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写了一部歌剧,莫扎特写了20部。贝多芬写了5首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写了23首。莫扎特的手稿收集到的就有23000页。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在30年中复制出23000页音乐。”用“天才”形容莫扎特似乎已过于流俗,但在伦敦大学教授罗伯特·列文描绘的数字背后,还能找到比“天才”更恰当的定义吗?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央视音乐频道《经典》栏目从今天起每晚8时10分将推出48期系列片《莫扎特密码》,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为观众全面破解关于莫扎特的种种谜团。央视这一举动将成为国内纪念莫扎
特诞辰250周年诸多活动中,时间长度、涉及层面最广的一次。
1791年12月5日,35岁的莫扎特突然去世。由于尸体肿大,有中毒的迹象,所以人们不禁怀疑,莫扎特的死亡是否有谋杀的嫌疑。如果死于谋杀,这个藏身于暗处的凶手会是谁?莫扎特年少时曾经写下大量惊世骇俗的情书,给自己的堂妹玛利亚,究竟谁才是莫扎特心中真正的爱人?莫扎特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生活贫困艰难。然而从遗留下来的书信中记录,莫扎特每次出门都要带着仆人,而且家中常常举办舞会,生活可谓奢华,究竟莫扎特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卸下“伟大音乐家”神圣的光环,莫扎特身后的问号一个接一个。
《经典》栏目制片人郑冬梅介绍,为了制作《莫扎特密码》,剧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莫扎特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试图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莫扎特。“当然莫扎特之所以伟大在于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全世界的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甚至医学家、生物学家都在研究莫扎特。”郑冬梅表示,《莫扎特密码》不仅从音乐学角度解析莫扎特,更将触及胎教、儿童早期教育、心理学、犯罪学、美学、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建筑、绘画、时尚、出版、旅游、农业、商业开发等多个层面,最大限度地剖析莫扎特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
“如果莫扎特生活在21世纪,以他的个性和能力还能借哪些职业谋生呢?是八面玲珑的生意人?还是手艺精湛的巧克力师?是善解人意的心理医生?是善于推理、逻辑缜密的数学家?还是想象飞驰、心灵手巧的服装设计师?莫扎特具备从事这些职业的条件吗?”郑冬梅说,通过大量跨越时空的假设,《莫扎特密码》将饶有趣味地为观众“组合”出一个前所未见的莫扎特。
在一年多的制作中,栏目采访了近四十位中外音乐家和社会精英,他们将从各自视角、成长阅历来畅谈对莫扎特的印象以及与莫扎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然,谈莫扎特音乐是不可能绕过的,在近两个月内,《莫扎特密码》将向中国观众展现世界顶尖乐团、一流音乐家演绎的莫扎特经典作品,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和《魔笛》;脍炙人口的室内乐作品《G大调弦乐小夜曲》;仅用六个星期完成的《降E大调第三十九号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和《C大调第四十一号交响曲》等。而参加音乐演出的有世界顶尖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著名指挥家西蒙·拉特、里卡尔多·穆蒂,钢琴家玛莎·阿格里奇、丹尼尔·巴伦伯依姆等,堪称当今全球最大牌的音乐家集体向莫扎特致敬。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