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本市场打拼27年写小说揭股市弊病 周梅森:勿用金银体验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01:37  京华时报

  作家周梅森创作的长篇小说《梦想与疯狂》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以孙和平、杨柳、刘必定三个代表不同资本市场的人物在股市上的沉浮,展现了股改至今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化、问题与矛盾。昨天,周梅森接受采访时说,眼下股市俨然成为经济生活真正的主角,它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它同时又是个怪胎,随时可以让中小投资者的财富灰飞烟灭。作为深谙其详的作家,他有责任代表弱势群体说话,《梦想与疯狂》只是这一题材的第一部,第二部《绝望与挣扎》和第三部《生存或死亡》正在构思中。

  ■缘起

  代表弱势群体发言

  周梅森介绍,他从1992年起就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从事证券投资,“当时我就凭着16万稿费的积蓄,拉着一个作家同行一起,凑够20万后开户投资。”在这20多年里,周梅森见识了资本市场的风浪,也体会了其中的万般诡谲。“种种迹象表明,资本时代来临了,它已经在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改造中国,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资本在低迷与泡沫两极之间喧嚣不已,人性在贪婪和绝望中时沉时浮,各类人物粉墨登场。我作为一名投资者置身其中,既体会到了这种惊心动魄,又看了个眼花缭乱。”

  特别让周梅森记忆深刻的是,2008年10月27日这天,全球再现黑色星期一,从美欧到亚洲的主要证券市场无一上涨。“而中国从2007年的最高点6124点下来,股市一年内的跌幅高达72%,多少国民财富灰飞烟灭?金融资本的全面崩溃给产业资本和中国实体经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从富人到穷人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周梅森说,凭借亲身参与资本市场的经验,他总结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本身存有很大的问题,近两亿中小股民和基民是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他说:“作为资本时代的作家,有感而发写点东西是顺理成章的事。”

  ■创作

  注重人物忽略技术

  《梦想与疯狂》以三个典型人物——孙和平、杨柳、刘必定在资本市场上的沉浮为线索,直面中国资本市场变革中一系列敏感问题,比如国家发展和社会正义的博弈,各种社会力量在利益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博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与博弈,财富欲望与道德坚守的博弈等,为读者呈现出一幕幕既陌生又熟悉,既勾心斗角又波澜壮阔的深度现实场景。

  周梅森说,他几乎全程参与了小说中描写的这场资本市场的大博弈。从2005年在股改中以个人之力挑战金丰投资,到去年初中国平安1600亿元大融资被喝止。“我可不是在体验生活,而是深深扎在市场中,和这个市场共存亡。”周梅森在积累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虚构了《梦想与疯狂》。周梅森认为尽管写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与经历,但绝没有将现实中发生的事写进小说中,“小说毕竟是虚构的作品,我也没有在作品中指名道姓,指桑骂槐,所以相信每个企业或者企业家都无法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且对号入座。”

  既然是写资本市场,必然会与枯燥的经济名词及专业理论打交道。针对此类专业性很强的题材,周梅森坦言自己也很难把握:“相关财经技术和状态的描述以及股权结构分析等,恰恰与文学无关,甚至很犯冲,如实写了枯燥乏味,影响阅读情绪,完全不写又不太可能。因此,从动笔开始我就告诉自己,这部小说要讲的是资本博弈者们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故事,要塑造的是以孙和平、杨柳等人为代表的资本新人,要关照他们在资本时代的内心挣扎与沉浮。”

  ■人物

  个人无力挽救灾难

  在以写人带动故事的创作思路下,周梅森在《梦想与疯狂》中塑造的人物有20多个,孙和平、杨柳、刘必定这三个人个性比较鲜明。“孙和平是资本市场的英雄也是个混蛋,这是个口是心非的家伙,在公开场合大谈道德和理想,可末了他所做的事没有一件符合他所说的道德和理想;面对资本市场的混乱,原本满怀理想的杨柳感到懵懂而迷惘,常常在体制和市场的双重压迫下不知所措;刘必定是个人利己主义者,为了获得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小说中还写到一个作家马义,周梅森解释说:“马义代表着资本时代的良知,可惜他的力量太薄弱,面对资本市场带来的灾难无力挽救。从某个层面来说,马义身上有我的影子,他在小说中的思考基本上也是我所要表达的。”

  ■主题

  中国股市是个怪胎

  周梅森认为,《梦想与疯狂》不是一部用财经外衣包装起来的生活故事或者爱情故事,而是他直面资本时代发出的声音。“我要表现的是这个资本时代的某些本质特征,人性深处的贪婪和恐惧,财富对信仰的侵蚀等。”

  周梅森说,许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着资本市场,并作为一个普通中小投资者身不由己地卷了进去。“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令我痴迷。在参与市场博弈的过程中,我和所有投资者一样,徘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他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已被产业资本主导,形成了一种从没有过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上亿中小股东是草,机构是羊,产业资本是狼。在经历了一场不完善的股改之后,它依然是大股东的提款机,广大中小投资者仍然是绞肉机。多年的经验告诉周梅森,中国的股市是个怪胎,“最初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而设的,根本不是投资者的投资市场,搞到现在仍不太正规。有人将它称为过渡性杂种,我觉得很准确,也很形象。”

  在明白这个道理后,周梅森建议即将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或作家同行,千万别像他一样,一头扎进去,“每个人的情况毕竟不太一样,你就是想体验一下生活,也别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来体验。尤其是作家们,建议还是应该选择自己熟悉又感兴趣的领域从事自己的事业,但对这个时代要了解、要研究。”

  尽管对股市不满,但周梅森并没有绝望,他劝投资者不要被眼下这场金融危机和目前市场的黑暗吓倒,“危机和黑暗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