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美奖由美国录音艺术与科学学会于1958年创立,最初为26个大类,今年则为31个大类共108个项目。由于美国唱片工业十分发达,因此,格莱美的奖项设置,体现着全球音乐市场的发展和现状。
国内的音乐颁奖活动,大多只反映歌曲的人气动态。即使是一些设置了评委的评选,也往往仅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年度排名状况。因此,在奖项设置方面,除了一些综合类项目,
如最佳男女歌手、最佳专辑等与格莱美有相似之处外,其他的分类奖项,就显得有点“只求人气,不讲专业”了。事实上,包括港台在内的中国音乐市场,无论是品种的多元化,还是整体的市场规模和技术发展的成熟度,都远远不及美国的唱片工业,因此,了解格莱美的奖项设置,对我国的乐迷、歌迷和业内人士来说,都是一种开拓眼界、掌握当今世界音乐发展潮流的“进补”。也因为这个原因,每年的格莱美颁奖典礼总是为全世界所关注。
反映文化潮流
尽管格莱美的综合大奖如“年度最佳唱片”“年度最佳新人”“年度最佳专辑”是热门奖项,但是,人们文化兴趣的多元化趋向,决定着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因此,格莱美的奖项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奖项设置,也正在造就着相应门类的市场群体。从这点来讲,格莱美奖项的“体积”越来越庞大,颁奖典礼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显然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唱片工业的发展现状,这与国内某些排行榜为“名利均分”而设置过多奖项是完全不同的。
显现边缘交叉
对于国内音乐爱好者来说,格莱美的奖项有的并不陌生,有的却似懂非懂。如“流行类”“舞曲类”“摇滚乐类”“节奏蓝调类”“说唱类”等大类中,尽管根据风格还细分出了传统、电子、硬摇滚等诸多项目,但大家还都比较了解。因为在华人音乐中,如今这样的风格已比比皆是。而有些大类,如“世界音乐”“新世纪音乐”“雷鬼音乐”等,大多数人就对其来龙去脉不太知晓了。
其实,这些音乐类别正印证了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音乐发展的边缘交叉趋势。追根溯源,在这些类型的作品中既能找到古典音乐的印迹,又能感受到当今各种音乐类别的风格,当然还融入了当代的制作科技。有的音乐品种其实最早并非诞生于美国。如“雷鬼音乐”起源于牙买加,但其中包含着非洲传统的音乐、美国R&B音乐和牙买加民俗音乐。“新世纪音乐”诞生于德国,具有宁静、安逸和闲雅的特点,被称为“白领音乐”或“中产音乐”。而“世界音乐”则以世界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为素材,采用了采样与创作相结合的制作概念,又使用了高科技的“田野录音”等手段,产品的形态既有民间元素,又充满了现代感。
体现新旧交替
从格莱美的奖项类别来看,尽管摇滚、爵士、乡村、说唱等都具有浓重的美国色彩,但这些音乐品种已蔓延到了全世界,又在美国的唱片工业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体现。而源于世界各地的音乐新品种,被美国的唱片工业兼收并蓄,经过加工发展又辐射到了全世界。正是这样的过程,显示了美国唱片工业制造、加工的能力。而作为美国唱片工业风向标的格莱美大奖,更是反映出唱片工业每年新旧交替和生产加工的动态,因此,格莱美为全世界观众所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本报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