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赎罪之旅“从边缘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8日00:47  东方早报

  顾维华

  

赎罪之旅“从边缘出发”

  大江健三郎李媛绘图

  继今年初来中国领取“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并在北大演讲表示“一生都在思考鲁迅”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将于10月5日首度赴中国台湾。有台湾学者称,大江这次到台,除了希望促成两岸共同研究他的作品,长年谴责日本侵略罪行的他,也把这趟台湾行当成日本人的“赎罪之旅”。

  称之为“赎罪之旅”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06年,大江健三郎便专程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在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姜根福和夏淑琴时代表日本人悔罪,连鞠三个躬。他的随笔集《冲绳札记》出版后也曾被日本右派起诉称歪曲史实,甚至去年底他还收到了不少日本右派分子寄来的卡片,上面写着:“大江滚出日本!”

  “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我能改变自己吗?好想离这样的日本人远远的。”面对右翼日本人,大江曾陷入深深的内省,而代表这一反省之作的《冲绳札记》在日本也再版数十次。

  出身于日本偏远山村的大江无疑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然而他却又从不以左派自居,每次来到中国,大江几乎都要说到鲁迅,鲁迅深沉的人道主义倾向与冷静的文本风格也极深地影响了他。今年初在北京访问期间,大江健三郎的公开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和《鲁迅——中国——我》,主题无一例外均和鲁迅有关,他说这是因为他12岁就开始在母亲的影响下阅读鲁迅作品并终身受益:“我作为一名步入老境的作家,从少年时代开始,60多年来一直崇敬着一位中国的文学家,那就是思维最敏锐、民族危机感最强烈的鲁迅”,“阅读鲁迅已经伴随我的一生”。

  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造就了大江健三郎的风格,也造就了大江健三郎反思历史、批判现实的知识分子立场。

  有意思的是,就像鲁迅在当时有着一个“边缘”怀疑者的视角,大江虽贵为日本惟一健在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在日本其实也是一个“边缘人”,或者说,他一直未能真正进入主流的阅读与文本世界。

  大江曾自述他成长中的“边缘心态”——幼年时代和寄宿生活的孤独使得大江选择走向“边缘”,成人后的文字中自然有来自“边缘”的故乡的召唤,而在1963年其长子大江光(患有头盖骨先天性缺损导致脑组织外溢)的诞生更进一步促使他从“边缘”走向人类普遍的生存处境的思考,换言之,这一痛苦而独特的个人体验使大江开始关注所有边缘人乃至全人类的生存状态。

  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之下,他选择与日本“右派”为敌是毫不让人奇怪的。

  大江曾认为,“从边缘出发”是小说整体表现现代世界、把握现代危机本质的根本所在,“必须站在‘边缘性’的一边,而不能顺应中心指向的思路。”也就是对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种怀疑的心态。这一立场受到鲁迅的影响是十分清晰的。

  “从边缘出发”,代着平民意识与立场;代表着远离所谓的上层精英,走近残疾、疾病、贫困;“从边缘出发”,代表着从人的良知出发,远离世俗的浮华与喧嚣——然而,在当下这个时代,“从边缘出发”,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到底又有多少知识分子真正有着这样的立场呢?

  大江其实是一面镜子。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