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她是“玛丽艳后”还是“圣女贞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4日00:40  金羊网-新快报

  

她是“玛丽艳后”还是“圣女贞德”?

  《宋美龄:一个世纪女人的梦想、辉煌和悲剧》

  作者:[美]李台珊

  译者:齐仲里郭骅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4月

  ■皇甫木强

  为一个人写传记,有两方面的困难。如果写作对象仍然在世,困难之处就在于如何评价他或她的功绩,因为还无法对此人“盖棺论定”;如果写作一个去世已久的人物,难度则在于如何找到准确、可靠的史料,因为历史从来都填充着谎言和传说。对于这本《宋美龄:一个世纪女人的梦想、辉煌和悲剧》来说,作者李台珊则同时面临着这两方面的困难。

  李台珊于1995年萌生为宋美龄作传的念头,当时宋美龄仍然在世。宋美龄作为中国20世纪政治和历史的符号之一,其历史功绩、个人品德一直因为政治原因而饱受争议,即便是在美国,对宋美龄的评价也趋向于两极分化。当宋美龄于20世纪40年代到美国去为中国抗战募捐时,她受到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甚至在美国刮起了“宋美龄旋风”;开罗会议之时,她被媒体称为“第四巨头”。那是宋美龄最辉煌的时刻,她因而与罗斯福夫人、贝隆夫人一起并称为“20世纪最伟大女性”。

  但世易时移,当蒋介石一败涂地、困于台湾之时,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响起。美国人同样认为,蒋宋家族的独裁统治和贪腐、敛财问题是导致国民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宋美龄褪去了“中国的圣女贞德”的光环,她包庇大发国难财的家族成员;她高呼民主,却全力支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她表现出一个基督徒的悲悯,却在举国承受战争痛苦的时候保持奢华、浮夸的生活作风……因而,美国人开始把她视为玛丽艳后——那个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头的路易十六的妻子。

  李台珊为了更准确地对宋美龄做出评价,曾花费8年时间采访宋美龄及其亲友,她见到的是那个“迟暮的名伶”,而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第一夫人”。宋美龄认可了李台珊为自己作传。李台珊生长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曾来到中国的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因而精通汉语,之后又在两岸奔走,担任香港《南华早报》和英国《金融时报》驻台湾记者,主要报道台湾政治方面的新闻。由此可见,李台珊与宋美龄一样,精通中美两国文化,对台湾政治有很深入的了解,因而,如果说有人可以理解宋美龄的话,非李台珊莫属。

  《宋美龄:一个世纪女人的梦想、辉煌和悲剧》或许不是对宋美龄盖棺论定的一本书,但它是目前最详实、最真实、最客观的宋美龄传记。在书的最后,李台珊对宋美龄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温柔、可爱、忠实的妻子,她是中国历史苦难的象征,她是一个政治天才,她是一个有明显缺陷的女英雄。”

  为宋美龄作传同样面临着资料来源的问题,李台珊为此不仅采访了宋美龄和与其相关的人,还参阅了美国中情局与外交部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力图把宋美龄最完整的经历呈现出来。

  本书披露,在遇到蒋介石之前,宋美龄也是一个天真的少女,怀着改变世界的天真理想,想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一番事业。但是,她自己的恋情却很不顺利,她的父母不许她和自己的初恋情人来往,而家人为她介绍的那些男人,她又都看不上。少女时代的宋美龄为此伤心、郁闷,她在一封写给美国友人的信中说:“既然我不能嫁给我真正喜欢的人,那我只能嫁给有钱的人或者有名望的人。我知道你会认为我唯利是图,但现在所有男人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除了因为“名”和“利”之外,还因为姐姐宋庆龄的影响。宋庆龄之所以不顾家人反对,坚决嫁给比她年长许多的孙中山,是因为坚信“孙博士就是那个改变中国的人”。宋美龄眼见自己无法挑选自己所爱的人,便向姐姐看齐,只可惜,蒋介石并没有成为“改变中国的人”,而宋美龄的政治理想也未能在蒋介石的政府内得到实现。

  这个曾经满怀梦想的少女,经历了短暂辉煌的“统帅夫人”生涯,继而随着自己的丈夫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了。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大权独揽,宋美龄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她只得选择远走美国——那个她自称的“第二故乡”。

  宋美龄晚年时,既受到美国人的批评,也受到同胞的抨击,或许正如马歇尔将军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不信任她,因为她太西化了;西方人不信任他,因为她又太中国化了。”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