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9日21:52  金羊网-新快报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上)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上)
林徽因、徐志摩和泰戈尔(中)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上)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上)
学生时代的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上)
林徽因和冰心

  ■江泓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壹]孤独的少女

  有人崇拜她,把她当做女神、偶像;也有人放出话来,“喜欢林徽因的女人,品行有问题;喜欢林徽因的男人,脑子有问题。”

  有这么一个桥段:诗人徐志摩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电报,倾诉自己在美国的孤单苦闷,说只有他的来电,才能让自己感到安慰。大诗人欣喜若狂,一颗心猫抓似的。第二天一早,就冲到邮局,要把自己熬夜写下的情意绵绵的文字,发到遥远的美人手中。

  经办人看了内容,面露惊愕:“今天在你之前,已经有四个人给这位密斯林发去电报了。”诗人抢过名单,全是熟人,遂一一对质,没奈何,人家都收到了同样内容的来信。

  单看了这么一段,难免会对这位林姓美人生出腹诽,认定钱钟书的《猫》里那个李太太分明就是林徽因,兴趣在于随意指使她那些男朋友,“好像变戏法的人,有本领或抛或接,两只手同时分顾到七八只在空中的碟子。”

  林徽因极有可能同时Copy好几封信。但我们不妨看看这段场景描述,“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点着一盏顶暗的灯)独自坐着(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同刚刚垂肩的发辫),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这是林徽因抗战期间写给沈从文的一封信,回忆了自己十六七岁,随父亲在欧洲生活时的一个片断。

  我想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这个孤独的女孩子,把写信作为自己排遣忧郁的一种方式,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林徽因喜欢被人众星捧月不假,喜欢争强好胜也不假,像《我们太太的客厅》所说,“我们太太”只有一个女朋友,且黑且矮胖,以便陪衬出“我们太太”的白皙、苗条。为了不让别的女人抢去男人对她的注意力,这样的小心思或许也是有的。

  可是,希望有人爱——是女人共同的心愿,希望有很多人爱——是不是女人共同的心愿呢?不是每个女人都“有本领或抛或接,两只手同时分顾到七八只在空中的碟子”的男友,不过,是不是也存了这份幻想?那就谁想谁知道了。

  [贰]太太的客厅

  《我们太太的客厅》是冰心1933年发表在《大公报》上的一篇小说,好事者将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一一对号入座。

  和钱钟书的《猫》一样,文中的“我们太太”是一个受男人环绕,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可以说,对她身边的男人,“我们太太”几乎轻易地“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篇小说发表时,林徽因正在山西考察古建筑。回来看到后,淡然一笑,让人送去一坛子山西老醋。一个太极推手,看似柔软缓慢,却只一个回合,就见了高低输赢。

  后来,作者出面澄清,“我们太太”真正的原型是陆小曼,真是笨拙的一笔。嫉妒会让聪明人也变愚蠢,看来没错的。

  有人爱、有人喜欢、有人欣赏、有人倾倒,当然,也有人嫉妒、有人仇恨、有人讥讽、有人写文章含沙射影。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活。

  如今,时光流逝,往事如烟,我只能凭借有限的资料,去感受林徽因,那个我们各自理解的林徽因。

  还说“太太的客厅”,那曾经名噪一时的风雅去处。一些精英名流“每逢清闲的下午,想见见朋友,便不假思索地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车,把自己送到我们太太的客厅”来。

  客厅位于北京总布胡同三号,是一套两进四合院,大大小小四十多间房。院子里栽着不少树,里院和外院隔着垂花门。客厅的窗棂纸换成了透明的玻璃,阳光洒满一地,墙上一副对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自林徽因的公公梁启超的手书。

  “太太的客厅”鼎盛在1932年到1937年,正是林徽因三十岁上下,最丰盈美好的时候。她在美国的好友、学者费正清这样描述当时的她,“质量上好、做工精细的旗袍穿在她均匀高挑的身上,别有一番韵味,东方美的闲雅、端庄、轻巧、魔力全在里头了。”他还说,“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

  让一两个男人围着转不难,让一群不太出色的男人围着转也不算太难,可是围着她转的都是些什么样的男人啊?听听这些名字,我们所熟知的徐志摩、沈从文、萧乾,还有也许不特别出名,但在各自领域都堪称泰斗级的人物,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家张奚若、钱端升,经济学家陈岱孙,社会学家陶孟……

  据萧乾回忆说,林徽因说起话来又快又多,密不透风,别人简直插不上嘴。一般来讲,一个多嘴快舌的女人,很难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尤其在爱情上,你看琼瑶小说里,最后的赢家几乎都是文静、寡言的“她”。那林美人怎么形成那么强大的磁场呢?

  想起一个词“文质彬彬”,林徽因就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女君子”。她纵然讲个不停,可是她“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态”,秀外慧中,让那些来客不但养眼同时还兼养心养脑。萧乾的夫人文洁若有过相同意思但畅快淋漓的概括,“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

  她像乔治·桑、伍尔夫、曼殊菲尔德一样兴致盎然经营着自己的沙龙。我看过她这一时期的留影,不管靠在沙发里,还是趴在书桌前,眼神都凝望着斜上方,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样的肢体语言,表达着憧憬和向往。才华与美貌并重,成熟与纯真同在,如此丽人,怎么可能不让人心疼、心爱、心向往之?

  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同样折服于林徽因的魅力。她提到初见林徽因的情形,“一个人瘦到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识过最有风度的女子”。要知道,那是1948年,林徽因已经四十八岁,而且重病在身,却依然让林洙感到“她是那么吸引我,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

  [叁]天空的蔚蓝爱上大地的碧绿

  说起林徽因,人们最喜欢津津乐道她生命里,出现过三个最重要的男人: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在我看来,徐是她的初恋,她心底的情人;梁是她合适的伴侣,现实的选择;而金是她的闺密,一生的蓝颜知己。

  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诗人和父亲一见如故,和林徽因也相见甚欢。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

  少女的心弦被拨动了,据说她回了一封信。“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当时的徐志摩,二十四岁,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接到林徽因的信,为了方便离婚,他甚至逼着妻子打胎,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又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

  爱情令人疯魔,写诗的人就更添几分疯魔,一心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人简直疯狂了。可是,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

  林徽因和父亲早诗人一年回国,一旦回到传统的现实社会,那曾经发生过的爱情故事仿佛也变得不真实。家族中人一致反对,怎么能容忍徽因插足别人的家庭?怎么能容忍这样的名节受污?林徽因回到了现实。

  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林徽因为什么毅然舍徐而选梁?依我推理,这和她的童年际遇分不开。我看过林徽因早年的一张照片:清秀的脸庞还没退尽婴儿肥,眼神里就已经含着忧郁了。她的朋友费慰梅曾经说:“家中的亲戚把她当成一个成人,而因此骗走了她的童年。”的确,她几乎没有别人那样天真烂漫的童年。

  她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任妻子。林的第一任夫人病逝,没有留下子嗣。何雪媛运气也不好,到林家八年之后,才生了林徽因,之后又生了一儿一女,都不幸夭折。到了第十年,林长民又娶了个妾,名叫程桂林,乖巧可人,还生下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完全夺去林长民的欢心。

  人家热热和和一家子,住在宽敞明亮的前院,林徽因母女却被安置在逼仄阴暗的后院。

  父亲一直是宠爱林徽因的,可是在大家庭里长大的她,作为长女——失宠的太太诞下的女儿,对人情世故,到底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体验。

  她终究不忍心别人因她,而像自己母亲那般被遗弃吧?在1947年病危时,她以为自己不行了,特地央人请来张幼仪母子,虽然虚弱到不能说话,依然仔仔细细打量了眼前的两个人。她这样的举动是耐人寻味的。

  徐志摩疯魔了,林徽因却冷静下来,那封要求离婚的信,有没有试一试自己魅力的少女心思呢?也许她自己都说不清楚。可是关键时刻,她清楚谁才是真正适合陪她一生的伴侣。

  林徽因不否认自己与徐志摩有一种灵性上的和谐与共鸣,也不隐瞒自己对他的真实情感,“他变成一种Stimulant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怨,或Happy或Sorry,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

  在志摩飞机失事以后,她发表悼文寄托哀思,更让梁思成拣来一块飞机残骸悬挂在卧室,一直到死。她跟闺中密友费慰梅,有一个常常谈起的话题,那就是徐志摩,这个名字——就是她心头的朱砂痣啊!

  但是林徽因是一个拎得清的女子,就在她的悼念文字里,她依然说“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泰戈尔为他们,有感而发。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下)》将于下周四刊出,敬请留意。)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