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但愿人长久何日君再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9日05:24  新晚报

  巨星陨落15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7日在台北说,邓丽君的生命没有缺憾,她走的早是一种永恒的美丽,让人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永远向她致敬。

  以讲解《论语》闻名的于丹在出席“邓丽君15周年纪念研讨会”时说,她是邓丽君的一个Fans,未有机缘与她谋面,“但她太多太多的歌声活在我生命里”。

  于丹说,大陆改革开放初期,听到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是一种文化启蒙、情感记忆。邓丽君的歌声柔软、充满人性和诚恳,能穿越隔阂、文化、政治、时空。“当一个人离去以后,她的歌声还能够让那么多人怦然心动,找到化解恩怨的理由、相逢一笑。对于中国文化的意蕴来讲,她已经不是一个歌手。”

  于丹说,“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人们现在到云眼看到的是永远美丽的邓丽君。她演绎的不仅仅是李白、王维、张若虚、陶渊明的诗词,她也在演绎徐志摩、戴望舒,演绎我们后来所有生命中遇到的诗歌、爱与哀愁、离别与相逢,还有我们永远不忘的《甜蜜蜜》。她走过的《小城故事》,还在我们的嘴边;她留下的伤怀和遗憾,由我们去补足。

  于丹还说:“邓丽君(在台北县)的墓园是我现在见过的最美丽、最快乐的墓园,24小时都放着她的歌曲,那个巨大的黑白琴键上永远有人在跳舞,只有在云眼前,很多人不是洒泪,而是欢笑。这种美和快乐、爱和希望,是她留给我们的。我们要以这种方式绵延下去。”

  台湾知名艺人凌峰,忆及当年与邓丽君的交往,充满感慨。他说,1995年5月8日,他正在青岛家中写书,屋外春雷响、暴雨疾,门前的五棵樱花树花落缤纷。“邓家妹子走了”的消息传来,他久久不肯相信。“最大的一个遗憾是,当时正与邓家老五‘秘密’规划邓丽君到大陆演唱,可惜未能成行,留下‘十亿个掌声、十亿个憾’以及海峡两岸共同的美好记忆。”

  大陆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表示,结缘邓丽君,是在1978年,之后一直希望有机会合作,希望她能到大陆开演唱会,直到1995年惊悉邓丽君骤逝于清迈。“如果邓丽君小姐在世,我一定让她来演绎我早期写的宝岛的歌曲《兰花与蝴蝶》。”

  传奇一生

  一代歌后邓丽君被誉为“东方女神”,其一生堪称传奇。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生于台湾云林县,本名邓丽筠。她的父亲是名老兵,祖籍河北邯郸,母亲祖籍山东东平。邓丽君有3个哥哥和1个弟弟,由于孩子多,她的父母虽然辛苦劳作,但日子过得一直比较拮据。

  父母很早就知道,他们的女儿邓丽君有一副好嗓子,是块唱歌的料。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女儿后来凭着这一特长,不仅改变了全家人的经济状况,还成为华人世界的一位巨星。

  13岁那年,邓丽君参加了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得冠军。第二年,她从中学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当年即推出第一张唱片《凤阳花鼓》。1968年,邓丽君开始在一些歌厅登台演唱,并参演电影,也曾在电视台主持节目。在公司的安排下,邓丽君走出台湾,足迹遍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地。

  1973年,邓丽君去美国学习英文,第二年又转赴日本发展。

  1979年,邓丽君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两年后,她的5张大碟,在香港同时获得“白金唱片奖”,彻底征服香港歌坛。1983年,30岁的邓丽君走入演艺事业的巅峰期。1983年2月19日、20日,她走进全球流行歌手的梦想之地———美国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成为首位在此演唱的华人。很多旅居美国的华人,仍然记得当时的盛况———早在那年1月底,演唱会的门票就已被抢购一空;“凯撒皇宫”原本只有1100个座位,后来加到了1500个,但两旁的走道、中间的阶梯上,仍然挤满了观众。在表演中,邓丽君特别演唱了以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12首唐诗宋词谱曲的作品,让听众充分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文之美。

  1986年,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成为唯一同时荣获这两项殊荣的亚洲歌手。

  1987年,邓丽君推出《我只在乎你》专辑,此后基本不再参加商业性活动,渐渐进入半退隐状态。

  但就是在这一年,《邓丽君自选歌曲两百二十五首》首度在北京发行。

  1989年,邓丽君移居法国,在当地购屋置产,过起了近乎隐居的生活。

  1995年5月8日,一个噩耗传遍了全世界———当天,年仅42岁的邓丽君因哮喘病猝发,在泰国清迈去世。一位华人世界的歌坛巨星,就这样远去了。

  犹记初相遇

  “邓丽君的歌声最初还只能从台湾调频广播中听到,当时台湾是“敌区”,台湾的广播电台是敌台,偷听敌台是犯罪行为。即便调台时偶然碰上,也有一种强烈的犯罪感,那声音在感觉中一下子变得巨大无比,如同炸雷……”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获取邓丽君歌曲的渠道还极其匮乏。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街角巷尾,凑巧听到几句邓丽君的歌声。这乐声来自那些“不务正业”的年轻人———他们穿着喇叭裤,踩着锃亮的皮鞋,摩托车上载着“三洋”双卡录音机。邓丽君的歌声从录音机里飘出,偶尔能听清几句唱词的路人,无不脸红心跳,觉得“不好意思”。

  然而,就是这样让人感到“羞于启齿”的歌曲,却启蒙了大陆的流行音乐,便在公众中激发出复杂的反响。“那是一种震撼与反感的交杂,当时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邓丽君,觉得有些‘流氓’,而接受、传唱这种音乐的人,则被认为是流氓阿飞。”但恰恰是邓丽君的歌曲,让刚走出“文革”的公众,慢慢找回了多年来被忽视的情感。人们开始意识到,除去“国家公民”的属性之外,人们还可以是丈夫、妻子、儿女、情人等各种各样的角色。人们原本的情感、个性、多样性等一系列被淡忘的元素,也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开始苏醒。

  纯朴、亲切、活力、向上而又不失时尚与高贵的风格,令邓丽君在公众眼中的形象趋于完美。甜美的歌声与完美的公众形象,使邓丽君成为很多大陆青年的偶像。在很多年轻人的笔记本里、床头上、钱夹里,开始出现邓丽君的照片,她的磁带甚至因一次次被翻录,而音色模糊。时隔多年,仍有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坦陈,留在他们心中的邓丽君,已经不再是一个歌手,那段时光也不仅是一段有歌声伴随的岁月那么简单;对他们而言,“邓丽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有的人甚至以邓丽君为择偶的标准,或以她的名字为女儿命名。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流行音乐从无到有,又从有到优。在此过程中,邓丽君始终自成一派,难以逾越。不过,她那种特有的“柔美力量”开始得到传承。可以说,李谷一的《乡恋》、苏小明的《军港之夜》,都来自这种风格。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音乐人,都能从邓丽君的歌曲中找到共鸣,甚至连唐朝、黑豹、郑钧等一批内地摇滚乐队和艺人,都曾坦承邓丽君对他们的影响。

  北京德云社的小剧场里,拉一把椅子,不用沏茶,郭德纲侃侃而谈,从力挺身陷“诈捐门”的章子怡到江湖仇恨,他说“诈捐门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不能希望演艺圈拯救全世界”,“说相声的人不是贱,是很贱。你要看一看我这10几年是怎么踩着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在邓丽君逝去15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用她的歌声,来表达对她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15年来,流行音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语流行歌曲的“风向标”已转了无数个方向。但邓丽君的歌,依然一遍又一遍地被传唱。成方圆、那英、程琳、齐秦、王菲、黎明、周杰伦、张靓颖……一代代华语歌坛的知名歌手,或因翻唱邓丽君的歌而一炮走红,或因此达到事业的巅峰。在《月亮代表我的心》、《但愿人长久》、《甜蜜蜜》、《我只在乎你》等优美的旋律中,年轻一代成长起来。

  2008年,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随“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2009年,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活动中,邓丽君以850多万票的绝对优势,位列榜首。2010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她被多家知名华文媒体评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她的祖籍地河北邯郸,将举办“2010·邓丽君故乡行”活动……

  为缅怀邓丽君,海峡两岸兴建了数家纪念馆。20世纪90年代末,位于香港赤柱的邓丽君故居,刚一开放,就迎来了数十万人次的游客,连地板都被踩坏了;2003年,大陆首次设置邓丽君纪念场所———她的衣冠冢和纪念雕像,在她生前向往的上海落成;2006年,邓丽君故居所在地———台北县芦洲,开始兴建“邓丽君主题公园”……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