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沈阳一个平凡二人转演员不平凡的“四大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08:40  辽一网-华商晨报

  2009年春晚,全国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在接连不断的笑声中记住了小沈阳。

  用师父赵本山的话讲,小沈阳“跟坐火箭似的”,火了。

  盛名鼎沸,而这位“80后”依然自称“一个平凡的二人转演员”。

  上周日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二十一届文化讲坛举办前夜,小沈阳接受了《解放周末》的独家专访,唠一唠自己在春晚大放异彩背后那些纯朴的、沉甸甸的、有时悲欣交集的生命真实。而构筑这种真实的,就有他与土地、与苦难、与师父、与二人转艺术群体的“四大关系”。

  一身黑衣、黑裤、黑鞋,加上一副黑框眼镜,小沈阳以他的典型装束出现在记者眼前。

  走近一看,这件外套还是他在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领奖时穿的那件。

  采访过程中,妻子沈春阳就在边上,默默坐着。邀请她一起聊聊,她笑着摇头。

  小沈阳安静地坐在沙发里,利落地回答完一个问题,然后等待下一个问题,只是在说起妻子时,会扭头往沈春阳的方向瞅一眼。

  土地与艺术

  “这些年表演二人转,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底子,就会找不到感觉呢。”

  “想过自己会像今天一样受众人瞩目吗?”

  “不敢想。我从小家在农村,上哪儿想去?”

  这是近来时常在媒体和小沈阳之间出现的问答。

  小沈阳是从东北黑土地上走出来的,和一些成名后不太愿意提及出身的艺人不同,他始终坦承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小沈阳原名沈鹤,1981年出生于辽宁省开原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虽然从未拜师学艺,但生长在东北乡村的他,时常能看到田间地头的二人转表演,听到录音机里播放的经典二人转段子,加之父母也都会表演二人转,对他来说唱起二人转是如此自然的事儿。上山砍柴、采野菜时,他和哥哥常拿二人转打发枯燥的时光。

  小沈阳的艺术天分,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小学老师刘府辉的印象中,“沈鹤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他从小就聪明,但从来不惹祸。农村的孩子都淘气,衣服一天就脏,而沈鹤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

  为了不“白瞎”了孩子的艺术天分,小沈阳14岁时,父母一咬牙,借了一笔钱送他去学武术。“当时我妈和我都挺天真的,觉得学了武术之后能像李连杰、成龙一样,拍个大片。”第一年,小沈阳学得非常刻苦,可一年3500元的学费,让这个普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第二年,他主动跟家里提出来不学了。父母后来才知道,孩子是怕给家里添负担才放弃了学习。

  一家人一年到头种地挣不了几个钱,母亲趁着农闲出去唱“白活”补贴家用。“白活就是东北农村办丧事时,找人去边哭边唱”。有一回,小沈阳心疼母亲大冬天独自出远门太辛苦,就陪着母亲一起去,也就跟着干了一回“白活”。一曲唱完,有位老大哥跟他母亲说:“你这孩子正经唱得不错,跟着你这么唱不白瞎了么。电视上说铁岭正招生学二人转呢,把孩子送那儿学去吧。”

  就是因为这句话,16岁的小沈阳决定出去闯一闯,默默藏着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的念头。背井离乡,他独自一人跑去铁岭,闯进了铁岭县剧团。“当时的学费要1000元,我总共就借到700元,那300元学费只好欠着。”小沈阳至今难忘。

  从黑土地出发,小沈阳开始了艺术之路。师父赵本山叮咛小沈阳,“你是农民的儿子,是二人转演员,走到哪里都别忘了根本,别忘了生你养你的黑土地”,从田间地头唱出来的小沈阳始终牢记在心。虽然已踏上“星光大道”,但他说:“有时还挺想农村的日子,虽然苦点儿累点儿,真锻炼人呐。这些年表演二人转,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底子,就会找不到感觉呢。”

  苦难与快乐

  没有艰苦、深厚的舞台历练,不可能一上台就把观众逗乐

  人们都说,小沈阳一夜成名。

  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事实告诉人们,小沈阳十年舞台生涯中充满了艰苦与磨砺。

  小沈阳从1996年开始学艺,1999年学成毕业。学艺后第一次正式登台,是跟着剧团送戏下乡,唱的是《小拜年》。他回忆第一次上台,紧张得不行,“我一紧张就爱突突,突突就是哆嗦”,当时不光腿哆嗦,连嘴都哆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一场戏是怎么“突突”完的。

  而小沈阳记忆中“最凄惨”的一次演出,是刚和沈春阳搭档在吉林唱二人转的时候。他们在台上演,有喝醉酒的观众在下面起哄,说演的啥玩意儿,下去吧。见俩人还在台上接着表演,那人继续骂。沈春阳受不了了,愣在台上就哭了起来。小沈阳心里也不是滋味,还是硬撑着唱了一首思念父母的歌。这一唱,两个背井离乡、奋力打拼的年轻人眼泪止不住了。有一位观众站出来打抱不平,说俩孩子这么不容易,骂他们干啥,说着,还掏出了小费,把场面给圆过去了。

  其实刚到吉林的那段日子,小沈阳差不多天天挨哄,当时“死的心都有了”。说起那段往事,记者问他:“那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他答:“放弃了咋办呢?回家种地?咱这身段也不合适啊。”

  最初,一天唱一场,赚35块钱,干了四个月才剩了200来块钱。但就在这段最艰难的日子,小沈阳拿攒下的钱,给爱看二人转的父母买了台二手DVD机。他把DVD机拿回家后跟父母说,“咱以后不用上别人家看了,咱也有了”。

  后来,他和沈春阳又辗转到哈尔滨演出,收入仍然不高,新婚的他们只能住简陋的集体宿舍。

  舞台上的二人转是生产、传递快乐的艺术,而舞台下,演员要修炼出一身逗乐的本事,绝非易事。没有艰苦、深厚的舞台历练,没有日积月累的剧场锤炼,根本不可能一上台就把观众逗乐,更不可能有不俗的人气。小沈阳告诉记者,一个“包袱”,要能在台上响起来,都得经历无数次的打磨。很多时候,那些在台下碰撞出来的段子,等到上舞台“过河”时,都被淹了。

  莫若说,小沈阳十载成名。

  岁月的积累、生命的体悟,以及用心的琢磨,让他的表演渐显风采,直至2009年春晚大放异彩。十年间,小沈阳几乎是全年无休地在舞台上度过的,辗转东三省,演出场次数以千计。这就是《不差钱》之前的积累。在这个小品中,小沈阳的每句台词都让人忍俊不禁。背后是,这当中许多的“包袱”,他在赵本山的指导下,已经在二人转舞台上尝试、修改了很多遍。

  师父与徒弟

  演出《不差钱》后的一拜,意义比往年更深沉

  小沈阳拜师并不早。

  小沈阳在吉林唱二人转那会儿,跟现在的师兄弟们认识了,他们经常跟赵本山提起小沈阳,说他唱得不错。不久,小沈阳认识了本山传媒副总张家豪。2006年5月的一个夜里,小沈阳接到张家豪的电话,说“有人要和你说话”,可“那人一直不出声,就是呵呵地在电话里笑”。小沈阳有点不敢相信,壮起胆问:“难道是赵老师?”对方一句“怎么地”,小沈阳懵了。

  赵本山接着说:“听说你唱得挺好,就来沈阳发展吧!”

  一时间,小沈阳激动得有些不知所措,“走道都不顺溜了”。

  拜师可不容易。赵本山亲自在当时的沈阳铁西和平影剧院给小沈阳“考试”。所谓“考试”,就是直接上台表演,以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为评判标准。小沈阳和妻子演了一段,效果挺好,下台后赵本山就说:“不错,把一些粗口去了就行。”

  2006年中秋节,小沈阳正式拜师。拜师时,赵本山对小沈阳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好好干,犯错误收拾你。”

  拜师之后,小沈阳给远在开原老家的父亲打电话,父亲说什么也不相信。他说:“我就不信了,赵本山能收你当徒弟?你是不是想天上掉馅饼想疯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每当小沈阳提到此事,老人仍执拗地认为,这孩子想给赵本山当徒弟想傻了。

  直到2007年春节,小沈阳随赵本山到北京演出。“在回沈阳的火车上,我想,我必须得证明一下呀!”于是,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请赵本山跟父亲说了几句话。没想到,小沈阳的父亲听到赵本山的声音后,久久没有出声。“过了很长时间,父亲哽咽着告诉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好好努力,别给赵本山丢脸,别给二人转丢脸!”

  师父赵本山说,挑中小沈阳是因为“他天生嗓子好,再高调的歌他都能唱上去,音域空间大,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对歌曲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且,他女腔女调的表演分寸把握得很好,不招人烦,很好玩。他的表演很干净,符合‘绿色二人转’的审美标准”。

  小沈阳也深知,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精彩“包袱”,如果没有师父的帮助,不可能受到观众这样大的欢迎。“师父只要人在沈阳,一有空,就到刘老根大舞台听二人转,听得可认真了。每次下台后,他总会给我们提几句:‘这个包袱不能这么说啊’,‘这个说口不能用了啊’,虽然就几句话,可启发特别大。”在春晚大获成功的《不差钱》,也是赵本山绞尽脑汁地将小沈阳的绝活“合理化”后,才能在小品舞台上恰到好处地呈现。

  演完《不差钱》,小沈阳在后台给赵本山磕了头。“过年了,按照我们东北习俗,我们师兄弟们都要给师父磕头拜年”。

  而今年这一拜,意义比往年更深沉:“我打心眼里感谢师父,把我领上了春晚这个舞台。”

  个人与群体

  “火的不是我,是咱东北二人转,是咱二人转演员的群体。”

  春晚后的小沈阳,太火了。

  他的博客点击率超过1500万,在搜索网站上的关键词查询结果超过4000万条,在谷歌的“聚焦人物”和“视频热搜榜”上连连问鼎,并以数十万个网络视频成为百度视频红人,“小沈阳”三字在网上点击率已超过一亿次。但小沈阳对记者这样说:“火的不是我,是咱东北二人转,是咱二人转演员的群体。”

  在博客上,他乐意和网友们唠唠“俺们师兄弟”。他说,“我的师兄弟们也都老有才了,因为上辈子俺们都是开裁缝铺的,个个都有绝活儿。”“大家同台演出就像一个变形金刚,各个零件都少不了。每次组合变形后,俺们就像擎天柱,大黄蜂,铁皮,都贼厉害!”听到别人对他的夸奖,他也会认真地说:“其实我哥唱得比我好,真的。”

  东北民间素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余秋雨先生曾说,“二人转艺术历经二百年风雨沧桑,却一直和东北的百姓在精神上相依相伴,这就是魅力,是这门艺术本身的魅力。”然而,最初赵本山把二人转艺术带入公众视野时,曾有人断言这粗俗的艺术难登大雅之堂。赵本山不以为然,他说:“我们要亲近大俗。其实,任何艺术如果不能先亲近大俗,是雅不起来的。”在他眼中,二人转是自由的艺术。而二人转演员在台上的自信、对观众的那种态度,卖力气的状态,“是其他演员不具备的”。

  作为一名“平凡的二人转演员”,小沈阳过着典型的二人转演员生活。演出总是在晚上,平时,他会上网收集资料,琢磨怎么给节目加点新意,也会在演出之余跟师兄弟们一起研究新“包袱”。采访中,小沈阳突然认真地问记者:“上海观众能听懂东北话吗?《不差钱》要是没有字幕,能整明白不?”

  原来,他前一阵随师傅赵本山在南京演出,发现当地观众对“包袱”的反应总比东北观众慢一拍,“4月份要来上海演出,这是个问题,要回去研究研究。”如何让东北二人转受到南方观众的欢迎,小沈阳最近正琢磨这事儿:“我以后得学学南方的幽默,把南北幽默综合一下,这样才能达到创新和南北‘通吃’。”

  “采访、巡演越来越多,你现在的生活状态还能和一名平凡的二人转演员一样吗?”记者问。

  “除了这些事,都一样一样的。每天照常在刘老根大舞台演出,演出完了就回家陪女儿玩。”他讲得坦然,“只是现在出门容易被认出来。”而对于网上盛传他将带着女儿一起来上海巡演的消息,他笑说,“没有的事儿。”

  《不差钱》的编剧之一崔凯说起第一次见小沈阳的情景:“当时我还以为他是被请来搞创作的,后来才知道是新来的演员。看起来,他没有一点江湖气,就像个学生。”

  而今,坐在记者对面的他,依然干净的学生模样。

  在今年央视的元宵晚会上,小品《不差钱》获得今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语言类一等奖。颁奖后,赵本山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把舞台交给小沈阳”。

  把舞台交给小沈阳,交给当年那个在静寂的山沟里清亮亮歌唱的孩子———

  许多年前,一个宁静的午后,小沈阳的小学老师在山路上远远望见小沈阳和他哥哥。

  两个孩子,正在山沟里唱二人转,那么投入。

  没有一个观众,只有蓝天、白云和大山。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