你对歌剧有概念的话,那么清唱剧就是简化的、更加单纯的歌剧,主题固定是宗教题材。它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一组队列整齐的唱诗班就可以完成清唱剧。

  清唱剧形成于16世纪末。1600年在罗马演出的卡瓦列里的《灵魂和肉体的表白》是历史上的第一部清唱剧。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清唱剧的代表性作曲家。另外,海顿、门德尔松、舒曼等都留下过传世名作。其中,除了激发大卫·朗灵感、巴赫最著名的《马太受难曲》之外,海顿的《创世纪》与亨德尔的《弥赛亚》是本期留声机推荐的重点。

  本报记者 乔雪阳

  清唱剧延伸聆听

  唱片公司:Archiv

  编号:439 338-2

  慕尼黑巴赫合唱团/慕尼黑巴赫乐团

  指挥:卡尔·李斯特

  巴赫 《马太受难曲》

  《马太受难曲》是巴赫一生5部受难曲创作中最完美,也是最出名的一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巴赫对合唱的灵活运用。需要讲明一点:《马太受难曲》演出时间超过3个小时,唱词也比较复杂,欣赏者需要对整个受难曲的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另外,欣赏《马太受难曲》选择唱片版本很重要: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受难曲的演唱一定要庄严肃穆,对于初次接触宗教音乐的入门者来说,这种版本可能显得有些索然无味,因此建议大家在欣赏时首选一些相对中性的版本,等到对作品有了相当了解之后再去听那些原汁原味的版本。

  试听链接:http://lib.verycd.com/2005/12/18/0000080297.html

  唱片公司:Philips

  编号: 412 538-2

  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科林·戴维斯

  亨德尔 《弥赛亚》

  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据说,当时亨德尔是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流着眼泪”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这部作品倾注了作者无限热情,同样也打动了1743年在伦敦音乐厅观看首演时的所有听众,甚至英王乔治二世在听完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这一合唱后,感动得站起身来,以示敬意。后来,这一举动竟形成了传统,直到今天,人们在现场欣赏合唱《哈里路亚》时,都必须全体起立以示敬意。

  这是亨德尔少数完全表现宗教内容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宗教的虔诚感情。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

  试听链接:http://www.weamea.com/forum/content/17d5e2930c2e434

  ea90bbf048b100c9a

  唱片公司:Telarc

  编号:CD-80298

  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合唱团

  指挥:罗伯特·萧

  海顿 《创世纪》

  清唱剧《创世记》取材于弥尔顿的《失乐园》的第二章,叙述了上帝创造世界以及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堕落的故事。1791年,海顿应邀前往英国伦敦访问,正值亨德尔音乐节隆重上演清唱剧《弥赛亚》,海顿一听之下,深受震撼,尤其是第二幕终场的合唱曲《哈里路亚》更令海顿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就此下定决心,要试一试自己在清唱剧方面的才能,便开始着手创作这部清唱剧,花了大约三年时间(1796-1798)写成了该剧,并于1799年举行公演,获得了空前成功,和另一部清唱剧《四季》一起,被后人推崇备至。其中大量生动的描写段落和丰富的想像,如“日出”“溪流”“野兽画像”以及序曲中许多新颖的半音和声手法,成为后来浪漫派作曲家们汲取灵感的源泉。

  试听链接:http://www.weamea.com/forum/content/48fc36f149944a6

  e994d7bc6bff1225e

  记者试听

  声音的温度:冰凉优美

  也许没有多少中国人熟悉大卫·朗这个名字,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看过、或者至少听说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那个寒冷的圣诞夜,小女孩一根根划亮手中的火柴,在微小的火光里寻找着温暖与明亮的幸福幻象,直到她看见自己死去的奶奶,亲切地向她伸出手,带她去往永恒的天国。

  大卫·朗在2007年10月27日录制了这张专辑,这么快便得奖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获奖之后,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吸引我选择这个童话故事作为创作题材的,不是这个故事的情节或文字,而是作者赋予这个故事的矛盾感———小女孩虽然身处凄惨的现实,但她却拥有甜蜜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虽然只存在于想像里,而这种矛盾正是一段好音乐的要素。”

  由于是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这首古典风格的曲子还比较容易听懂,包括它的英文歌词。“来吧,女儿,来吧,女儿……在最后的那个晚上,雪花正在飘落,黑暗缓缓包围……”曲子的配乐很少,基本上就是男声和女声的清唱,加上少许对白,偶尔掺入水滴般清澈的铃声,以及听起来仿佛从远方传来的阵阵和声。

  听到这首乐曲,你会真切地感到———声音真的是有温度的,在这首乐曲中,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都好似从冰层下缓缓涌出的水流般寒冷,又像是落在冬夜峡谷里的大朵雪花———但它们是如此深远而美丽,简直能让你的心甘愿陪着这歌声越跳越慢,直到毫无知觉地融入其中,被它带向另一个世界。

  记者注意到,在网上的一些介绍资料里,The Little Match Girl Passion中的最后一个词“Passion”被翻译成了“激情”,其实在古典音乐作品中应该翻译成“受难曲”,Passion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最原本的意思就是“受难”。宗教题材的圣歌在西方古典音乐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几乎大多数古典音乐名家,尤其是生活年代较早的那一批,以巴赫为代表,都创作过为数甚多的宗教音乐。大卫·朗自己也承认:“我的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影响。”(乔雪阳)

  试听链接:http://www/carnegiehall.org/SiteCode/Media/Workplayer/aspx?index=commissions_1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