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女班阵容 性别不是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04:12  广州日报

  

全女班阵容性别不是障碍
《贾宝玉》剧照
全女班阵容性别不是障碍
何韵诗
全女班阵容性别不是障碍
《贾宝玉》剧照
全女班阵容性别不是障碍
林奕华

  《贾宝玉》内地巡演广州起跑

  3月30日、31日晚,备受期待的林奕华最新力作《贾宝玉》将在广州大剧院拉开其内地巡演的序幕。昨天下午,林奕华和何韵诗相携来到广州为演出造势。对于自己20年来的第50部作品,林奕华显然十分满意:“如果说,《红楼梦》能让人看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我希望这部戏也可以,能在很多人的生命中‘活’很多年,而不是看一次就过去了。”

  本报记者 苏蕾/文 邵权达/摄

  林奕华:我的作品是一面镜子,你会在其中看到自己

  “《贾宝玉》和《红楼梦》是非常不一样的。宝玉是《红楼梦》里面的一个精神人物,《红楼梦》是那个时代传统与文化的总结合,更可以探讨的是政治。今天舞台版的《贾宝玉》想讲的是一个人的初衷,他的纯真、他的自我。”林奕华透露,他计划明年排《红楼梦》,希望和何韵诗继续合作,不过,不再是演贾宝玉,因为他的《红楼梦》里面是没有宝玉和黛玉的。

  我一直希望作品保持青春的感觉

  广州日报:能说说和何韵诗的缘分吗?

  林奕华: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第二次就跳到经典名著。大家对名著搬上舞台都有很多期待,所以,更加不可有失。幸运的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完成它,而观众走进剧场也会有很多收获。通过《贾宝玉》,我和何韵诗更认识到彼此,也更期待有第三次合作。

  广州日报:这次《贾宝玉》是全女班上演,为什么?

  林奕华:有很多对《红楼梦》原著很有见解的学者,都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女性非常友善的作品,它是第一部,所以,我们采用了全女班阵容。不过,《贾宝玉》中的“十二钗”不是原著中的“十二钗”。

  广州日报:你觉得何韵诗反串的效果如何?

  林奕华:何韵诗或者张艾嘉、林青霞,都是有中性特质的,再加上这次何韵诗演的贾宝玉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很多男孩子在那个年纪都还是中性的,所以,我没觉得她的性别是个障碍。

  广州日报:您对自己这第50部作品会不会有些特别的情结,会否在剧中有所体现?

  林奕华:我觉得我的戏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你如果不觉得我特别像50岁,那么《贾宝玉》也不会特别像第50部。我一直希望作品保持青春的感觉,你会在其中看到自己,而不是看到我。

  贾宝玉穿越的不是时空,而是观念

  广州日报:《贾宝玉》在香港两轮演出很火爆,您对它会有特别的期待吗?

  林奕华:我十一二岁开始读《红楼梦》到现在,我觉得中国的经典名著里面,这一部是最青春的。青春不是懂与不懂,而是一种体会。青春除了让人看到俊男美女外,还有为了追求全身心投入的精神。至于期待,在香港演完29场之后,我突然感觉到一个使命,就是如果一本书能看十几年、几十年或一辈子,那我希望这部戏也能在别人生命中活很多年,不是看一次就过了。《贾宝玉》在香港两轮演出票卖得很快,除了偶像效应外,真的有很多人是来看几遍的。内地现在还不知道效果会怎样,但我之前在微博上发一些照片和台词,也有很多人喜欢转,比如“你的婚姻不是你的,是你的家族的”,就很多人疯传。事实上,这样的话戏中比比皆是。如果仅仅对白就可以把人勾住,那整部戏应该会反应很好吧。因为舞台设备的缘故,这部剧不可能到处去巡回,但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舞台在演《贾宝玉》,虽然这个想法现在看来像天方夜谭,但中国的戏剧值得有这样的期待。

  广州日报:《贾宝玉》是一部穿越剧?

  林奕华:贾宝玉如果生在英国就是哈利·波特,生在法国就是小王子,在美国是彼德·潘,都是符号式的人物。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家长都希望我们快快长大,早日有所承担,而这部剧却可以让大家把心里的那个小孩子释放出来。这部剧穿越的不是时空,而是观念,从而知道真相是什么,贾宝玉的勇气之美是不怕这一点。

  广州日报:内地巡演会改为国语版吗?

  林奕华:因为戏里大部分演员都是台湾女生,所以她们是完全说国语的。而何韵诗也只有内心独白的时候才会讲广东话。所以,香港版双语的比例是7:3。广州与香港唯一的差别,是香港的条件许可我们有现场乐队。之后到内地其他城市演出,考虑到《红楼梦》语言接受度,我们会全部采用国语。

  何韵诗:

  我和贾宝玉很像,很想帮他平反

  “贾宝玉一生为心中的真善美抗战,我也一样。这个世界一直想告诉我们,保持棱角是不受欢迎的,迎合别人才能取得认同。到了最后你会明白,世界上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灵宝玉。”在香港娱乐圈,何韵诗从来不曾大红大紫,但她这次挑战贾宝玉却着实很“火”,她说:“贾宝玉重回大观园和我在娱乐圈的路有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我是用音乐了解和认识自己,也明白人世间很多事情。很多人只看到物质,看不到心,而我创作里讲的都是贴近心的东西,但乐坛大环境里大家想拿到的不是这样的东西,我和这个环境也有很多冲突。”

  广州日报:为什么会反串贾宝玉,对你而言有难度吗?

  何韵诗:接这部戏之前,我对《红楼梦》的认知很少,也从来没看过原著。后来决定接,就找了整部书来看完,也把以前的电影、电视剧都看了一遍。放下女性特征对我也不是太难,因为我找到了很多和贾宝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忍受不了身边人不开心,看到别人痛苦心里会难受。反串其实也不奇怪,之前有关《红楼梦》的很多戏也都是由女性反串贾宝玉的。他本身是一个很中性的男生,和我的性格蛮像的。同时,他和整个家族环境也有很多对抗,和我在演艺圈,也很像。很多人觉得贾宝玉很“花”,其实,他的多情只是欣赏和爱所有美的东西,包括周围的女生或花花草草,不是成人世界的色情,所以,我也很想帮他平反。

  广州日报:主演并监制这样一部舞台剧,和作为歌手开演唱会有什么不同?

  何韵诗:我是蛮适合用舞台剧表达自己的艺人,而演舞台剧和电影不同的,是台下观众会和你同步经历所有的喜怒哀乐,那个感觉很美妙。这部戏里有讲勇气,会帮入场观众找到一些力量,虽然一晚的观众数量可能只是演唱会的1/10,但他们得到的东西可能是一生都受用的。不过,这部剧对我的挑战还是挺大的,作为“贾宝玉”,除了序幕和下半场的前10分钟,我几乎一直待在舞台上,完全没空间到后台休息或想一下。同时,角色本身也有难度,心情会很复杂。

  广州日报:之前容祖儿说自己看第一轮很多不太懂,看第二轮才有些明白,这部剧会很难懂吗?

  何韵诗:香港有些观众看不太懂,第一因为7成是讲国语,而且节奏很快;其次是一般香港人对《红楼梦》知道的很少,尤其是年轻一代。到内地应该不会,大家会很享受。这部剧我希望观众首先能在里面看到自己,有共鸣;其次,是走的时候可以带走一些东西,比如思考或者启发。

  广州日报:你如何评价其他“十二钗”?

  何韵诗:她们很平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红楼梦》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她们都演得比我好,所以就不要比较了。现在,我们已经是感情很好的一个团队,之前在香港演出的最后一场谢幕,她们还专门排了我之前和陈奕迅表演的那首歌,在台上挖苦我,她们都是疯的(笑)。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