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第一届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 访谈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4:56  新浪音乐

  记者:首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即将在2007年6月份举行,由于是首次举办这种类型的比赛,相信乐网的大部分网友都不太了解当中的一些情况,现在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唐建平老师(以下简称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首届中国音乐作品创作(钢琴作品)大赛的秘书长陈老师丹布老师(以下简称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比赛的整个背景。

  陈老师:眼下钢琴音乐的创作可能显的比较沉闷,或者说薄弱了一点,这实际上是“抓”的不够所致。因为从我从事了这么多年的作曲教学情况来看,散落在各个作曲家手里面的钢琴作品实际上不少,就是没有通过一种很好的形式把这些钢琴作品组织起来加以展示,甚至推荐到各个音乐会去演奏,推荐到我们教学的当中去,所以这是我组织比赛的一个最得基本初衷。

  记者:唐老师您听了陈老师老师的初衷以后有什么感想?

  唐:我听了陈老师教授的想法以后,当时直觉是个好事,这样的事情应该多做一些。第一,陈老师教授在我们作曲系从事音乐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在音乐这个方面是非常有造诣的。另外他作为作曲家一直也在创作,所以我认为在这几个方面都使他有更高的追求,也对很多问题比较敏感。其实这些问题把它扩大来看,就是社会的一个问题。比如说音乐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伴侣”,随着人类有了意识以后,人们把它不仅仅作为满足一般的歌唱后就演变成要写出作品并使它成为一种艺术,那么人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希望这种音乐的艺术不断向前推进,那么在音乐向前发展中比赛就成为集中爆发式的推进手段,能让很多事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陈老师:对,在比赛中大家还可以借机会交流下,大家看看对方写的什么,我将来怎么写等等。

  唐:甚至有的比赛就会成为文化史、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因为它将有一部伟大作品的产生。

  记者:我倒是觉得您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预见性。

  唐:对呀,你比如说中国的音乐史就因为《牧童短笛》这样一个小

钢琴曲给打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烙印。

  记者:我们都非常期待这次的比赛有类似的作品出现。不过说到比赛大家就会很关心有哪些评委参与这次比赛,他们能够像伯乐一样找出众多

千里马来么?

  陈老师:由于比赛我们是报了教育部批准的,是作为全国性征曲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主办单位是中央音乐学院,协办是文化部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和上海超拨乐器公司。我们作为主办单位,非常希望把比赛办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比赛,所以在聘请评委的时候,一定考虑到它的权威性,请的都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理论家,如留美的著名作曲家陈老师怡,她是美国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有很大的作曲成就;原来是咱们学校的钢琴家、作曲家现隐居

澳大利亚的储望华;中央音乐学院现任的一些教授杜鸣心、周广仁、唐建平、叶小纲、郭文景等等。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全国九大音乐院校里面每个学院都请了一个评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杨立清,天津音乐学院的姚盛昌,四川音乐学院的敖昌群及武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等,总体来说,比赛很有权威、很有说服力。

  记者:那么参赛的选手方面呢,目前我听说都是从全世界邀请来的。

  陈老师:当然,这个比赛是全国性的,但只要是华人都可以参加,因为希望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组委会往世界各地相关的华人机构打电话或发函,告诉他们这些消息,但参赛作品绝对不包括外国作品。

  记者:既然您二位都应该算是评委,甚至可以说是作为核心人物出现在比赛中,会有您二位学生参加这次比赛吗?

  陈老师:我不担任评委,只负责整体上的组织。

  唐:我想呢,我们举办比赛,其实很大成份是为了给他们创作上寻找突破口,给他们寻找展示的机会。我是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包括这次比赛。可能您问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敏感性,就是比赛的透明度吧!

  记者(笑):您直接把我的问题带出来了,就请您直接回答吧。

  唐:其实现在的比赛越来越规范了,很多比赛都向良性化发展,而每个人的心态都越来越正常。因为这个东西我相信随着各类活动正常的运转,肯定很多人都转到正常行使的轨道中去。比如说十年前台湾的比赛,台湾评委比大陆的人多,但是呢,连续几届都是被我们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拿到前三名,当时他们的组织人曾说希望能有台湾选手得第三名,但最后他们还是很公正的打分,台湾选手还是前三名都没有进来,还是中央音乐学院摘走前三名。这就是说当比赛在正常的运行当中,人自身也会以平常心态对待。我对自己的学生肯定有格外的爱惜之情,但也要看他实际作品的质量,不能说他这个作品很差还给他弄一个一等奖,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不能昧着艺术良心做事,这一时一世的得失会给将来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陈老师:我觉的一个比赛办的是否公正、公平,关键在于比赛的组织方式。所以我是这样考虑的,首先请的评委都是在作曲领域或者在作曲教学领域有一定成就的,其中不可避免他在教学当中肯定有自己的学生教的特别好的来参加比赛,如果自己学生写的很好,那是举贤的最佳时机,好作品为什么不能上呢!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我们通过制度,通过比赛的方法来避免不公正性,我们请的评委是来自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互相交流看法,互相进行探讨,自然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气氛来做这件事情。当然我们的方法还有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的辅助手段,这样也会有比较合理的结果产生。当然我们不能说一个比赛绝对的公平,因为各种比赛中可能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见,有一些结果甚至会在期望之外,我们只能随着以后的比赛进行,一届一届把它办好,把这些问题不断的总结起来加以改进。关键一条我们作为组织者要把好关,不允许那些不良现象在我们这得到它生存的土壤。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比赛中有个特设的儿童作品奖,您是怎么考虑这类奖的?

  陈老师:我觉的这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问题,因为每个儿童生活在自己的音乐文化土壤中,他应该从小就能感受到母语文化中的基本素质。现在我觉得绝大部分甚至所有的琴童弹的曲子都是欧洲作品,当然这是必然的现象,钢琴毕竟是外来的乐器。但是作为我们中国自己的作曲家还是要发展自己的音乐文化,也要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音乐曲目来给我们的儿童进行演奏,目前中国琴童演奏的曲目里包含有少量的中国曲目,但我看到大多数曲目都不是原创,改编曲多!

  记者: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很关键,很重要,也很敏感,为什么呢?因为乐网关注过很多不同类型的比赛,管乐类、声乐类等等。比如说有个大型管乐比赛结束后,很多学校老师都会呼吁现在的作曲家多给他们写写学校学生的作品,但是都感觉困难重重。

  陈老师:我们这个比赛就是专门做这个事情,专门希望咱们中国的作曲家们,积极踊跃的投身于本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去…… (文/欧阳晶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