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团圆》:赤裸了张爱玲,满足了评论家,娱乐了大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00:00  金羊网-新快报

  

《小团圆》:赤裸了张爱玲,满足了评论家,娱乐了大众
■皇冠版《小团圆》定价:78.00港元

  

《小团圆》:赤裸了张爱玲,满足了评论家,娱乐了大众
■大陆版《小团圆》定价:28.00元

  

《小团圆》:赤裸了张爱玲,满足了评论家,娱乐了大众

  ■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陈煜堃

  少有一本书在出版前就引发了如此大规模的热议。

  那是因为张爱玲的一句“《小团圆》小说要销毁,这些我未细想,改天再算”。1992年3月,张爱玲写下遗嘱,指定挚交好友宋淇夫妇为自己全部遗产的继承人,并在随遗嘱附上的信件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所以,当宋淇之子宋以朗决定要揭开《小团圆》的神秘面纱时,纠缠于此书应否出版的种种争议就注定成为焦点所在。

  同样,也少有一本书在出版后还让原有的大规模的热议继续升温。

  那又是因为一句“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1975年7月,开始着手创作这一长篇小说的张爱玲,在给宋淇夫妇的书信中如此提到了也许是该作品诞生的原因之一。因此,所有人都认定了书中的“盛九莉”就是张爱玲,而“邵之雍”就是胡兰成。于是,奔着“自传体小说”这几字去的人们,更让猎奇窥秘明目张胆地成为了舆论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所在。

  对于苦守书店等着4月8日上架的简体版《小团圆》的万千“张迷”而言,这就是《小团圆》,这就是张爱玲。

  显然,对于这部作品本身,确实未能像它所“披露”的张爱玲的私生活那样吸引“张迷”。这也就难怪当年凭借一部张爱玲电影《红玫瑰白玫瑰》而夺得金马奖的著名香港创作人林奕华,会有如此一针见血的比喻——“《小团圆》更像是一本八卦周刊”。

  大家不要忘了,《小团圆》毕竟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传记。换句话说,摆在人们眼前的是一部“故事片”,也就说张爱玲或许就是“盛九莉”的原型,而在“白流苏”、“曹七巧”等人物角色身上同样也能看到张爱玲的影子。倘若疯狂的“张迷”们非要把这看作是一部“纪录片”的话,那就实在是可笑和可怜了。可笑的是“张迷”,可怜的是张爱玲,纠缠在两者之间的,不仅是一个对该作品而言的可怕的误读,还是一种当代社会可悲的文化畸形。

  风暴尚未过去,新的爆发点隐约露出痕迹,张爱玲的遗产继承人宋以朗已将张爱玲的两部英文自传体小说整理出来交付台湾皇冠出版社,它们是23万字的《TheBook of Change》(暂译为《易经》)和30万字的《TheFall of Pagoda》(《坠塔》)。皇冠出版社计划将前者译成中文,争取明年与英文版同期推出。

  ●本报专访

  止庵:大陆版《小团圆》更原汁原味

  身为大陆版《小团圆》编订者的止庵先生,对于张爱玲这部重见天日的作品持肯定态度,更称赞这是张爱玲“最好的作品”。

  答疑一“大陆版”删剪了多少?“进行纯粹的文字校样工作”

  虽然此书早前在港台地区的出版引起了诸多争议,但对于大陆简体横排版的编订工作来说,这并没有带来任何的难度。我要做的非常简单,那就是对“600多页的手稿复印件”进行纯粹在文字方面的校样工作。而我的原则就是“能不改就不改”,所以即将上架的大陆版《小团圆》要比香港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

  答疑二

  如何看待“张迷”的狂喜或失望?

  “《小团圆》是对某类‘张迷’的一次打击”

  由于存在着绝大多数“只迷人而不迷书”的“张迷”,这就成了《小团圆》出版所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我自己也是“张迷”,但是“迷书而不迷人”,如果读书的人给张爱玲预设了一个自以为的、虚拟的形象,那后果就不仅仅是可笑的,更是严重的。而事实上《小团圆》正是对这类妄下定论的人的一次打击,当然,其中的“失落”也只是属于读书的人,而不属于写书的张爱玲。

  答疑三《小团圆》到底该不该面世?

  “除了文学价值,对张爱玲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小团圆》在张爱玲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更突显出了作者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不理会他人感受与世俗制约”的这样一个非常自我的人。所以,《小团圆》的面世终究是一桩好事,而且米兰·昆德拉更在其《背叛的遗嘱》中向我们阐述了最佳的理由。

  答疑四

  《小团圆》在张爱玲作品中属于什么地位?“张爱玲最好的作品,堪称‘巅峰之作’”

  我认为这是张爱玲最好的作品,堪称“巅峰之作”。与早期的作品相比,她的这部长篇小说在风格上发生了“结构上从简单到复杂,语言上从繁复到朴素”这一极大的变化。可以说,《小团圆》是张爱玲结构最复杂的作品,而“盛九莉”则是她笔下最复杂的人物,从两者身上所体现出的张爱玲对人生的观照和领悟也都要比其他作品来得更加深刻。

  答疑五如何评价《小团圆》下的张爱玲?“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冷酷的作家”

  小说《小团圆》是一部严酷的文学作品。对社会大众而言,它比《色,戒》更加让人受不了,然而对张爱玲而言,它则比《色,戒》更加具有代表性。毕竟,张爱玲根本不是会掩饰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去迎合读者口味的作家。甚至可以说,她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冷酷的作家,也是一位对人待事最不留情面的作家!虽然,我很不满意今天的受众,只要与自己预想的不一样就会开骂,但这并不影响到《小团圆》将成为张爱玲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头戏”。

  林奕华:这是一本挑战禁忌的八卦周刊

  集导演、作家、编剧、电台主持、大学讲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林奕华,让内地观众最早留下印象的正是1994年他编写的电影《红玫瑰白玫瑰》的剧本,这部剧本让他一举夺得当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答疑一如何看待《小团圆》带来的“张爱玲风暴”?

  “我们都清楚这场风暴的中心是‘揭秘’”

  因为其发行的时间是今天而不是三十多年前,所以《小团圆》的出版注定是伴随着诸多争议。这部作品的面世续写了张爱玲的“神话”,它不仅仅是文学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我们都清楚这一场风暴的中心,那就是“揭秘”。从大家的疯狂可以看出,眼前的这一自传体小说几乎已经变成了今日娱乐至上的产物——八卦周刊。《小团圆》一书再次证明了公众对于张爱玲作品本身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其作品所揭露的私生活的兴趣,所以该书的出版更像是一个文化事件,它折射出了当下的社会与个体的畸形嘴脸。

  答疑二如何看待《小团圆》的价值和意义?

  “张爱玲在不断地挑战着时代与社会的禁忌”

  张爱玲的作品在不断地挑战着时代与社会的禁忌,读者通过这些“挑战”将体会到怎样去看待虚伪。那就像在一面透着讽刺与批判的镜子里,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从而不让自己活在幻想当中。《小团圆》一书更是赤裸裸地展现了张爱玲的语言和文字所特有的“残酷”,这种“残酷”的作用力表现为人们始终认同她的“人物表面华丽,内心千疮百孔”,它对读者而言足以让呈现更加透彻、让沟通更有共鸣,而它对我和我的戏剧创作来讲是最有意义、最有影响的一种“张爱玲的精神”。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