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吹响民族复兴的号角 王益交响大合唱《神州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8:56 新浪音乐

  未见宣传,未见经传,歌坛忽然出现了一位词曲作家——王益。初听王益的音乐作品是在中国交响乐团纪念已故指挥大师李德伦的音乐会上,那次是他的合唱曲《去远方》:“烛光在风中摇曳/思念伴长夜无眠/风吹过泪成行/漂洋过海去远方/那里鲜花遍地/那里阳光灿烂/没有痛苦悲伤/只有欢乐相伴。”当时是国交团庆五十周年,也正值李德伦先生逝世5周年。李德伦的一生是用指挥棒为人民带来了音乐艺术,带来了欢乐,词曲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中国交响乐界的前辈的缅怀之情;词曲相映成辉,格调清远,伤而不悲。音乐会后即有人评论这是中国的“安魂曲”。再后来,我又相继听到了他创作的几支流行歌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香格里拉》、《爱的力量》、《火红鸟》、《让忧愁不再有》、《梦丽江》、《要让北京更美丽》。这些歌曲由毛阿敏、韩红、戴玉强、谭晶、祖海、王丽达等著名歌星演唱。近来又开始创作电视剧插曲。

  聆听他的曲,咀嚼他的词,感觉那里充满了阳光和朝气。他对生活的咏叹绝非单纯的感时伤今,他对爱情的歌唱充满了力量,他对家乡的思念同是对神州山川的寄情。词意曲情都充盈着一种青年人的朝气。其实,王益是一位金融界的领导——国家

开发银行副行长,已届天命之年,创作歌曲不仅是业余,还从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优美的旋律从内心流淌而来,词到曲成,随口唱出。或许是他的音乐天赋和文学功底,或许是彩云之颠民族歌舞的积累,事业有成之余,音乐成了他人生的意外收获,如今已是一发不可收拾。问他如何会灵感大发?他说是2002年到了青藏高原,蓝天白云之下,祖国大好河山、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一起涌上了心端,产生了放歌的冲动。于是,“一路走,一路唱,随便吼吼,逐渐变成一首首大致完整的歌。《去远方》属古典范畴,其他的歌曲属流行的领域,王益的音乐创作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但从专业角度看,所有这些歌曲不仅琅琅上口,还有着一定的章法,大小调随词意而定,或迤逦,或刚毅,句式之中讲究对称与均衡,甚至还能分析出和声的主干音。《去运方》还由中国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等文艺团体演出过。

  近来,又闻他在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和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创作了交响大合唱《神州颂》,12月9日在北京音乐厅,中国交响乐团将隆重上演这部作品,笔者闻讯前往采访,先听为快。

  《神州颂》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的憧憬,第二乐章的冲撞、第三乐章的深情、第四乐章的颂歌,各乐章在结构上有着紧密的逻辑脉络关系和起承转合的呼应效果。第一乐章名为“春晓”,第一个旋律是女声轻轻吟唱“春来到,春来到,春来到噢,又是一个春来到。”具有中原文化的基调,围绕着属音的二度音程进行又似咏叹调又似宣叙调,加以转调模进,这是一种内心的企盼与呼唤。第二个旋律具有鲜明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有音程。随后两支旋律相互交织,发展为欢快明朗的大合唱,“春天的风儿吹绿大地,春天带来万象新,春天吹来和谐的风,春风暖人心;春天的花儿开在我心里,春天的歌声传真情,春天唤醒心中的梦,春风催人进。春来到,歌如潮,春风吹,江山娇;春来到,歌如潮,春风吹,江山娇!”第二乐章“奋进”,全部由乐队完成,旋律以大调为基调,音乐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显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乐章“宝岛”,音乐转为小调色彩。以小提琴独奏开始,形象地表现出两岸同胞的相思之情,揭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的渴望。音乐一波又一波地发展增强,体现了伤感——抗争——期盼——充满决心这样一条心路历程:“我用我的赤忱融化那冰雪,把祖国的温暖送到台湾岛;我用我的生命驱散那乌云,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里的音乐既有台湾高山族音乐的旋法,又有蒙古族音乐驰骋马上的节奏,熔民族风情于一炉,各民族人民企盼统一的强烈感情催人落泪。第四乐章“腾飞吧,中国!” 强大的铜管声部首先吹响“复兴主题”,这一主题共四次出现,这是中华民族雄起之声,经过一个连接部后,独奏小号在一片静谧的背景上,吹走出这一乐章的核心:“太阳又从东方升起”。其后合唱队唱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神州处处充满生机;

长城展示着巨龙的风采,长江把世界连在一起。下五洋捉鳖,上九天揽月,搏击世界风云,我们自强不息。”这是当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期间,前三个乐章的素材在这里均有再现与回顾。最后落到“飞吧,飞吧,飞吧,我的中国!”的终曲大合唱,“复兴主题”的号角再次吹响。

  纵观全曲,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有优美的旋律,有丰沛的和声。多变的节奏充满了情趣,多彩的配器锦上添花。作为一名业余创作者,初次涉猎大型作品就能驾御如此庞大的架构和布局,令人不得不叹服其艺术才华以及创作冲动带来的勇气。在与作者的交谈中感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荣辱兴衰积淀在他心间,生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感激之情和一种炎黄赤子之情,促使他产生一种歌颂和赞扬的强烈欲望。音乐成为了他抒发这种情感的最佳方式,在这里,音乐已不仅仅是娱情娱志的手段,更是一种礼赞和讴歌崇高和美好事物的最高形式。或许是早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中国历史专业的学历使然,王益将一种“春秋笔法”贯穿到音乐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祖国一定要统一,中华民族复兴一定会实现”的主题成为了这部作品的切入点,而这部作品的创作及演出,也是自己和所有参与创作和演奏人员表达这一共同心声的过程。卜大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