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万人唱“黄河”是合唱史电视史创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1日10:11  天天新报

  新报记者|霍燕妮|文|齐琦|摄

万人唱“黄河”是合唱史电视史创举
万人唱“黄河”是合唱史电视史创举
万人唱“黄河”是合唱史电视史创举

  由SMG联手全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纪念《黄河大合唱》诞生70周年” 特别活动于前日顺利举行。在江湾主会场,数万人唱响的不仅仅是《黄河大合唱》,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完成这次合唱史及电视史上的创举,是从制作特别节目的电视人,到参与歌会的合唱团体以及志愿者们为祖国六十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

  词曲作者后人首相逢

  这次的《黄河大合唱》特别活动促成了冼星海后人与光未然后人的首次会面。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与光未然的女儿张安迪一见如故,张安迪说:“不知为什么,感觉非常熟悉。冼老师还把她主编的《黄河大合唱》的曲谱送给我,我会把它带回澳洲,跟华人合唱团一起排练‘黄河’。”

  在张安迪眼中,父亲是一个激情四溢的诗人,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者。“小时候,父亲总是坐在书桌前忙碌。他的感情特别充沛,高兴时大声笑,生气时就拍桌子。”她说,父亲有时也会在家唱“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高兴起来就唱几句。他更喜欢朗诵,‘黄河’中他最喜欢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一章。他时常回忆与冼星海一起在上海创作的情景,晚上他们一个写词一个谱曲,第二天一起教学生们唱救亡歌曲。”

  后来,光未然在一次行军过程中不慎从马上摔下,左手骨折,去了延安治疗,在那里他与冼星海再度相逢。“冼星海提议和父亲合作一次大合唱。那时,父亲的伤还没有好,只能躺在病床上用五天时间,口述了四百行长诗。1939年除夕夜,父亲第一次在延安朗诵了这首诗,因为手伤还没有好,为了不影响形象,还特别找来一件黑披肩遮住了受伤的手。冼星海听了诗歌后非常激动,一下子跳起来说有把握写好它。由于冼星海没有见过黄河,他就反复地向父亲询问黄河的场景,加上从父亲的诗歌中感受到的那股激情,他用了六天六夜完成了谱曲。”张安迪说。

  2002年1月28日,光未然突然离世,没有留下遗言,张安迪说:“第二年7月,我们全家把父亲的骨灰送到了青海浔化,那里是黄河的上游,在铁索桥上,伴随几千朵玫瑰花,我们把父亲的骨灰撒入了黄河,让他永远留在那个让他魂萦梦牵的地方。”

  周小燕给于冠群打90分

  已经92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周小燕先生当天也作为嘉宾来到活动现场。听完整场歌会,她激动地难以自持,直说:“太震撼了,每一段我都想站起来鼓掌。”看到曹鹏先生,她还大声地赞叹,“你是个伟大的指挥”。

  这次出任《黄河大合唱》领唱的廖昌永、于冠群都是周小燕的爱徒。为了能够唱好这次歌会,两人都私下找周先生“开小灶”。特别是于冠群,在今年4月的独唱音乐会上,她曾经演唱过《黄河怨》,当时周小燕先生只给了她60分。这次受邀成为歌会唯一的女声独唱,于冠群觉得非常紧张,只要有时间就去找周先生“补课”。彩排时,她对记者表示,周先生给了她80分。19日当天,于冠群演唱完《黄河怨》后,周小燕先生表示:“这次可以给她打90分了。她唱出了受欺凌女子的软弱无依、无路可走,整个情绪都很到位。”

  于冠群也表示,这次唱“黄河”让她受益匪浅,“通过练习《黄河怨》,我在歌唱中的咬字清晰度有了显著提升。如今再唱意大利歌剧,我的整个咬字都清楚了很多。下次出国,我一定会带着中国歌曲谱子出去,我要把中国歌唱遍世界。”

  志愿者“以一当千”

  与这次万人合唱的庞大规模相比,负责招募、接待合唱团体的“黄河办”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二十几个人要应对数万人的联系工作,以及现场的“突发状况”,几乎就是“以一当千”。17日的彩排因为下雨的缘故临时取消,“黄河办”全民调动,一个上午打了几百个电话。“黄河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工作人员生病了也不敢请假,生怕自己休息了,工作没有人来完成。”不过,他们也被合唱团体的积极性所感染,“招募活动一启动,很多民间合唱团就纷纷打电话来报名,还有人带着手抄的‘黄河’谱子来找我们,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我们,工作间隙,我们的办公室里也一直放着‘黄河’的音乐。”

  除了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外,万人大合唱的成功也离不开志愿者。这次共有来自武警部队、同济大学和杨浦区的三百余名志愿者投入此次特别活动。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这场数万人的合唱盛会变成现实。

  “黄河”参与者不留遗憾

  电视艺术是一门集体的艺术,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为了尽量让这次《黄河大合唱》特别节目少留下些遗憾,不论是打造这门“艺术”的电视人,还是参与活动的四百多支合唱团体都全力配合。为了让这次参与演出的所有合唱团成员都能够在荧屏上留下一个“纪念”,导演组竭尽所能地进行各种机位的调度,还运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转播设备“蜘蛛眼”,它能够360°旋转,向观众全景展现整个体育场的景象,导演组给了它一个中国名字“飞龙”:“飞翔”在“黄河”之上,见证各族同胞、海内外华人与国际友人,因为中国、因为黄河而团结在一起的凝聚力。

  江湾体育场是建于1934年的历史建筑,在安排座位时需要考虑到它的承重量,加上合唱时需要有现场合唱队人员配合,利用道具进行图案变换,因此怎样排座位,对于导演组来说,便是一个大问题。在招募组的配合下,他们把位置精确到“点”,然后由“点”到人,每天都要有一版新的场所座位图表。从进场策划到最后的彩排,座位图早已打印了厚厚一叠。

  对于歌会而言,音响效果也很重要,因为场地大,如何解决声音延时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为此,导演组还特别请来了曾经参与“鸟巢”宋祖英演唱会音响设计的香港音响师,实地进行调试,“音响方案的图文设计稿加起来都够一本书了”。

  本次的特别活动中,还有十地联动,全场唱响《大中国》。这不仅让全场沸腾,也让参与到这次活动中的全黄河流域的地方电视台工作人员感到无比激动。虽然他们没有在现场,但是他们一样可以感受到主会场的激情。

  【花絮】

  全民唱“黄河”

  19日的数万人《黄河大合唱》,不仅仅让现场参与的合唱团体备感激动、自豪,很多自发聚集在上海市区各广场大屏幕前跟唱的市民们也激动万分。记者当晚搭乘的出租车的司机在获悉记者刚结束“黄河”的采访后,也情不自禁地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位司机向记者表示,虽然因为工作无法看到电视直播,但是他通过广播也听到了这次震撼人心的歌会,“一边听,一边跟着唱,都是从年轻时代一路唱过来的歌。”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