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er新作《龙虎门电影歌曲生死阵》EP今日推出,事前接受本报专访
南都大牌档
袁智聪访Soler
今期主持:袁智聪
袁智聪:1987年投身乐评工作,早年为《MusicBus/音乐通信》执笔,继而在1989至1994年间长期驻守《年轻人周报》撰写音乐专栏,1991至1992年间曾在《音乐一周》任职助理编辑。1994年先后自资出版两本单行本个人乐评作品集《音乐殖民地》和《音乐殖民地2》,并在同年10月创办《音乐殖民地双周刊》(MusicColonyBi-weekly,简称MCB),直至2004年10周年休刊,其间曾出版台湾及国内版本。同年12月开设MCBOnline(www.mcb.com.hk),现每周为《Milk》及《Friday》撰写音乐文章。
今期嘉宾:Soler
Soler:去年于香港走红的双胞胎组合。自小在澳门出生、长大。曾居英国、意大利等地,现长驻香港发展。他们能操7种语言,包括:广东话、英语、国语、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以及法文。受到不同音乐风格影响,他们形成独特的poprock音乐路线。短短一年内先后出过《双声道》(粤语)和《直觉》(国语)两张专辑,并于红馆开唱,是近年唯一能够成功地冲击到香港主流乐坛的流行乐队。
2005年,由JulioAcconci和DinoAcconci所组成的Soler俨如平地一声雷地崛起,锋芒一时无两,短短一年内先后出过《双声道》(粤语)和《直觉》(国语)两张专辑,并获得本报主办的第六届华语音乐传媒大赏的最佳新乐队,他们甚至是近年唯一能够成功地冲击到香港主流乐坛的流行乐队,成绩有目共睹。
毋庸置疑,Soler在华语乐坛上的确是来得那么独一无二、举世无双:Julio和Dino是一对孪生兄弟,来自澳门的他们是意大利和缅甸的混血儿;一张老外面孔的他们却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既唱粤语又唱国语;玩流行摇滚的他们,歌曲尽显二人丝丝入扣的二重唱。
纵使Soler得以在过去一年火速走红,然而他们的成果却并非一朝一夕所换来。虽然在华语市场上,Soler在2005年才正式出道,但实情是他们已是一支颇“历史悠久”的乐团,并非新手上路。
正确来说,Soler在上世纪90年代已在意大利成军,辗转多年后,才回归港澳发展。他们的背境绝对充满传奇性。
Soler为电影《龙虎门》打造的主题曲《生死阵》在今天发表成《龙虎门电影歌曲生死阵》EP;在此之前,我跟Julio和Dino兄弟进行了这个专访,跟他们追溯Soler的音乐历程。
Soler前传:在欧洲的日子
Julio和Dino来自澳门,然而Soler却是成军于意大利,更曾在1998年于意大利的EMI唱片公司旗下出过一张EP。由澳门跑到意大利发展,其实Acconci兄弟原先只是一心到当地度假而已。
Julio(以下简称“J”):“当初到意大利,其实是去度假,那是1989年。谁知家人说不如在这里学好意大利语吧,于是便多留一两年。同时我认识了从事设计工作的朋友,对设计产生兴趣,于是我对家人说:‘不如我在这里修读平面设计’;而Dino亦在意大利升读大学。然后我找到工作,又致电给妈妈说:‘我有工作啦,就留下来吧’。就是这样我们便在意大利定居了多年。
我们融入了意大利的文化,也加入了当地的教会,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打成一片。那时我们参与了一个青年活动,透过这个宗教性的活动得到很多现场演出的机会,让我们取得不少现场演出经验。起初是唱别人的歌,后来懂得写意大利文,于是便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开始受欢迎,朋友亦不断鼓励我们,说你们不如出唱片吧。就在1995年,有一天我问Dino有没有兴趣认真地做音乐,决心在乐坛发展。”Soler就是这样诞生了。
然后,Soler受到EMI之青睐,并发表了其首张EP,当时在意大利的反应如何?
J:“很好。一开始已有人留意我们,有机会上电视节目,觉得我们蛮有趣,就宛如后来我们在香港初出道时的反应——我们是一对孖仔,讲多国语言,又懂得自己写歌。”
Dino(以下简称“D”):“Soler多年来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只有我们之间更有默契,二人的关系更成熟,给人的信息更清楚。”
澳门回归,回归澳门
可是,这EP也是Soler唯一在欧洲出版过的唱片。
D:“后来全球唱片工业下跌,公司有很多Project都被雪藏,那时我们刚灌录好专辑,于是公司说我们一就是等待出碟,但不会为我们做任何宣传;二就是让我们离开。既然不做宣传,唱片出版了也会浪费、没意思,所以我们选择了离开。”
失意于意大利,他俩便转到英国碰碰运气。在英国待了两三年,还是没法取得一纸唱片合约。
J:“但我们没有灰心,当做争取经验。当时我在BritishTelecom的网站任职In-House设计师,日间工作,晚上便与Dino夹歌,周六、日则在Pub表演玩AcousticSet。回忆虽然是辛苦,但却开心。”
故事发展下去是:澳门回归,Soler也回归了。
J:“1999年澳门回归,之前一直留在英国的我们也决定回去参与回归。回归后,1999年底举行‘2005东亚运动会’主题曲创作比赛,我们经过一晚通宵制作后,就在截止前的最后关头才报名交歌,歌曲是《WeWillShine》。他们都对‘这两兄弟’所写那首歌特别留意。然后有人通知我们:‘你们胜出了。’
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发展过,最有反应的是澳门,这是正确的,一切要由根开始,那好像兜了一个圈般,最后还是返回澳门。而这个选择是没错的。”
音乐兄弟的兄弟音乐
Soler只有一直把自己界定为一支PopRock(流行摇滚)乐队,但他们的音乐又岂止一般的流行摇滚那么简单,尤其二人别树一帜的和唱方式。不如谈谈彼此的音乐熏陶吧。
J:“我们的音乐口味挺怀旧,自小已喜欢听Simon&Garfunkel、Peter,Paul&Mary,总之有和音的歌曲都喜欢听。”
D:“这是一般人认为Uncool的东西,不是有型的音乐,但我们的根源的确在这里。有一队乐团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是澳洲乐团CrowdedHouse,是以两兄弟为首的乐团,近年则以FinnBrothers名义合作,我们好自然地喜欢听他们的和音;另一队二人乐团,是英国的TearsForFears,我们的音乐跟他们并不相似,但分配方式却有点近似,像Julio的歌声较醇、喜欢唱长音,似CurtSmith,而我则比较恶、比较Rock,似RolandOrzabal。他们都是有两位Frontman的乐队。”
J:“其它如Queen、Sting、Eurythmics、LennyKravitz等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深深地影响到我们。”
可有哪些二人音乐伙伴能作为你们的借鉴吗?
J:“好难找到,因为没有孖仔乐队,兄弟不同孖仔,两个人始终是两个人。最接近已是FinnBrothers了,我不知道他们如何合作,但却能予我这感觉。而我们的贝斯手曾对我们说:你们玩的是‘兄弟音乐’,有很强的默契。就算Oasis也是这样,他们其实是一队GallagherBrothers,近年Liam也有参与作曲,变得更具兄弟味道。”
返回澳门发展后,Dino先跟澳门好友恭硕良合作,继而加入了黄贯中的伴奏乐团“汗”,他笑言那时已一只脚踏进香港乐坛了。那么,这可有对香港音乐圈事先进行探讨的作用吗?
D:“有。因为通过跟恭硕良及阿Paul的合作,而认识了香港乐队圈的世界,认识了很多新乐团,也认识了很多80年代乐团的成员,很有趣,遇上了很多从前我们的偶像如JoeyTang、明哥/达明一派、Beyond等。之后更曾跟Beyond同台表演,那次只有他们3人再加上我,他们还向观众介绍这是他们的好友Dino,那实在非常荣幸。我们初回来时,Canto-Pop(广东流行乐)最强,而乐队已不再在主流乐坛上存在,所以我曾想过到底我们在这里行不行呢?但知道仍有很多乐团存在,虽然未必赚到钱,却有很多独立厂牌支持乐团,这令我们抱有希望去保持乐团的声音。”
有趣的老外唱中文
Soler的有趣之处,是他们的歌曲总予人一种“老外唱中文的感觉”。Julio和Dino成长于澳门,母语是英文,而广东话则能讲、能唱却不谙阅读;今天他俩已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能够从广东歌唱到国语歌,不知二人怎样看他们与中文的关系。
D:“我们很清楚要是在这里开始,便明白到一定要唱中文,虽然我们也好想唱回自己写的英文歌词,但要唱中文,便要找人为本来的英文歌填上中文词。我相信,Soler歌曲的中文版,是一个混合体,一方面已不是纯正的Soler,因为要迁就用字而令旋律出现了改变,才能唱到中文,跟我们唱英文时效果不同;另一方面,又不算是中文翻译,因为它有它自己的世界。”
J:“过去一年,我们从未试过讲那么多中文,起初接受访问也总是‘口窒窒’,要兜几个大圈才表达到,很辛苦。现在已好了很多,希望是进步了。”
那么国语呢?
D:“两年前学过拼音,只学了一阵子。到最近不断要做宣传,情况就像把你放在泳池最深那一边,逼你要游泳,那未必能游得漂亮,会有很多水花,但至少可以游得到。我们讲国语跟要讲到好好水准,那还差很远,我们连一般新闻也未必全部听得明白,不过目前要讲我们的故事、介绍自己,那还可以,起码沟通得到。”
Soler,香港的还是国际的?
希望能够出版Soler的英语专辑吗?
J:“我们有这个意思,但现在并非适当时候。我们由香港这个地区开始,但却不希望被定型为香港乐队,其实我们是想试图成为国际化的组合。早前得奖时曾说过,我们想带华语音乐去全球,而现在意大利便真的开始有传媒留意我们,跟我们做访问,当地开始有人认识Soler,并邀请我们去表演,这是国际化的第一步。在当地,我们不会唱意大利语,而是唱华语唱英语。但我们真的可以把国语歌带到国际吗?这点目前还是未知数,但如果我们可以争取到这个空间,至少华语歌曲已有一个通往意大利的窗户,故我们的下一步是很重要的。”
今天Soler所属的HummingbirdMusic是一所以香港为基地的独立唱片厂牌,然而在签约HummingbirdMusic之前,起初可曾跟本港的主流唱片公司接洽过?
J:“有,但当时我们是唱英文,而他们又没有提议我们唱中文歌,所以其实没有倾谈过什么,我们也未清楚唱中文到底有多重要。况且那时还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因为根本不知道我们是什么。”
D:“在英国的时候,我有幸认识到GeorgeMichael的歌曲版权人(Publisher),一次跟他会面,心情大好的他,跟我论尽关于音乐工业的种种,一谈差不多10个小时,由午餐谈到晚餐。其中他提到作为一位艺人,是要清楚自己的方向、自己的视野。但我们是颇复杂的:我们在澳门出世,爸爸是意大利人,妈妈是缅甸人,朋友有中国人美国人葡国人印度人,居住过意大利与英国,到底我们是什么人?足球队当然是支持意大利啦(一笑),但其它方面是什么国籍呢?你不知道你是何许人,便不知道要代表什么、讲什么。这是多年来,我们最困难之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声音,以及什么方向。经过长时间之后,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是谁,那是两位希望走上国际舞台的HongKongBased乐手。但走向国际舞台是要顺其自然的,要逐步吸收,而非计算出来,不然的话便不够真,所以是要有直觉在先。”
火速走红?我们就是天生出名的人!
2005年对Soler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二人对于得以火速崛起的一年会有何感想?可有受宠若惊吗?
J:“好愕然,因为是我们所意料不到。起初以为要有几年计划才做到今天的成就,而我们有耐性,既然等待了多年,知道成功不会即刻来,谁知道却来得那么快。我们当然很高兴、很有满足感,同时我们亦是很小心的人,我们的态度仍没有改变,仍是两个傻瓜Soler,只不过多了人知道我们是谁而已。但我们还是要好好利用这机会,不要胡乱用,所以我们该低调时要低调、该张扬时要张扬。”
D:“主要感觉是好玩,但由没有人认识,到很快有那么多人认识,代价是多了别人的目光。不过我们就是天生出名的人(一笑):从小是孖仔,受尽家人的宠爱;上学时又受老师与同学欢迎;上到中学便有更多人认识我们,我们踢球又唱歌,是一对出名的孖仔,还有Julio跑田径赛、在公开比赛中胜出,十来岁已登上报章;加上我们爸爸亦算出名,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夏刚志(编者注:夏刚志是旅居澳门的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的儿子;当年参与欧洲的青年活动时,也有很多人认识我们。所以已习惯了,只是范围与名气愈来愈大,故人们常问我们走红后会变质吗?但其实我们早已习惯了人们知道我们是谁。分别在于从前在澳门人们只知道我们是‘孖仔’,现在则知道我们是Soler、我是细佬。”
守得云开见月明新解:月亮一直存在!
Julio和Dino兄弟在1995年开始认真地合作制作音乐,到了1997年便正式取名为Soler(取自其妈妈的姓氏)。换句话说明年(2007年)便是Soler成立的10周年,二人届时会举行什么10周年纪念活动呢?
D:“哈哈,还没有想过呢。没错,已经10年了。那可以告诉别的乐队们一个信息:音乐旅程虽然漫长,但要坚持下去。人们见我们火速走红,然而我们其实已挨了10个年头。”
经过了过去一年,二人可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顺便考考他们懂不懂这个成语。)
D:“正有此感觉!”
J:“云开了,开了后又会关,纵然又开又关,但却知道月亮一直存在。所以多年来我们都没有放弃过。”
果然别有一番诠释。
采访:袁智聪
版权声明:“南都大牌档”所刊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侵权举报电话:020-87366226,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