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吴淞古长堤的文化内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07:01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顾咪咪)日前在宝山区举行的吴淞文化研讨会上,区文保所文博干部提出对吴淞古长堤文化内涵的发掘以及利用开发,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古长堤经千年演变

  吴淞古长堤又名吴淞海塘,始建于唐开元元年,南起吴淞口,西北迄太仓县王家宅,全长23公里,古长堤面宽0.5丈,高1.5尺。继唐之后,古长堤因江水侵袭,一部分溃决,加之历代战争不断,使其长度缩水不少。

  古长堤的主要作用是抗洪水。离长堤十丈之远的宝山老县城,因处长江口,历年饱受飓风水患。为了治理水灾,明、清政府先后陆续修缮40多次,耗银350余万两,并把原来的土堤改为古堤。此间,林则徐曾两次亲自到古堤进行勘查,指挥修缮。其次是军事功用。宋代名将韩世忠为抗击金兵入侵,在古长堤上每隔九里筑一烽烟墩,传递军情。第一次鸦片战争,陈化成也曾在沿江的古长堤上建兵营建炮台。如今在临江公园内,还可清晰看到当年备战修建的古水关桥、古县城城墙和古炮台遗址。

  利用开发大有可为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资5130元,7次修缮古长堤,恢复了部分大堤,堤宽在原有宽度上还增加了一丈。

  但除了上述临江公园里的文物遗迹和新增设的一些人文景观外,长堤上原有的古迹楼阁始终没有恢复。专家们提议:一是要建长堤驿站文化。古代吴淞境内就有10多个驿站,担负着本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信息传递任务。建议在大堤内建数个仿古驿站、古烽火台和炮台,形成“三点一线”的人文景观,让吴淞人更深层次地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其次,建古长堤墓志铭文化。墓志铭在吴淞千百年变迁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吴淞现有近30块石碑,分别为记事碑、功德碑和墓志铭。如在吴淞古长堤上建一处碑廊,可供游客了解吴淞的发展足迹;再次,建古长堤一条街。吴淞境内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食品。建议修建一条以吴淞古长堤为中心的商业街,经营各种特色旅游工艺品,如钢雕艺术品,吹塑版画,桃子十字绣,龙灯、龙船,花鼓等,使古长堤成为集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新旅游景点。


新闻排行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