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郝鹤君 30年为“锦绣河山”立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5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郝鹤君30年为“锦绣河山”立传
《大珠小珠落玉盘》
郝鹤君30年为“锦绣河山”立传
《黄河之水天上来》
郝鹤君30年为“锦绣河山”立传
《山长青水长绿》

  9月20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郝鹤君将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画展,展出郝鹤君的大幅山水画60余幅。

  郝鹤君从1978年起开始从人物改画山水,一画就是30年,本次画展命名“锦绣河山”也可谓是画家本人对自己的艺术之路的回顾。

  本报记者陈志凌

  笑谈三位名师

  记者:您在70岁举办这个展览,也是一次总结和回顾吧?

  郝鹤君:1990年举办首次山水画个展,1992年和1998年办过写生画展,现在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次展览,我拿出来的都是一些压箱底的精品。30年来,我去过很多国家,也游历祖国很多地方,每到一地,当这些山川风情和人物生活带给我感触时,我就画,画遍河山的历程,也就是我的足迹和心路的历程,同时也是历史的印记。比如上世纪80年代我去画“壶口瀑布”的时候,当时是水流汹涌、气势逼人、一眼望不到对岸的,现在就没有那么壮观了。

  记者:在师承方面,虽说岭南画派名家杨之光、陈金章都指导过你,但大师关山月、黎雄才也与你有技艺传承之缘,你跟他们之间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郝鹤君:黎老治学很严谨,要求学生要有严格的基本功,他从不表扬人,所以你得会看黎老的眼色,如果他在你的画面前不骂的,就表示你的东西他肯定了,所以每次我看他脸色一缓和,心里就偷着乐,感觉自己的作品也进步了一分。

  关老经常指导学生们要“用头脑作画”,他教学生用“淡墨打草稿”,取代铅笔打草稿,他还写过文章叫做《铅笔的功过》,说铅笔用多了,可以擦可以改,脑筋就用少了,而真正握着毛笔作画,下笔时就会进行全局的构思,往往动脑筋才出好作品。

  至于陈金章老师,上世纪50年代我们一起临摹黎老的画作,后来我们师生互相影响。陈金章老师治画的细腻与用情,很让我们受启发。后来我也把这套东西教给我的学生,像李东伟、郭子良等,岭南山水的精华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

  点评画作风格

  记者:您的作品很平实,笔墨为传统写意笔墨,诗情画意,雅俗共赏,似乎走的是中国画的“中庸之道”,你认为自己的风骨是在哪里?

  郝鹤君:我觉得自己的风格还没有确定下来,这一点我是受关山月关老的影响最深。曾经有人评说关老的作品看不出什么风格,但其实这才是他最大的风格,作品只有“不为风格而风格”,才能灵活变通、气象万千,不会像某些作品一样,画来画去还是千人一面,树还是那样的几棵,石头还是那样的几块,自己被自己的风格套死。当然,画家往往有一个社会知名点,这无可厚非,比如说到黄胄,就说是画驴的;说到关山月,就说是画梅的。人有自己清晰的市场面目这是好事,至少说明自己东西的大众流行度。我觉得画家给自己盖顶帽子不好,最好是由人民群众去评说。

  记者:从一些艺术网站了解到,你进入市场较晚,然而这几年拍卖市场行情升得不错,感觉满意吗?

  郝鹤君:酒香也怕巷子深,我觉得画家完全封闭是不对的,所以2006年我举办了一个展览面向市场;本来我本人没去过拍卖行,也不会上网,但专心作画之余,也听到一些信息,说我的画价有时拍到每平方尺六千八千什么的,感觉受市场认可是件开心的事。现在国外的画家活得比较滋润,他们不操心市场,因为有健全的画廊机制在推广他们。但在中国,有人说艺术品市场上,画廊不太起作用,有不少人拎着装钱的麻袋直接跑到画家家里来拿画,这种市场机制算不得健康。因为有画廊在起作用的时候,就会形成规则,讲信誉、信誉好的画廊就会生存,但目前我们的状态是,艺术品市场上有不少的“个体炒作”和“多头行为”,不同的艺术品来源会造成艺术品一定程度上的真假混乱。

  解读得意之作

  记者:细读你的作品,感觉其中很是博大——北国白雪皑皑,高原黄土漫漫,岭南浓翠欲滴,海疆碧波万里,都浓缩在你的画作中。你的得意之作都有哪些?

  郝鹤君: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1984年我去壶口瀑布写生时画的,当时“壶口”旅游还没有开发,那里的水都很原生态,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味道,我们当时住在一个小房子,灰尘多,蚊子也多,找了一些草烧了赶蚊子,第二天早上把枕头一掀,发现下面竟有一个大蝎子,竟不觉跟它睡了一晚。当时的感觉都是那么原汁原味。1992年的时候我又去了壶口,当时壶口都没水了,就剩下一些流着黄水的小沟,2006年我再去的时候又好了,水又流得很旺盛。于是三次壶口之行,也就是经历了一个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黄河三部曲”,但感觉还是1984年画出来的作品好,最得壶口神韵。

  在画家之中,我画台湾的作品算是最多的。1997年我去台湾,一去就去了50天,画了50张,平均一天出一张。《山长青水长绿》的作品画得很有“世外桃源”之感。那是台湾友人带我们去到台湾中部一个地方,堪称当地的“桃花源”,原汁原味的山水田庄,清爽的风土人情等等。所以说,我的画作画出来就有了唯一性,那就是“这里的风景别处没有,这幅画别处也没有”。

  另外,台湾的日月潭很多人都画过,但很少有人画过全景。《大珠小珠落玉盘》以日月潭为题材,当时画这幅作品,我们开着车围着日月潭走了一圈,逢楼踩楼,遇塔登塔,最后把局部的、不同视角的印象整合在一起。中国画讲究“边走边看边画”,我这幅画把日月潭的前后左右都表现了出来,做到了胸中有全局,这就是中国画的优胜之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