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正文

茉莉花开香久远 当年四朵“茉莉花”之一专访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09:00 解放日报

  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艺术节开幕演出、2002年摩纳哥蒙特卡洛上海申办世博会、2001年上海APEC会议、1999年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经典民歌《茉莉花》的音符,融入了一个个历史瞬间。岁月如梭,1957年以民歌合唱形式进京首唱的《茉莉花》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当年首唱此曲的四位清丽活泼、略带稚气的女战士今何在?

  记者日前对生活在上海的当年四朵“茉莉花”之一的计秋霞进行了专访。

  歌声让周总理想家

  

  回忆起与《茉莉花》相伴的日子,时光总会在计秋霞的心中倒流。出生在上海一个文艺世家的计秋霞自幼嗓音清脆柔美。进入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训队”一年不到,便迎来了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前线歌舞团当即相中了计秋霞、陈鸿虹、宋桂英、李小林的四人女声小组唱《茉莉花》。四位姑娘用江苏六合金牛山地区方言演唱的歌曲,明朗欢快,展现出少女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1965年4月18日晚,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周总理亲点前线歌舞团演出,《茉莉花》再次唱响雅加达。在4月25日举行的告别宴会上,她们又为周总理演唱了《茉莉花》。这首带着苏北乡土气息的名曲使周总理无限感慨:“你们的歌声把我带回了家乡。我十二三岁离开淮安,已有五十四年没回老家了。你们再唱,我可真的要想家了。”

  从此,茉莉花香飘万里,从南京到北京,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更唱出国门,到过雅加达、万隆、纽约、华盛顿等地,前几年,《茉莉花》的旋律还飘进了维也纳歌剧院。

  “茉莉情结”永难解

  

  退休后的计秋霞也一刻没闲着,上海市老战士合唱团的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希望通过这种宽松的形式构建一个平民百姓亲近音乐的交流平台。

  说起另外三朵“茉莉花”,计秋霞的脸上写满了思念。“虽然转业后我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基层单位,但大家都热爱艺术,一直保持联系。李小林退休了还在教舞蹈,宋桂英的业余时间则都交给了画画。桂英在上海联系就多一点,小林这几天也会从北京回来,我们几个又约好再聚一下。可惜的是,陈鸿虹不在了,前几年刚去世……”

  时光变迁,计秋霞心中的“茉莉情结”依旧深厚,在老战士合唱团里,在辅导合唱后辈的事业中,伴着熟悉而优美的旋律,当年那朵清新活泼的“茉莉花”依旧芬芳……

  本报通讯员郑琼如 本报记者伍斌 本报实习生谢晶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00,000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