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正文

音乐教育长期近亲繁殖终被打破 海归带来活力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1:48 北京日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近几年海外优秀人才纷纷回国任教,仅中央音乐学院就有海归教师50多名,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等也都吸引了不少海外优秀人才。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昭说:"文化艺术如同生物进化,只有在多种血液交融中才能健康发展。我们教学中比较多的还是苏联模式,海归们给中国艺术教育注入新的基因,带来许
多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教学方式,打破了老师教学生,学生成了老师又教学生这种近亲繁殖的局面。"朱亦兵:

  放弃几百万年薪回国任教

  朱亦兵回国最具戏剧性,也最彻底,用他的话说是"连根拔"。

  他是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和德国巴伐利亚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指挥两个乐团,并有自己的一个音乐节,拿着相当于几百万人民币的年薪,可以说一切都太完美了。

  2003年,30多岁的朱亦兵感到身体不适,千里迢迢跑回北京来看老中医,说是水土不服的反应。"这怎么可能呢,我在国外待了21年,竟水土不服了?"从那时起朱亦兵有一种朦胧的想法,回国吗?放弃这一切?还是在那一年,他在音乐学院讲课,好多学生睁着大眼睛,渴求知识的神情让他震撼;而且他发现学生们学的东西竟与他出国前学的一模一样!这对他触动很大。他考虑了三天三夜,北京时间夜里3点打电话给王次昭院长,说决定回国。2004年,朱亦兵带着一家四口正式落户北京,到现在"一点也不后悔"。

  朱亦兵目前是管弦系大提琴教授,带有10名学生,还与7名学生成立了一个大提琴爱乐组合,拥有自己的文化公司。忙碌的生活充满挑战。薛伟:

  现在最大的快乐是讲课

  给薛伟打电话,道明身份。电话那头的薛伟很客气:"对不起,我正在开车,等我把车停到路边马上打给你。"1985年薛伟去英国

留学,25岁就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任教11年,后又到美国兼任两大音乐学院客席教授,现在是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他去年3月回国,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副主任、小提琴教授。

  薛伟现在带8个学生。"回来后感到有一种浓浓的亲情,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在国外就是工作,没有别的。从学生们的目光中我重新了解了音乐,我喜欢讲课的过程,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是现在最大的快乐。"薛伟对弦乐教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国内音乐教育偏重技术,但技术再好,不过是个匠人,不能称为演奏家。"薛伟建议在今后的教材和考试中增加奏鸣曲和小作品,"两三分钟的小作品包罗万象,更能体现一个人对作品的掌控能力"。

  薛伟对普及讲座也投入很大热情,回国后已经受邀做了20几场。他希望引领更多人走进音乐之门,领略交响乐的无穷魅力。

  杜泰航:在音乐学院任教是荣光的

  中国第一位钢琴博士杜泰航2001年回国前,以演奏家身份已在海外巡演400余场。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回来很正常啊!德国报纸报道,钢琴在中国很热,将有很大发展。我就应该到需要的地方来。中央音乐学院希望我们接老教授的班,能在这个学校任教是我的荣光。"他经常跟学生说,北京已经是一个世界

性文化中心了,在欧洲中小城市根本见不到波利尼、柏林爱乐乐团这样顶级的音乐家和乐团。

  杜泰航调教学生很有办法。李美彦刚入校时成绩比较靠后,经过杜泰航指导,大学二年级时就跳到了班里第一名。李美彦说:"杜老师在艺术和生活上都富有人情味。有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曲子弹完整了,也有高明之处,但风格千篇一律。杜老师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质,即便教同一首曲子大家弹出来都不一样。"丁毅:

  提高声乐质量是我的责任

  今年9月,

澳大利亚悉尼国家歌剧院首席男高音丁毅回国举办独唱音乐会,脚还没落稳,金铁霖院长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丁毅已正式调入中国音乐学院,在声歌系任教。"回国刚刚两个多月,他已收了10名学生。

  丁毅去年在河南大学讲课时碰到李岚清,老领导希望他能回来为国家做点贡献;去年他受邀在中国音乐学院讲了一个星期的课,反响不错,金院长也再次提及回国一事。丁毅说:"的确有一种想提高国内声乐教学质量的责任感,我看好中国潜在市场。"丁毅一回来就非常忙,除了教学、参加音乐会外,还策划文化活动,担任北京新春音乐会的艺术总监。目前,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包括教学、演出、艺术实践等在内的综合机构,为年轻人提供施展和开拓事业的平台。"现在国内重视比赛拿奖,但拿了奖不一定能胜任歌剧演出。在国外,毕业后都会到年轻艺术家培训机构(YoungArtist Program)磨练一段时间,然后才有机会被推荐到世界各地演出。"RJ074

  给海归一片畅游的水域

  (徐雪梅)

  海归音乐家大都落户音乐学院,当起了教书郎,鲜有进入乐团或者歌剧院的。这折射出国内古典音乐发展不稳定、不成熟的现状。与几位海归音乐家聊天,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无奈——中国人缺乏计划性。因为没有计划,做事都比较即兴。“经常几天前才通知你有一场演出,由于有重要人物参加,必须到场,根本不管你此前已有合同在身。”因为没有计划,而缺乏效率,让能量消耗在毫无意义的商讨中……他们有时会觉得做事比较艰难。

  北京文化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文化环境中的体制落后、操作不规范等弊病,还不同程度地桎梏着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干净、宽广的自由水域”才是更多海归向往之地,当我们自豪于一年有多少顶级艺术家和团体登陆北京,有多少海外艺术家回来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按规矩办事,为海归以及其他在这里寻找梦想的人们,营造一个能够畅游的良好水域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