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曹红蓓:胡德夫,在“最最遥远的路”上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12:13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匆匆》貌似一张毫无野心的唱片,在音乐上和制作上堪称“原始”。然而,就是这张唱片,在问世的当年,即被海峡两岸数位知名乐评人列为个人珍藏年度最佳唱片,获得专业范围内的激赏。2006年,胡德夫凭此获得台湾金曲奖两项大奖,接着,又获得即将在下月举行的内地“华语音乐传媒大奖”4项提名。

  当两岸业界纷纷抛弃当红偶像而将膜拜的对象转向这位活化石般的老者,事实上透
露出的是一种普遍的惶恐——对身份遗失的惶恐。在这一点上,胡德夫因本身的原住民血统,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有着清醒的知觉和明确的痛感。而所谓的“业界”,却都曾在虚假的繁荣中蹉跎过多年。

  胡德夫是台湾70年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美国已全面介入越战,驻台美军上万,人们能够听到的音乐,要么是美军电台排行榜上的歌,要么是白光等从旧上海带来的歌。本地原创几乎一片沙漠,有才华的歌手要么到海外发展,要么由盗版和翻唱延续星途。大时代强烈呼唤本土文化的觉醒。

  胡德夫、李双泽等,原来都是只唱英文歌的歌手,李双泽“淡江事件”代表着台湾流行音乐从殖民化向自由创作的转变。先是“唱自己的歌”成为时代的口号,知识分子第一次大批介入歌曲创作,开启了白衣胜雪的纯真年代,继而陈达的歌、洪通的画和云门舞集共同掀起“寻根”热潮,发动了对自身身份的全面追索。

  然而在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爆发之后,商业的介入便迅速淡化了这种独立意识在音乐中的先行地位,当新的时代日、韩、欧美等各种席卷全球的音乐类型海浪一样拍打过来的时候,比胡德夫时代坚韧百倍的唱片工业中却再没有人能挺身抵挡。

  在台湾音乐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内地原创歌坛,真正拥有“自己的歌”的时间更是短暂得昙花一现。

  胡德夫献唱最多的对象,是来自山地的大专学生,很多当年的学生今天已经当了校长,对那时听到的歌还耿耿于怀。胡德夫曾经专为他们做过一首《最最遥远的路》,歌中唱到: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来到最接近你的地方/这是最最复杂的训练/引向曲调绝对的单纯……对胡德夫那样的人来说,在最最遥远的路上,他是被选中的。

  在最最遥远的路上,音乐感觉一流的胡德夫拒绝学习西方记谱方法,一生采取祖先留下的自然吟咏进行极缓慢的创作;在最最遥远的路上,坚持“活着唱”的胡德夫从未为了版税或修饰而进录音棚,以至于到现在还是一个被评为“听现场比唱片感动三百倍”的歌者;在最最遥远的路上,当同龄人都纷纷在光鲜的社会位置上“到站”,胡德夫却一度落到只能住在部落里以采集野菜为生。但,也正因为选择了一条最最遥远的路,绕过几十年的光阴,作为一个歌者的胡德夫才没有被时间吞噬而重新站在了人们面前。曹红蓓/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6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