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音乐痼疾终结歌坛“西北风” 盛况之下失控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11:01  每日新报

  田震(blog),歌坛“西北风”头号旗手,谈到当年成就她一线歌手地位的时候,唯一的表达居然是,“别说了,那会儿的歌现在听起来恨不得钻地缝里面。”我们不能不看到不少代表作品的制作水准粗糙,这也直接导致了日后的偃旗息鼓。

  徐沛东在乐坛声名鹊起同样缘于“西北风”的风靡全国,他当时相继创作出《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等具有浓郁西北风格的歌曲。徐沛东说,当时全国人民对文化的渴望给了音乐人机会,他们及时把握住了,西北风的形成带动了整个中国音像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们可以说一夜成名。他告诉记者:“谁也没有留意,火爆的‘西北风’其实蕴含了巨大的危机。‘西北风’的危机在于它本身承担了过重的任务,它提出的一系列文化问题在当时不可能得到解决,这样它必然难以为继。同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它也必然迅速失去它一开始的文化品格而向纯粹商业化的道路上倾斜,一大批紧追风头的平庸之作最终将‘西北风’简化成为民歌加架子鼓加新假大空的垃圾,也就失去了它的听众。‘西北风’另一个危机是它独霸天下的局面断送了当时创作上多元发展的可能,当年有一大批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却在‘西北风’的怒吼中被淹没了。”

  作为当年“西北风”的主力唱将,中国第一代摇滚乐队“不倒翁”主唱孙国庆(blog)说:“西北风”的兴衰中暴露了当年中国流行歌坛运行机制上的内在痼疾:缺乏著作权保护;没有相应的利益分成机制,词曲作家一直处于脑体倒挂的位置;没有良好的演出市场,演员的合理收入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始终成为社会焦点;捧杀和棒杀占据了舆论中心。

  于是,不到两年,“西北风”戛然而止。时下的内地歌坛虽然已经没有了“西北风”的流派,但是西北风格的歌曲还是成就了许巍刀郎等近期走红的流行歌手,作为中国原创音乐的第一次高潮,它的繁荣虽然难以持久,但是却为当下西北题材流行歌曲的繁荣埋下了伏笔。新报记者 翟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9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