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注胶虾多部门推责折射多头管理之弊

  □魏文彪

  针对网上热传“天津水产市场惊现‘注胶虾’”,记者日前调查了天津多个水产批发市场和社区农贸市场,发现传言属实。然而,多个部门在接到媒体采访请求时,要么称“不了解情况”,要么称“不归自己管”。甚至同一个单位的两个部门之间,也多次互推责任。

  据天津一批发商介绍,由于冷冻虾解冻后会变得瘦小干瘪,分量也会减轻,于是一些人往虾头与虾的腹部注射明胶,这样既能增加虾的重量,还可以避免虾头出现凹陷、塌瘪等现象。当地相关官员与学者表示,目前胶的种类比较多,“注胶虾”添加的若是工业用胶,就可能含有重金属和致癌物;即使注射的是食用明胶,也不能保证注射过程不会造成污染。另外,不管注射的是什么明胶,都是掺杂使假的违法行为,都是不允许的。所以,部分经销商非法制售“注胶虾”,是一种严重损害民众身体健康与消费权益的行为,当地有关部门理当依法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但令人遗憾的是,天津当地有关部门在查处、打击“注胶虾”方面,却显得非常消极,并互推责任。记者到农贸市场购买“注胶虾”样品后试图找相关检测机构检测,但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称“无法检测”。而天津市工商局食品监督管理处有关官员则表示,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规定,“注胶虾”应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检测,工商部门要做的是查处农业部门检测出的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

  这种情况,除了与那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职责意识淡薄有关之外,很大程度上实际也与当前食品安全“多头管理”体制有关。当前食品安全实行的是各部门“分段监管”,由于有时候问题食品的监管在责任归属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或者同时牵扯到多个职能部门,这样也就很容易导致各部门相互扯皮互踢皮球的现象,令市场出现监管缝隙,给问题食品制售者以可乘之机。所以,当前食品安全各部门“分段监管”模式,很容易导致“多龙治水”结果“无龙治水”的尴尬局面。

  天津有关部门在“注胶虾”的查处上互踢皮球现象,提示政府改革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各地建立专门机构,统筹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扯皮推责现象。这样的体制建立起来后,势必更加有利于督促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使食品安全获得更为坚实的保障,使消费者身体健康得到更为切实的维护。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