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昨日,汪峰就为自己4月10日的首体演唱会请来了一批专家观众。因为,表面上看北京演出市场十分繁荣,实际情况却是危机四伏。与一般个人演唱会过多强调利好消息不同,汪峰更看重整体的演唱会大环境,提出了“北京演唱会有多少可能?”的话题。
据统计,北京去年演出市场票房已经达到9亿多,年增长59.5%,也就是说,北京演出市场的票房远高于北京电影票房,似乎是异常繁荣。但是,北京演出市场也存在致命的问题,一是成本高、票价高,二是许多大型演唱会都是赔钱的,也就是说,表面上票房很高,但实际上赢利状况却不理想。如果演出市场进一步大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困扰北京演唱会市场的痼疾。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一些人认为,北京自举办奥运会之后,硬件设施和技术与世界同步,完全可以达到一流,北京演唱会应该向更高端,更国际化发展。但对于提高水准的观点,也有人质疑认为,北京的硬件设备是世界最好的,但我们不会使用,北京演唱会现状是创意严重滞后于先进设备,光堆砌豪华国际设备,制造豪华舞台效果,反而影响了音乐本身。
提高制作水平还与成本密切相关,由于成本过高就要转移到票价上,而北京演唱会票价已经过高,这也让演唱会投资方压力不小。
事实上,还应有一种不同的思路,那就是压缩制作成本,同时,降低票价,这必然会牺牲一些效果,但要解决高成本、高票价的老问题,这也是一种必须尝试的新模式。比如,迷笛音乐节和一些大型摇滚音乐节都采取这一方式,也大多取得不错的效果。北京迷笛音乐节已经十年了,这足以证明低成本大型演出是可行的。
一方面是观众期待值“被提高”,另一方面是要降低票价以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这一矛盾冲突会使北京演唱会市场出现分化,出现不同制作理念的演出。同时,相关单位也应改变观念,特别是垄断式收费与不通情理的管理。
汪峰表示,此次演唱会就是想追求专业,有想法和制作精良,就是想试一试,北京的演唱会还有没有更多的可能。
本报记者 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