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音乐讯 12月25日圣诞之夜,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将举办一场“用我们所有报答爱——视唱汇报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上演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除了从《法国视唱》教材中选取作品进行汇报以外,也希望通过音乐会的排练演出,扩展学生对不同历史时代、中外多种风格、体裁作品的理解把握能力。音乐会既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作品《万福玛丽亚》,也有模仿
法国视唱教材《布尔诺威尔》风格完成的《寂静的森林》,还有用十二音现代技法创作的《谷雨》;题材方面既有复调作品五个声部的《卡农》,也有世界民族音乐风格的西印第安圣歌《De Virgin Mary Had a Baby Boy》,同时也包括民族音乐风格的合唱创作《Pa Sol》等。曲目作为音乐会整体构思的重要因素,力求让参加演出的学生对每一首作品的学习、演唱目的都清晰、明确,因此,为填充风格及演唱训练的需要,特邀作曲专业教师刘长远教授、学生研究生方岽清、附中李博禅、魏聪等专门为音乐会创作了多部作品,使作品创作与学生演唱的针对性得到尽可能的强化。
音乐会将以合唱、无伴奏重唱、带伴奏二重唱、独唱以及带表演的音乐剧等形式,结合多种形式的伴奏,如钢琴、管弦乐队,要求学生学习演唱各声部内部、演唱与单件乐器、乐队之间的配合;在音乐性的表现方面,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旋律、乐句的细致处理,特别是句头句尾、段落曲式结构的处理、连跳音的把握、节奏及整体速度的一致性和对突然对比变化的控制;增加声乐发声训练,练习气息的调节,促进对音色表现的控制能力;在对音乐内容的表现方面,用中文、英文、意大利文演唱的作品,要求学生对歌词的深入理解,并在音乐剧《玫瑰刺》的演出中,将演唱、舞蹈、台词等综合表演元素融入音乐演出当中。
通过音乐会的排练演出,尽量挖掘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潜力,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觉,建立情感培养的渠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知识技能的获得要以情感体验为前提,知识技能在情感的激发下,才可能成为智慧。音乐会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侧重从纵向、横向、音乐色彩三个方面的音乐元素进行,具体来说,纵向要素的训练,着重在音高、音准以及二、三、四、五、六、八个声部的多声部训练;横向的训练有四个方面:A、节拍除常用节拍外,作品中有大量的、变拍子和交替节拍练习;B、节奏多样化训练、包括细化的节奏型;C、旋律的进行,包括复调作品的分析处理;D曲式结构的分析训练;音乐色彩要素的训练:发声方法、音色的要求和力度控制等。为此,音乐会之前一个学年的课堂增加了多声训练和音乐分析训练的教学准备。多声训练增加常用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声听觉及演唱能力;音乐分析训练:视唱作业课堂回课,其他同学为音乐结构表现、乐句处理等做补充,加入适当的课堂讨论。
参加本次音乐会的主要有:附中高二年级声乐专业5C班声乐专业和初三年级钢琴、弦乐专业3A2班,以及部分作曲专业1A1班的同学。仅仅六周的时间,音乐学院附中的师生们就完成了一个半小时音乐会的排练工作,曲目很多,也有一定的规模,包括调动了六十位同学参加的音乐剧《玫瑰刺》演出。学生们为此不辞辛苦,其中的困难也自无须多言。作为指导教师的张涓则表示:希望通过音乐会的排练演出,培养学生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相信这种渴望将一直陪伴他们的音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