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正文

作曲界精英直击交响乐 缺人气缺创意缺时代精神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1:52 深圳商报

  高雅音乐一贯被视为阳春白雪,与普通听众“相看两厌”。近日,京沪等地数十位中国作曲界精英齐集深圳,剖析这位“冰山美人”与民众渐行渐远的种种原因。与会专家们大胆提出具有突破意义的观点,并把视角集中在拉近交响乐与普通观众距离上。

  大家一致认为:高雅音乐自娱自乐、曲高和寡没有出路,应让普通观众也能够投身到艺术欣赏中来。时代和观众都需要好的音乐作品,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作曲创作要富有真正的
时代精神,反映最根本的时代心声,才能够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让高雅音乐市场真正热起来。

  高雅作品缺少“人”

  尽管当今各类交响音乐会上管弦齐鸣,但实际中国交响乐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全国各大交响乐团的听众都不是很多,而且以专业听众为主。不少普通观众认为,交响乐很深奥,难以听懂。中国交响乐的市场在哪里,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教授认为,音乐创作要很好地跟社会沟通、与大众对话,其实每个作曲家对社会都负有时代责任和使命感,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应该在此基础上得到社会认同。中国音协副主席叶小钢则认为在娱乐至上的时代,观众同样需要有分量的艺术作品,应该思考如何创作出有深度的、有影响力的、能够传承下去的优秀艺术作品。

  中央歌剧院院长、著名作曲家刘锡津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创作者与受众之间、评奖获奖与音乐会之间存在着很严重的脱节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少作品中缺少了“人”,没有了人的感情和思考,没有了深厚的人情味,这样的作品当然无法赢得听众的喜爱。

  时代创意匮乏

  上世纪80年代,很多作曲家还非常年轻就创作出很有影响并流传至今的作品,早在音乐学院就读时,瞿小松、郭文景、谭盾和叶小钢就已经名扬“江湖”。叶小钢创作出《老人的故事》和《地平线》等;郭文景当时的代表作如《川江叙事》、《巴》、《川崖悬葬》到现在还是自己作品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谭盾的《离骚》、《风雅颂》等充满了崭新的探索。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郭文景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那一批作品正是因为能够冲破思想的束缚,打破禁锢、反思时代才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当代作曲界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时代精神,与时代潮流相脱节”。他认为,只要与时代潮流相符合,能够最真实地反映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他感叹说:“20年过去了,今天时代精神在哪里?这是值得所有作曲界人士思考的问题”。

  作曲界老前辈杜鸣心表示,作曲家的观念要跟上时代、反映时代变化才能够打动观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霖直言,作曲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观察思考非常重要。

  与会者都是中国当代最出色的作曲家,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的作曲事业还需要创新精神。郭文景说:“作曲家思路要全面、立体和多样化,创新和大胆不在于要颠覆传统,而应该富有个性。其实当今中国所有艺术门类都存在一个如何摆脱西方影响,抢回话语权的问题”。

  “西方+民族”是发展方向

  谈到对于中国作曲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指挥学会会长徐新表示,如果始终是跟在国外乐团后面演奏西方交响音乐作品,我们永远追赶不上其中的差距。他认为,只有大力推广中国的交响音乐作品,才能够有可能实现最终的突破和发展,这是一个战略眼光的问题。

  他同时指出,做好中国当代交响音乐要有传统功底,发扬民族性。这个说法得到作曲界前辈苏夏的赞同。“真正优秀的作品是有深邃思想内容、慰藉心灵的民族经典作品,所以我一直主张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我们既要汲取西方精华,又要考虑民族因素,才能使中国的交响音乐作品渊源流长。”美国密苏里大学特级教授陈怡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一定要走出去,“让老外也能够听懂中国的音乐,才叫更上一层楼。”

  作者:何文琦实习生李佳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