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正文

田震不要崇拜要尊重 拒唱软绵绵的鼻涕歌(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6:20 新浪娱乐
田震不要崇拜要尊重拒唱软绵绵的鼻涕歌(附图)

资料图片:田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新浪娱乐讯 田震最近刚推出新专辑《38.5oC》,专辑集结了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日韩的音乐人,让这位歌坛大姐携着凌厉而冷艳的气势,再度冲击乐坛,震撼听觉,并且在这个夏季掀起了徘徊在38.5oC左右、十余日居高不下的温度。

  专访田震,期待从她的口中听到更加震撼的话语。不过,相比数年前,她似乎显得更加成熟和宽容,对于很多事务,她都愿以更加理解的态度去看待,但着绝不代表她可以随波
逐流。

  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那个田震,在芸芸众生之中以她的“自我主张”特立独行。

  两星期卖25万张,我很知足

  新专辑《38.5oC》面世已经三个星期了,销量如何?现在很多歌手在发片没多久公司就宣称销量三十万、五十万,甚至上百万,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田:大家都说现在的唱片市场很差,怎么动不动就发三十万、五十万张,这不是很繁荣嘛。别人的情况我不知,反正我的这张唱片,听说前两个礼拜卖了25万张,这样我就很知足了,赶紧回家休息了!

  为什么会在杀青仪式上请出那么多幕后音乐人?

  田:原本我自己没有打算那么早开始进行宣传,但是公司认为,四年没出唱片了,记者们都等着要采访,于是就在前期工作杀青的时候做了一个小的杀青仪式,请媒体来采访。那天我把很多幕后人员请了出来跟媒体见面,自己之所以把幕后的这些人全部请到前面来给大家一一介绍,目的是什么,我是想告诉大家,一张唱片的完成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集合多少人的心血叠加在一起形成一张唱片。

  唱片出来以后,你当时说过你很失落,为什么?

  田:是的,很多人并不理解这话。我也说过田震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人,大家也不是很理解。

  我的意思是:当这张唱片出来的时候,它就已经不再属于我了——十个人心中有十个田震的样子,听到唱片的人他觉得田震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受众群的角度想想,每一个拿到或听到这张新专辑的人都会有一个脱口而出的表态,喜欢或不喜欢,这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人会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田震的初衷是什么,所以我现在也不需要别人来了解,不用着急说特别多的话,说了也没用啊。站在我的角度,我也没法儿评判人家,我凭什么啊?

  不想跟那些“鼻涕歌”起哄

  专辑面世后,有很多对你的评价,那些负面的评价你介意吗?

  田:无论正面也好,负面也罢,他都是用他的方式来关注我。我认真对待这样的评论,并且拿这些评论作参考资料,但是我决不拿批评多少赞美多少当成界定标准。其实这次发新专辑还是有点担心宣传出来的内容有点走形,不过直到现在,我觉得都很好,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评论,都是正常的、健康的评论,都是关注音乐,而不是关注其他的事情。

  你的音乐这次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日出》这样的作品,你觉得听众能接受这样一个田震吗?

  田: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当年在“红星”的时候结识了陈健添,BEYONE的前经纪人。当时我问他,说香港也有BEYONE这样好的乐队和音乐人,但为什么在香港歌坛上却总是出“四大天王”这样的歌手。陈健添说,“四大天王”是被主流接受的,而BEYONE在当时完完全全是边缘性的“人物”。“四大天王”永远在主流媒体上晃,唱特别主流的歌曲,他们培养了一批他们的受众群,这些受众群反过来会影响歌坛,当这些歌迷听到不主流的声音时,会觉得这不是他听过的流行音乐的模式,于是就会排斥这些不主流的声音。这样的听觉习惯已经形成一种模式了。现在回想过去,受众群也许也形成了他们的固定的听觉习惯。也有人和我说,能卖钱受欢迎的都是那些软绵绵的歌。对,这就是固定的听觉习惯、思维模式的表现。其实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可怕就可怕在,给你自由你都不会用了,完全依赖僵化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模式把一批人的脑袋固化,久而久之,就好像给自己建了一个围栏,你给他把围栏拆了,别说跑了,可能他走都走不动。这样的“鼻涕”歌还少啊,人云亦云的,咱跟他们起什么哄啊?

  别让“个性”成为装饰词

  在唱片封套上看到了“特立独行”这个词,你的歌迷也认为田震非常有个性,你怎么理解“个性”的?

  田:现在,“个性”这个词被用得很滥了,其实仔细看,这些所谓的“个性”要么是青春期的不成熟的反应,要么就是纯属作秀。我心目中的“个性”,是必须要积累一定经验、阅历,然后所沉淀下来的一种思维状态。别让“个性”成为一种装饰词了。舞台上砸吉他什么的如此这样的表现,压根就不是个性。

  现在中国歌坛内地和港台你比较欣赏谁的个性?

  田:内地是崔健。港台的我一时想不起来。说到这我想起一个插曲来。当年有记者让我评价罗大佑的歌,那时唱歌没几年的我还在迷恋、学习邓丽君,对于罗大佑这样的歌手,无论是演唱方式还是想法我和他都很不一样,一点不具可比性,所以我没办法作评论。当时我就说:我知道罗大佑的歌,仅此而已。我说了实话,结果,只因我没说我喜欢,就被一些人一顿很批,这都哪跟哪啊。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

  在某种程度上说,你是一个有争议的歌手,现在的你还会想当初那样说话吗?

  田:现在我越来越不会说一些攻击性的话,为什么?因为一路走来经历的太多了,对发生的事看的越来越清楚,再不会感到意外、惊讶。而且我也觉得人家也不容易,可以理解。所以,现在你让我批评谁,我也批评不起来。理解一个事物,要先看看他的动机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作,自己揣摩透了,对结果就不会产生恶感。但这不代表自己跟他混为一谈,也不代表可以容忍他对你作什么,就是不苟同不批评。也许属马的人就是这样,特不合群。

  关心八卦也许出于生活压力

  你对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八卦新闻怎么看?尤其是当你作为一个歌手、一个音乐人花了很多心血来制作唱片,然后发现很多人好像更愿意关心艺人绯闻的时候,会不会有点寒心?

  田:是有点寒心。曾经参加过香港的一个演出,第二天看报纸,发现没人关心音乐,满篇写的都是谁跟谁谈恋爱的八卦,人们不再关心音乐的本身。音乐的品质,词作的优劣,现在很少有人仔细研究了。曾经的歌手,比如郭兰英他们,被称作艺术家。现在的歌手已经变成“艺人”了,甚至是“娱乐人物”。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也是个观众和听众,我也想提问,难道那些“花边新闻”真是大家都关心的事吗?不过,我也在调整自己心态,保持一个理解的态度,因为大家都要生存,天天忙忙碌碌,大家没时间去反思去沉淀,看看“花边”也许会很轻松。

  你觉得会不会是社会压力大,人们所以喜欢看这些“花边新闻”?

  田:是,现在社会上的人压力是很大,也许是这个原因。但是我现在好像和社会脱节了,感受不到压力了。

  如果把我扔到香港我就“死”定了

  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歌手?

  田:有个记者说我是最像歌手的歌手,最不像艺人的艺人。我的理解是,像歌手是因为我把唱歌当个事,是个嗜好;不像艺人是不喜欢那些艺人身上的虚无的光环。我现在就想把自己弄成一个处于“饥渴”的状态的歌手。

  这样是说你想找到生存的压力吗?

  田:不光是生存的压力,重要的是感受生活。

  其实像你这样地位的歌手,压力应该是很大的,就像香港的那些明星,都表示压力很大。

  田:也许新人的压力是如何上位,所谓天王天后的压力是如何保持所谓的江湖地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可我现在就是找不到压力的感觉。

  如果现在把你一下子扔到港台地区做歌手,你觉得能适应吗?

  田:没戏。香港作这行的朋友早就说我不适合香港了。记得1996年在香港做了一个造型,但我就是特别不喜欢,因为那个造型满大街都是,我觉得歌手即便不能引领潮流,但也不应该追在潮流的后面。当时我心里的情绪马上就能在脸上表现出来,然后很不高兴地离开了香港。后来香港的朋友就对我说,你太不能融进香港了。当然我在这方面现在好多了,因为我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跟周围的环境有了更多的沟通,但是作根本的改变不可能。你要是把我扔到香港我一定“死”定了。

  那大概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娱乐至死”了吧?

  田:哈哈,也许是的。

  我不要崇拜要尊重

  之前看过你的一些访谈,发现你对刀郎杨臣刚这些歌手反应很温和、很宽容。

  田:我们都是歌手。我特别了解新人都特别难,特别是现在,就更难了。我也是从新歌手过来的,理解他们的艰辛。我曾经做过一个歌唱比赛的评委,面对新歌手,我都会尽量给予他们支持、鼓励。我觉得就是“理解万岁”。

  现在也有一些歌手会做一些与音乐无关的人气炒作,比如说谁结婚了,谁离婚了,谁生孩子了……您赞同这些做法吗?

  田:从我自己来讲,不会苟同,但也不会批评。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生存方式。但是你给了大众想要的想看的,你一时火了起来,与此同时,你也不成了玩具了吗?当然,也许我这么说有人会说:你以为你是什么?你不也是娱乐人物吗?不错,虽然我们都在娱乐圈中,但最起码人要得是一个“尊重”。我不需要崇拜,有“尊重”就够了。所谓“虚荣”,也都得到过满足过,完了以后要的是“尊重”,而不是别的。

  你出新专辑前后,有一些人借你的名炒作自己,比如说什么“天后接班人”之类的,你介不介意?

  田:他们愿意炒就炒吧,跟我没什么关系。还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理解万岁。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