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操哥乐队 我们是新时代的土操哥

  康德波,

  今年49岁,1975年上山下乡,现任四川吉他学会会长。

  廖其林,

  1957年生于成都,是一位职业自由画家。

  唐德华,

  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75年开始自学吉他弹唱,1976年下乡,1978年回城读书,而后在西南航空公司工作,现从事吉他教学工作。

  李华,

  1964年出生,在署袜街一大院里长大。自小喜好音乐,爱好唱歌和器乐。

  他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在成都街头的一群年轻人,音乐是他们讴歌爱情、生活和时代的惟一娱乐。扛着一把吉他,穿城而过,率性而为,击节而歌,是他们被定格的形象。他们被称为成都街头的“操哥”,他们吟唱的歌曲被称为“街歌”。

  那时的他们,就是现在的时尚文艺青年。尽管当时,吉他还被认为是流氓阿飞耍的东西,很多歌曲被斥为“毒草”。但是,音乐就是他们的青春助推剂,吉他就是他们的爱情冲锋枪。街头巷尾传唱的粗糙而质朴的歌声,告诉这座城市:他们是那个新时代的土操哥。

  本报讯(记者 张世豪)“李伯清《大话60年》”序篇———《寻找李伯清》正在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CDTV-2)热播,李老师充满激情地讲述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首期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创下新高,节目中推出的神秘乐队———土操哥乐队同样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四位年过半百、饱经沧桑的老男人,各自抱着一把破旧的吉他,忘情弹唱,别有一番风味。这个土操哥乐队到底是什么来头?昨日,带着观众的好奇,记者走进了这支乐队。

  他们是群老男人

  “操哥”———成都民间俚语,是言行、打扮超前、时髦,不合世俗的意思。有的地方也叫超哥、超妹。土操哥乐队———由四位年过半百的“老男人”组成,每人抱着一把破旧的吉他,深情弹唱,听过他们演唱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被打动。

  “今天我去上学,路过村边的小河,我急急忙忙走过去,哎,有人招呼我,我一看是死老太婆,她也想过河……”这首《新时代的土操哥》,歌词幽默,旋律上口。60年代末,那些支边的知青回到成都,被压抑的情绪开始释放,创作了大量的知青歌,《新时代的土操哥》便是其中之一。歌曲充满了生活情趣,诙谐幽默的歌词表达了当时青年的蓬勃朝气,以及对旧事物的不满。“今天是星期天,我来到了猛追湾,猛呀追湾;来到了猛追湾,我到处去看一看呀,看呀一看;我看见了老头在跳炸弹,我看见了老嬢在跳飞燕,他们在锻炼,他们是运动员……”歌曲《猛追湾》改编自那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表现了当时成都人全民健身的热潮。

  他们都有吉他情结

  其实,“老操哥”乐队的四位成员并非以专业演出为生,他们工作不同,却有着同样的“吉他情结”,也是因为这个爱好,走到了一起;唐德华今年51岁,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75年开始自学吉他弹唱,1976年下乡,1978年回城读书,而后在西南航空公司工作,现从事吉他教学工作。廖其林,1957年生于成都,是一位职业自由画家。康德波,今年49岁,1975年上山下乡,1977年回成都工作,现任四川吉他学会会长。1964年出生的李华,在成都市中区署袜街一大院里长大。自小喜好音乐,爱好唱歌和器乐;近年,个人开办了一家广告策划公司。李华称,“土操哥有点另类,我们的演出也许没有考虑到技巧、歌声,但是就像一瓶老酒一样,我们的演出没有经过艺术加工,是成都这座城市最原生态的东西。”而廖其林现在用的吉他是1981年买的,是一把老式红棉吉他,当时花了81元,抱着这把吉他,廖其林爱不释手,吉他的颜色已经变成了黄色,“这把吉他可是我当时两个月的工资,有了这把吉他,我会一直弹下去。”

  他们曾活跃在宽窄巷子

  据《大话60年》的制片人王先生介绍,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宽窄巷子看到土操哥的演出,感觉他们的演出方式非常特别,一下子就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尤其是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与李伯清‘散打’所体现的主题非常契合,这也是我们在节目中穿插土操哥乐队演出的初衷。”王先生称,假如观众喜欢土操哥乐队的演出,《大话60年》节目将会一直播出相关节目。

  据了解,在“李伯清《大话60年》”序篇———《寻找李伯清》中,将陆续播出由土操哥乐队演唱的《第一次到你家》《猛追湾》《拉兹之歌》,川剧版《谢谢你的爱》《娜娜之歌》《大海里面有珍珠》等经典歌曲。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