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频道新浪首页 > 音乐频道> 曼托瓦尼轻音乐团访华演出专题 >正文

曼托瓦尼管弦乐团创建者 曼托瓦尼的艺术人生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5:31 新浪音乐

  阿努恩佐•波罗•曼托瓦尼(Annunzio Paolo Mantovani)1905年出生于威尼斯,这座意大利水城的美丽风情让他一生为之着迷。1909年,曼托瓦尼举家迁往英国伦敦,正是在这里曼托瓦尼从他父亲那里懂得了什么是钢琴、弦学和对位法,并曾师从凯第(Chiti)和佩其斯凯(Pecskai)学习音乐。曼托瓦尼14岁时开始学习弹奏小提琴,从此开始了他和弦乐的不解之缘。

  曼托瓦尼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小提琴的学习之中,正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使他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成长为一名音乐大师。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时曼托瓦尼表示:“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朋友,但我对于他们所热衷的事物总是漫不经心。在他们谈论足球和板球时,我却在考虑如何解决一段小提琴练习曲中的指法问题。”对更高标准的不懈追求一方面源于对乐器掌握的艺术动力,另一方面也是他成长为一名职业音乐人的必然要求。曼托瓦尼17岁时成为了一名乐手,开始独立生活,他既为自己能够为家庭增加收入而感到高兴,同时也为能够免于学习制图而暗自庆幸。他加入了一个管弦乐团,在英格兰的各大酒店之间作职业性巡回演出。当时,酒店的乐队表演较音乐厅表演更为随意。曼托瓦尼很快就开始进行独奏表演,他的音乐才华得以初步显现。蒂博(Thibaud)和伊萨伊(Ysaye),当时音乐界的两大权威人士在听了曼托瓦尼在伦敦京都酒店(Metropole Hotel)的演奏后对他大加赞赏,并鼓励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对曼托瓦尼尤其支持的蒂博称赞他“音色优美,技艺精湛”。此后几年间,这位举止优雅、不善言谈的年轻人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勤恳的学习,演奏技巧和表演水平大幅提升。1930年,曼托瓦尼在伊俄安音乐厅(Aeolian Hall)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演奏会。一年后,他在伦敦女王音乐厅 (Queen’s Hall)公开演出了圣桑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次日的媒体对曼托瓦尼的表演好评如潮。和观众一起观看了表演的英国著名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Thomas Beecham)在传送给曼托瓦尼的纸条上写道:“好!我为你喝采。”

  在此期间,曼托瓦尼结识了威尼弗雷德•莫斯(Winifred Moss),伦敦一家公司主管的女儿。两人相恋了。光彩照人、待人热情、性情温柔的威尼弗雷德•莫斯如同英国的玫瑰一般,是对曼托瓦尼内向的地中海性格的完美补充。多年以后,当曼托瓦尼谈及自己的妻子时,他对威尼弗雷德依然心存感激。威尼弗雷德总是了解曼托瓦尼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找到自己在音乐界的位置。

  曼托瓦尼夫妇育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名叫肯尼斯,女儿名叫葆拉,孩子丰富了曼托瓦尼的家庭生活。威尼弗雷德•莫斯为家庭创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并以她的博大和忠贞的爱情帮助曼托瓦尼应对艺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威尼弗雷德•莫斯支持曼托瓦尼放弃音乐厅职业演出的决定,鼓励他进军管弦乐领域,而无论他工作到多晚或是旅途有多远;多年以来,威尼弗雷德•莫斯始终如一地支持曼托瓦尼对梦想的追逐:组建属于他自己的管弦乐团。

  在组建了自己的管弦乐团后,曼托瓦尼终于和谬斯女神握手言和。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和这位司职艺术的女神的反复无常做斗争。曼托瓦尼曾跟随巡演乐团在逍遥音乐会演出,曾带领管弦乐团和舞蹈乐队在酒店演出,也曾在音乐厅表演独奏和协奏曲目。但较之于他之前职业生涯中担当过的任何角色,一个由29件弦乐组成的管弦乐团才是他能够把艺术才华全面持续释放的最佳选择:他可以作曲、改编、转录,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指挥,从而能够将声音以他希望的方式向听众展示。高雅的音乐品味与风格,以及标志性的“湍降”音是曼托瓦尼乐团的特征所在。

  关于“湍降”音还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次在丹麦的音乐厅演出时指挥收到了这样一封电报:请在启程时将贵方的音效器一并带来。我方将支付所需的全部运费。音效?的确如此!

  “滚动”效果确实是一种悦耳的音效,这种音效是通过延迟和音音符的转化而得到的。该音效的发明过程如下:在组建管弦乐团之后,曼托瓦尼希望创造一个特征鲜明的声音作为新乐队的标志。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以前所在的蒂彼卡(Tipica)管弦乐团的手风琴师罗纳德•宾吉(Ronald Binge)。曼托瓦尼最终决定和罗纳德•宾吉一起开发一种风格适宜的声音。诚然,这是一场大胆的赌博。如果处理不当,会使管弦乐团在建立伊始就形象受损。但曼托瓦尼勇敢地迎接了挑战,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声音适合与否,一听便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曼托瓦尼立刻将这个声音确定为自己乐队的标志性旋律。在灌制成唱片后,唱片的销量超过了1,000,000张……在当时,这完全是一个天文数字。曼托瓦尼授权他的唱片公司Decca/London处理公关事宜,他希望观众是为他的音乐而来的。至此,曼托瓦尼已经成长为一位国际巨星。

  从波恩茅斯到皇家音乐厅:曼托瓦尼黄金岁月

  曼托瓦尼和威尼弗雷德一直渴望能够住在乡下。他们在圣约翰•伍德(St. John’s Wood)的公寓温暖舒适,设备完善,不足之处是它地处伦敦:忙碌、喧嚣、琐事繁多、小题大做。他们希望能够在英格兰某个安静的角落里有一个清静的住处。他们选择了大波恩茅斯地区的一个僻静之处,并在这里建造了他们自己的房屋—他们称之为“绿袖”(Greensleeves)。建筑距离这座古老的海滨城市较近,不远之处就是交响乐音乐厅、海滨小道和宜人的餐厅,需要的时候返回伦敦也非常方便。

  曼托瓦尼和威尼弗雷德在“绿袖”招待家人和朋友、举办宴会(威尼弗雷德厨艺精湛,曼托瓦尼则不敢恭维),打桥牌和计划假日旅行。他们旅行的目的地通常是威尼斯,在曼托瓦尼的影响下,威尼弗雷德也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了。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曼托瓦尼可以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对自己的人生和艺术事业进行总结和回顾。他在这里筹划他的节目、音乐会、巡回演出、电视演出,以及他的唱片—也许这个仍然是他的最爱。他的唱片销量稳定,但他却不得不减少创作和改编的节目数量,并对为他规划的活动项目进行慎重选择。

  当然,他是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一切的,在对待他认为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的音乐,尤其是唱片时尤其如此。在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这段时间内,公众的音乐品味发生了变化—至少让人感觉如此,并且音乐界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唱片公司经常向他施压,要求他改变自己的风格和声音,以迎合新一代喜欢摇滚乐的听众的审美观点。他对此予以坚决拒绝,因为这无疑是让他放弃一直喜欢他的表演风格的忠诚的听众。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已经对帮助他安排演出事宜的人丧失了信心。他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坚定了编辑和控制自己的节目内容、所有新的保留节目、音乐会、巡回演出,尤其是唱片发行的决心。事实上,他成了自己的制作人。公司的许多高层对此感到不安,但曼托瓦尼决心消除别人降低他的标准的能力。他感激自己的歌迷。这是一个颇具胆识的决定,因为在没有新歌的情况下,曼托瓦尼对自己未及演唱或改编的曲目进行了整理。在这一时期曼托瓦尼在巴黎灌制的唱片中,我们听到了他的一些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耳语”(Whispering)、“鸳鸯茶”(Tea for Two)、“早上三点”(Three O’clock in the Morning)、“深紫”(Deep Purple)、“你看,今晚就是这样”(Just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和“九月的歌”

  (September Song)。曼托瓦尼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他的知名度再次达到顶峰。他的音乐会也仍然在大型音乐厅举行。他对自己能够在波恩茅斯安静的环境中做出这样一个具有魄力的决定感到非常欣慰。

  在与Decca/London签约25年之际,曼托瓦尼和他的管弦乐团出现在了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厅的舞台上。在演出期间,他收到了一个特殊的奖品:一根银质的指挥棒。Decca的总裁,爱德华•刘易斯先生高度赞扬了曼托瓦尼的卓越成就,并称该公司最近荣膺的女王奖(Queen’s Award)理应颁给曼托瓦尼,因为在与British Decca的合作期间,他的海外唱片销售量成绩喜人。除了稍显自私之外,这个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曼托瓦尼凭借出众唱片销售表现,为公司五十年代时的扩张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立体声技术问世后,公司又斥巨资引进了双声道技术。曼托瓦尼的单声道唱片销售收入曾为公司的技术升级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现在他的唱片又率先采用了双声道技术,曼托瓦尼的知名度再次达到了高峰。在美国享有“立体声先生”(Mr. Stereo)美誉的曼托瓦尼也收获了更多的奖项。除了美国、加拿大和德国这外,他在日本的巡演也在听众人数方面创下了新的纪录。1996年,公司向他赠送了一根银质指挥棒。因为曼托瓦尼的原因,公司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但是当摇滚乐开始在音乐界风行之后,公司将重点从传统艺术家和标准曲目转向了流行团体。也就是从那时起,公司开始向曼托瓦尼施压,要求他在表演中加入现代旋律,曼托瓦尼对此的回应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做了交待。

  曼托瓦尼反对的并不是流行音乐本身。他反对的是缺乏礼貌、品味低下和内容空洞(seven-bar phrases),但当真正听到优秀的作品时他也会为之鼓掌欢呼。他喜欢的组合是

甲壳虫乐队,曼托瓦尼称之为“伙计们”。曼托瓦尼非常喜欢他们的作品,并且期望他们能够为他的管弦乐团创作一首适合他们的曲子。“昨天”(Yesterday)就是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后来被曼托瓦尼改编成小夜曲,供小提琴和管弦乐团演奏。

  即便是在这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如果曼托瓦尼坚持自己严格的标准,最终公司在跌倒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还是需要依靠曼托瓦尼的力量来摆脱困境。在1968年至1973年期间,British Decca确定了一个热销曲目名单。但当公司与这些流行团体接触时,他们做出了太多的让步,并最终因为管理不善不欢而散。Decca又把目光投向了他们先前录制的曲目,这次仍然是曼托瓦尼的作品。通过在英国与读者文摘俱乐部(Readers' Digest Club)的谈判,他们发行了一套七张唱片。即便是抱乐观态度的俱乐部高层也没有预料到市场反应会如此强烈:唱片销量创下了破纪录的新高—450,000套(或者说是3,000,000多张,因为每套包括7张密纹唱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新高也是公司停止运作前的最后一次辉煌,而且创造它最后一次辉煌与第一次辉煌的都是同一个人。

  曼托瓦尼的艺术生涯是一个奇迹。街谈巷议和报刊杂志中有诸多关于曼托瓦尼成功的猜测性理论,但归根结底,这些言论都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仅从对曼托瓦尼作品的评价中我们还不能完全了解他过人的才华。我们看到的是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掌控。没有艺术的原因,他从来不参加任何演出、巡演、电视表演或唱片灌制。他从来不仅仅因为金钱的缘故去做任何事—这一点通常让他的制作人、经理和赞助商懊恼不已。和多数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一样,他不允许任何会让他从自己的使命中分神的事物走进他的生命。那些理解他的人尊重他的这一品格并且尽力保护他,尤其是保护他不让别有用心的人将他的才华作为生财工具。他的家庭永远都是他的港湾和后盾。他的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说曼托瓦尼能够超越争斗的层面,俯视公司高层、乐队指挥、经理和企图利用他的才华的人之间无休无止的争吵的话,从他保护自己的缪斯女神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人了解这场战争的原因何在。也许是关于一个男孩的梦想—一个已经成长为一个男人后在现实世界中仍未被污染的梦想。这是一个纯粹的梦想,一个终其一生矢志追求的梦想。

  他梦想的碎片在他的音乐库中得以延续。

  欲了解关于曼托瓦尼管弦乐团和其创建者的详细信息,请登录网站:www.mantovani-orchestra.com

托尼•德•阿马托/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200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