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更想呈现的是困境和疼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22:27  金羊网-新快报

  

“我更想呈现的是困境和疼痛”

  

“我更想呈现的是困境和疼痛”

  杨争光新书《少年张冲六章》被指“追问教育”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著名作家、编剧杨争光最近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磨砺五年的新作《少年张冲六章》,小说以少年张冲的成长轨迹为线索,讲述一个花样少年怎样“堕落”成为一名罪犯。该书出版后备受关注,很多人认为其将矛头指向“中国式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的小说。杨争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没想把它写成一本教育问题的小说,我更想呈现的是我们的困境和疼痛”。

  “我没想把它写成教育问题小说”

  《少年张冲六章》的主人公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他课上捣乱、课下胡闹,聪明机敏却人生目标模糊;他和家长对立、和老师斗嘴,高中只念了一半就离开了学校,最后因为剜瞎了一个横行的局长的眼睛而进了劳教所。作者在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张冲的学校生活,而张冲正是在大人的眼皮底下顺着教育的“围墙边”一步步走向悬崖,因此,人们将他的堕落归罪于失衡的教育。

  对此,杨争光表示不反对别人将其界定为一本写教育问题的书,但他写作的初衷是想呈现“我们的困境和疼痛”:“现行的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疼痛几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却显得无力和无奈,这里边也有体制的原因。我更想在这本书里呈现的正是我们的困境和疼痛,也想探究一下我们进入困境感受疼痛又无力脱逃、不愿脱逃的缘由。但我也不反对有人把它界定为一本写教育问题的书。小说是说人说事的,人在事中,事在人为,人和事遭遇就会出现问题。”杨争光在书中把笔墨更多地用在写张冲成长的“土壤和空气”,他在作者备忘里说,“在少年张冲青涩的生命里埋伏着苍老的根系,盘根错节,复杂纷纭,我要写的就是这个。如果少年张冲是一颗树苗的话,我要把它连根拔起,看看他的根上带的都是什么样的泥水,枝干和叶片里都吸收的是什么样的阳光?”

  “张冲的困境也是大家的困境”

  在写书之前,杨争光读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语文课本,甚至还读了关于摇滚的书籍,他将之称为“非同寻常的阅读”,他从这些书里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青少年生命里的许多东西,“包括他们压抑的激情和碰撞的伤痛,其实现在的小孩比大人更辛苦,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是我过去不知道的。”因此,他要写的不仅仅是张冲这样的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所有中国孩子可能都在面对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参与者——成年人。

  明明是一本写“孩子”的书,杨争光却说“孩子们看不看无所谓”。他对此的解释是,“小说是拿‘孩子’说人说事的,但孩子只是这里边的一个人,他的成长和他自己有关,更和大人有关。我更多指向的是我们这些作为父母、老师、国家公务员的形形色色的以为自己很爱孩子的大人。”站在这一个角度,张冲的故事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问题了,而是人们共同的困境——“制度有制度的困境,父母有父母的困境,老师也有老师的困境,每个人都在困境中生活,谁也逃不出,或者说谁也不愿也不敢逃出。”

  此外,张冲的人物形象也是该书的另一个“争议点”,不同的人在他身上看到了不同的影子,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无可救药的“问题少年”,有的则认为他其实是一个知识分子。杨争光对于后者的见解表示认同:“我猜想,他们更想说的是,知识分子应该像张冲一样,带点虎气,该吼的时候吼几声,或者带点驴气,时不时尥一下蹶子,甚至带点狼气,有撕咬的能力。别那么有知识没文化,别那么功利自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精神一寸一寸地堕落。”最后,杨争光再次强调了他并非要“教育”谁,“我始终记住这一点,张冲他只是一个小说里的人物,不是‘说教’的传教士……”

  链接

  杨争光简介

  1957年生于陕西省,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影视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老旦是一棵树》、《黑风景》、《棺材铺》等一系列优秀小说,担任《双旗镇刀客》、《水浒传》、《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策划人。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