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界》为何看不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04:43  新晚报

  《过界》是中国首部公路情感电影,讲述了阴差阳错下冲破都市樊笼的一对男女,寻求自我救赎的逃亡之旅。它也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都市人心理重压之下寻求释放和解脱的电影。对自我的审视和对生活的思考,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该片导演由曾指导过央视大型纪录片《敦煌》的袁卫东担任,郭涛、李小冉、郑则仕担任主演。

  顾涛(郭涛饰)身为某汽车公司的高级营销主管,原本是一位颇为成功的都市“精英”。某日,与“偏执狂”型的客户(郑则仕饰)遭遇,因为受不了对方近乎“变态”地挑剔车辆身上的一个小锈点,顾涛最终爆发,失手打死了客户。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顾涛全部的生活状态,仓皇间,他与妻子小安(李晓冉饰)开着那辆带着锈点的汽车,一路“亡命天涯”。

  故事结局出人意料,郑则仕饰演的客户根本没有死,而且在反思自己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不再逃避生活中的不如意。顾涛也在逃亡过程中发现了自我,坦然面对自己的虚荣与失败,也找回了与妻子小安的爱情。

  《过界》太不商业,也太不易懂了。影片开场10分钟,就有观众说:“什么乱七八糟的。”20分钟,就有观众退场,而坐在记者后面的老先生则一直在打哈欠。

  观众看不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片的非线性剪辑和象征性极强的镜头语言。

  时间和空间跨度极大的剪辑,在形式上造成混乱,但这种手法与莱辛《金色笔记》的创作手法有几分相似———将形式变成内容的一部分,让观众透过复杂的形式发现简单的真相。这与电影主旨之一相符———所有大人都弄不明白新车上的锈点产生的原因,而一个孩子却给出了简单的答案。

  象征性极强的镜头语言又与现代派艺术的创作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图画其实不过是线条和色彩在观者脑中引发的想象,既然如此,也就产生了不满足于客观事物的再现,而只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自我表现的画作。而电影其实也只是流动的图画而已,早期的电影是无声的,可见用镜头语言已足以表现电影内涵。《过界》就用了大量富有冲击力的镜头语言,最经典的就是那个长达两分钟的行车镜头。在两分钟的超长时间里,镜头与行驶的汽车同步,让观众置身于汽车当中,造成与电影中人物同行的错觉。这时,观众目光所及除了皑皑白雪便是无限延伸的公路,这样单调的画面和超长的时间,让观众心情沉重、焦躁不安,不需要任何语言,观众已经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这比任何台词和演员的表演都更有冲击力。

  影片的结尾也很巧妙,导演没有明确郭涛是回了广州,还是去了伊犁。但去哪里已经无所谓了,他在自我放逐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自我发现和自我救赎,那么不管去哪里都是一样的。

  这个片子太有个性,讲故事的手法太不常规,记者认为它的剪辑好过去年入围奥斯卡的《赎罪》。今年的影市可以说是惨不忍睹,除了所谓的大片和拾人牙慧、山寨得不能再山寨的各种喜剧,基本上没什么可看的电影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在影院看到这么有个性的《过界》实在是很幸运。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