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村,一个僻远的湘西小镇,22年前因为谢晋执导的电影《芙蓉镇》名声大噪,之后改名“芙蓉镇”。虽已事隔多年,但当年谢晋在这个小镇上拍电影的点点滴滴,一直铭记在村民的心里。“当时全村人都被谢老请去拍戏了。”昨日,永顺县文联主席张明仁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1986年拍电影时,谢晋在王村这个条件艰苦的小镇一待就是半年。“他最喜欢土家米酒和腊肉了。”说到谢晋去世,张明仁哽咽了:“2002年他还来过的,都快80岁了。身体还好,一喝就是三四两……”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林树京
拍戏
村民都被请去当群众演员
46岁的张明仁回忆,当初正是瞿颖( 听歌 blog)的父亲、湖南花鼓剧团名演员瞿继之,向谢晋推荐王村为《芙蓉镇》拍摄外景地的。“那时听说谢晋、刘晓庆(blog)要来,全村人都很高兴,因为《红色娘子军》都不知道在王村露天放过多少场了。”那是1986年,老百姓还不知道电影是怎么拍成的,不少人专门从县城跑到王村看谢晋拍戏,“整个王村才几千人,但后来却变成一万多人。差不多所有村民都被谢晋请去当群众演员。“听说刘晓庆每个月工资是50元,但村民的酬劳是3块钱一天,不少人连续拍1个月,算起来比主演还高”。
《芙蓉镇》拍摄期间,没有参与拍戏的张明仁,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时不时跑去看拍戏,而且他还有幸看到了那场著名的“姜文与刘晓庆拿扫把在街上跳华尔兹”的戏。“那场戏是黄昏拍的,谢老特意选了个阴天。他非常敬业,不时给演员说戏,拍了好几次才通过,谢老非常耐心,不管对刘晓庆还是群众演员,都有一种长者的风度。”
闲暇
喜欢串门,念念不忘土家米酒和腊肉
“不拍戏时,谢老爱在王村到处串门,和村民聊天,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爱喝酒在王村是出了名的,村民就送他当地的湘泉酒和土家米酒喝,他很喜欢,直到今年打电话时他还念念不忘。”张明仁大赞谢晋适应能力强:“他是江浙人吃不了辣,但特别能吃苦,那时的王村多穷啊,但他熬了过来!”
半年后,电影杀青了,谢晋一行人离开王村前,剧组在永顺县城剧团搞了一台欢送晚会。“整个县城人山人海,都是来看谢晋、刘晓庆的,永顺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谢老知道后,非常激动”。晚会结束后,张明仁跑到后台和谢晋握手:“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只要有人搭讪,谢老就会和气地跟他聊天。有一些女孩子、小青年找刘晓庆签名但被拒绝了,而谢老就不会耍大牌”。
▲2004年,谢晋和刘晓庆同走金鸡百花电影节红地毯。
2002年重返芙蓉镇,酒量比姜文还要好
2002年5月,谢晋、姜文重返芙蓉镇,作为活动主策划,张明仁有了与谢晋深入接触的机会。“王村给了谢老一行从未有过的最高礼遇,谢老激动得落泪了,搞艺术的人就是这么率真。”张明仁还描述当时的情景:“当时,一位土家小伙说了句土家拦门上联‘古镇笑纳冲天喜气’,谢老立即脱口对出‘影友尽享盖世奇缘’的佳句。”之后张明仁把谢晋拉到他最爱吃的农家乐吃了一顿,村民们还特意宰了一头猪来欢迎谢晋。“谢老非常健谈,喝了酒就更加风趣了,谢老很爱劝酒,虽然年纪大,但喝起酒来很豪放,酒量甚至比姜文还要好”,张明仁说,“那次他大概喝了三四两。”
张明仁表示,谢晋与王村人民一直有联系,王村人的请求他从不拒绝。“我们请他给芙蓉镇大桥题字,他虽嫌字写得不好,但还是没有婉拒。去年他在成都拍戏,我们请他今年能再回一次芙蓉镇,他很爽快就答应了,可惜没来得了。”张明仁说,“现在整个王村都笼罩在哀伤的气氛中,特别是当年拍过戏的那些人,都说要是他更加长寿该多好。”有没有举办追思活动?张明仁称大家肯定要开追悼会祭奠谢晋的:“王村人民能有今天,全要感谢谢导,他把王村介绍给了全世界!”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