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大佑:民歌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对往昔的追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23:52 新浪娱乐
1、当时,在校园中流传的最广的歌曲是什么?那个时候,大家都用什么样的方式听音乐?校园里大家一起常常会传唱的是哪些歌曲? 罗大佑:早期都是一些西洋歌曲,或是所谓的流行国语与歌曲,那是被禁锢的年代,校园里面有些声音出来是后来的事情。 2、伴随着当年那些传唱甚广的歌曲,还有没有其它一些流行事物流传甚广,与音乐有关的?诸如:在人们的吃穿住行中和现代生活对比、反差巨大的东西。 罗大佑:当时音乐的代表,也就是象征校园的纯真,对自己生活与民族的一种内省,所以大家会看到特别朴素的感觉,这跟美国当年稍早的嬉皮是不太一样的。我们的思考会想寻找自己的真。所以看看当时的衣着,简单的衬衫、牛仔裤。我这就这样上节目去表演,跟现在讲究的舞台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希望的是表现内在思考过的东西。 3、那个时候,校园的娱乐方式跟现在肯定相去甚远,请说说你们那时候,校园里学生们的娱乐生活。或请说说,你现在回忆起来,印象最深刻最快乐的事情。 罗大佑:我认为本质是没有不同的,不过是形势改变了,我们用歌声自弹自唱,现在有科技帮忙,上KTV不是也差不多。当时常常忧国忧民,快乐就是在思考问题中不停的又发现问题。哈哈。 4、你所在的那个年代,在你以及和你同年代的创作人,歌手身上,你认为最珍贵的精神是什么?你认为哪些东西是值得传承和保留下来的? 罗大佑:民歌是生活,是一种态度,是文学的缩影,是情爱的告白,是简单的享受,是对往昔的尊敬与憧憬,是对不可得的过往的追忆,是年少轻狂,是交往的工具, 是一种流行,是反传统,是不受拘束的快意音乐行,是年青写真,是勇于尝试,是不悔的青春,是集体行动后的自醒,是承诺的懊悔,是追寻的怅惘…是空白的单纯, 是默契,是生死与共的信任,这些就足够我们来思考在这社会上应有追求的价值,过去的创造在今日仍可以被适应的价值,这就是民歌。 对我来说,民歌曾经是那个百花争鸣。简单快乐的音乐创作及分享的年代的时代备忘录及见证。他们都是才华洋溢的大学高材生。文学造诣深厚。充满热情和一点点的愤世嫉俗及自怜。才得以无拘无束的创造。最后建构出华人流行音乐的广大基台。 吴念真导演曾说:“我们这一代是供养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下一代弃养的第一代。 “我们亦可以说”四、五年级是承先启后最辛苦又是最得天独厚的一代。只因我们和民歌一起成长,享受,共欢,而后等年龄渐长,收入稳定,五子登科后,再用剩余的心力,金钱去找寻,追忆,那曾经的一切。不管是失去远扬或仍紧紧握在心上的片爪鸿泥。如果时光倒流,青春重新再来过,我们又将如何?所有那时许下的未来志愿。计划是否会大肆改观,或是往事已矣,英雄无力回天? 历史重演是幸福的吗? 怀旧一定是美的吗? 过去就一定值得回味再三吗?还是根本我们就一直没能圆梦过? 只是为谱新曲强说愁?往事如烟或不如烟,只有在每次的演出中,每人不停的拭泪,或低吟或大声唱喝,或倾听,或痴痴瞧望身旁人,手中紧握他(她)的手,是当年那好冷的小手,还是,于是我们演出完常到馆外去实地观察----他们紧握着手在馆外四周就这么走者,到咖啡厅畅谈一晚, 坐在车上再回味的唱着刚刚的歌曲,大伙再约至卡拉OK,照演唱曲目一首首叫出来,澈夜抢唱至天明… (有人激情后还怀孕了,竟还打电话谢谢制作单位---多年轻啊) 我们感怀的,是一段美好集体记忆的随风而逝,那记忆里有我们共同拥有,创造的年轻与幻想,符号已深烙,而散场电影才启幕… 10、现在,似乎已经不再是唱片的年代,黑胶唱片、CD卡带都成为了昨天的收藏品,唱片公司大多以出CD做宣传,靠卖彩铃挣钱,网络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对音乐产业和音乐创作的影响都非常巨大,移动终端更是改变了音乐的介质。对于目前华语流行乐坛的这种状况,你的看法是什么?或者说,你的感受是什么?请问,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家似乎都在追求音乐形态的多元化,歌词中的人文创作该如何坚持下来,或者说保留下来? 罗大佑:当我是音乐制作人的时候,我也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商业的思考是必要的。如果他作为商业经营,也就必须要这样做。企业部赚钱也就如法支持其它社会的责任工作。这是平衡互动关系。世代的流行是社会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自我的觉醒是很重要的,可以扩延到整个工作、职业,当然如何坚持是很大的问题,但不是不可为,理想有多大,梦想有多远,发自内心的东西最容易感动人,如果可以感动人便不怕留不下来,就如同民歌如何写入生活、写入那个年代的青春。 12、现在,在校园中还是有很多年轻歌手在尝试创作,您对他们有什么希望?或者能不能给他们说点什么,鼓励鼓励他们? 罗大佑:,这是一种过程,让我想起过去民歌手奋起的年代。当校园民歌独占台湾歌坛时,举办词曲创作及演唱的比赛蔚为风潮,当时的指标性比赛有金韵奖、民谣风、大学城,脱颖而出的都是顶尖好手,从包美圣、陈明韶到邰肇玫、王海玲、齐豫、蔡琴、苏来、郑怡、施孝荣、李建复、叶佳修等人,都是个中翘楚。为数不少的歌手后来投入幕后制作,如罗大佑、李宗盛(blog)等成为近年来影响华语流行歌曲创作市场重要大师级人物。随着时间流转,民歌已不再是媒体主流歌曲,浓浓的词曲情境,早已成为了一种“文化”!也希望他们共同能创造出这年代所属的文化,加油。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