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特派记者王润 ) 当代港台导演中,赖声川称的上是名头最响的一位。2月5日至7日,由他和台湾著名综艺人王伟忠联手创作的《宝岛一村》将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本报记者特意赴沪观看该剧在上海的演出,验证该剧是否真如宣传所言那样精彩感人。
《宝岛一村》的演出长达三个半小时,通过台湾嘉义一个空军眷村中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射出60年前从大陆转移到台湾的60万军人及其军眷、后代的生活与心境。由于上海有着大量台湾人在此生活工作,因此《宝岛一村》在沪演出格外受到关注,上海大剧院的几场演出场场爆满。只见台上是说着不同方言、吃着不同菜系,从大陆漂泊到台湾的各地同胞,台下坐的也是从海峡两岸共聚于此的观众;这样的场景正如该剧所反映的内容和剧中很多台词一样,多年以前是很难想象能在大陆出现的,其情其景格外令人感怀。
其实,该剧的导演手法并不特别,结构属于平铺直叙,用后代讲故事的插叙方式,把60年的风云变幻浓缩在三个多小时的三个家庭当中。但由于编剧王伟忠和剧中大多数演员都出身眷村,剧中很多故事都取材真实,王伟忠本人也是剧中小毛的原型,因此演出饱含真情实感和丰富细节,演员表演也自然生动,细腻感人。屈中恒、朗祖筠、冯翊钢、宋少卿等台湾名角的精彩表演,各个值得称道;著名歌手万方一改形象,扮演说着闽南语的朱嫂,也已完全融入角色让人认不出本人。
不过,由于眷村第一代居民来自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湖南等各地,这些台湾演员模仿起各种方言,其口音难免不够正宗,天津话说得好像外国人学中国话;上海话则连上海人都不太懂;而剧中的闽南语和广东话,本来就是表现交流的障碍,所以也难怪台下观众听不明白。但这并不影响浓浓的真情打动人心;不同的遭遇、共通的情感,这段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内心。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台湾观众更是流下了热泪。
谢幕时,在剧中一辈子都在做包子的万方告诉大家,每位观众都能在剧场门口领到一份“宝岛一村”特制包子。果然,还带着热气的包子,让观众在深夜归家的途中,也能感受和回味着一份温暖和真情。一位看过赖声川多部作品的观众表示:“虽然难以判断《宝岛一村》是否是台湾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舞台剧,但确实可以说是赖声川近年来最好的作品。该剧能够成功,像王伟忠这样的眷村人功不可没,是他们使这段不能忽视的历史浮出海面,也让人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人的根,是连在一起的。” 文图J069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