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回归十年之歌手 古巨基:十年后我的普通话不普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16:46  南方都市报

  对香港乐坛持续低迷的现状,最有深切感受的应该是身处其中的歌手艺人们,他们这十年来的路是怎么走的?他们为振兴乐坛做过什么努力?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的时刻,这些问题显得格外有意义。近日,记者也采访数位在乐坛有一定代表性的歌手,让他们说出对现在香港乐坛的看法,以及自己在这十年的发展,受访的歌手除了有香港本土的大牌明星外,还有一些广东乐坛的中坚分子,作为毗邻香港的广东地区歌手,他们用旁观者的态度去看待香港的十年,也同样有独特的看法。

  李克勤(听歌):回归十年,我跟着香港起伏

  李克勤近年的发展不错,去年成为香港乐坛销量最大的歌手,在唱片市场日渐低迷的今天,可见其实力之强。但如果说到整整十年间的发展,就不是一帆风顺了。李克勤曾经跌落谷底,近几年才慢慢人气反弹,渐渐找到了自己在乐坛的位置。他说,他这十年的发展,就是跟着香港起伏。

  乐坛十年

  新歌手出现,让人看到希望

  对于所处的乐坛环境,克勤并不乐观,他认为十年前到现在,每一年的市场都在萎缩,没有任何好的迹象。但无论怎样,香港乐坛还是要迎合整个大环境的趋势,所以所有人都必须作出改变。

  “如果抛开市场,单从作品去看的话,香港流行乐的发展也是起伏不断。例如十年前在内容上都会相对深刻些,经常会有经典的值得流传的歌曲出现。但这种深刻的作品到后来就似乎渐渐不太迎合这个时代,因为现在香港人听音乐的时间不多,所以能够火起来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很容易理解和消化的作品,或者在歌词的某一段会有一句特别惊人、能让人一听就留下印象的设置。特别是前几年,香港乐坛很明显会向这个方向发展。”

  但克勤也表示,这种K歌现象在这一两年开始有了改变,“例如张敬轩(听歌)王菀之(听歌)方大同(听歌)等等,这些创作型新人给乐坛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令整个乐坛环境不再是口水歌当道。虽然,他们现在的市场还不太大,但三五年之后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主力。”

  如果从大环境上看,这十年来,香港乐坛的地位也有了改变,毕竟时代不同,发展也不一样,“其实一直以来,香港的流行音乐都在进步,但十年前可能香港是比较拔尖的,但现在其他地方的音乐都起来了,甚至超越了香港,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香港有所退步。”

  个人十年

  前五年处于谷底,后五年突飞猛进

  谈到克勤自己的十年,他也同样非常感慨,他回忆说,香港回归这十年,自己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前五年事业并不太顺利,直到2002年才慢慢好起来。“十年前做了很多音乐以外的工作,例如拍电视剧、劲歌金曲的主持人、1998世界杯的主持人……反正除了唱歌以外,其他发展都挺好的,但就是音乐方面似乎停滞了。”

  深究其中的原因,克勤自己也想不通。“人生有很多高低起伏,我想,刚好那段时间我就碰上了一个突破不了的状况吧,例如自己的年龄刚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年轻的歌迷嫌弃我老,成熟的又觉得我太年轻;又或者,当时真的碰不上好的歌曲。但原因是什么都无关紧要了,现在都已经过去。”

  克勤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例如2001年,就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他开了一场跟香港管弦乐团合作的演唱会,反应很好,第二年,他又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也不错,直到2003年,他与谭咏麟(听歌)组成“左麟右李(听歌)”组合,再开演唱会,成绩也非常好,从此克勤的事业就开始扶摇直上。“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了适当的事吧。”

  谈到最近的一个转折点,克勤说是前两年推出的《演奏厅》专辑,从这张唱片开始,克勤转向做发烧唱片,这也是他能在去年成为香港乐坛销量最大歌手的原因。“我也觉得自己能抓住发烧唱片这市场是比较幸运的,这的确是粤语唱片仍保留得比较好的一个市场,也是我闯出的一条血路。因为发烧唱片市场不会太容易满足非法下载的音质,一百多块钱一张唱片,乐迷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能他们买一条音响的连接线的价钱都能买到很多唱片了,所以这市场还是有个空间。”本报记者 黄锐海

  陈奕迅(听歌):最大改变就是当了爸爸

  陈奕迅是一个很幸运的歌手,这么多年来,尽管他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傻兮兮的,喜欢大喊大笑,不修边幅,但他在歌唱事业上的成绩却一直扶摇直上。当然,这跟他的实力与个人魅力也很有关系。近年来,陈奕迅的事业已经到了一定高度,而且年纪也确实不小了,所以他在去年结了婚,有了个完整的家庭,但结婚对于陈奕迅来说,并不是这十年里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他在结婚前两年,就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所以他说:“这十年,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当了爸爸。”

  个人十年

  对生活和事业的责任感强了

  陈奕迅去年三月与退居幕后多年的徐濠萦正式结婚,是香港娱乐圈的一件大喜事。但陈奕迅说与太太同居多年,所以结婚与否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让陈奕迅感觉到人生出现转折的,是2004年可爱女儿的诞生。一谈到女儿,他就充满喜悦:“我女儿长得很漂亮,样子是我与濠萦的综合。她很爱听古典音乐,一听就手舞足蹈。我喜欢逗她玩。”

  和所有做了父亲的歌手一样,陈奕迅也曾想过为心爱的女儿写一首歌。也许是人缘好,原本准备包办词曲的他,最后却被人抢先下手,这个人就是林夕(听歌)。2005年,在陈奕迅那一年的专辑《U87》中,收录了一首写给他女儿的作品《大个女》。陈奕迅说,“这是我送给女儿的礼物,当然不希望假手他人,但当准备写歌的时候,刚好林夕也想到了这个概念,只好让他写词。”

  “这十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当了爸爸。自从当了这个角色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上的责任感都强了一点,例如以前经常迟到,现在会尽量减少,做事也要求更完美一些。另外,对身体的健康也更加注重了,现在会少吃一些对身体不好的食物。外表装扮上也注意了很多,当一个艺人就是声、色、艺,以前是‘声’跟‘艺’都比较注重,现在‘色’方面也对自己要求专业一点,还是要打扮一下,也会去做一下美容什么的。”

  乐坛十年

  以前大家期待音乐,现在没了

  说陈奕迅是幸运的,或许会对他音乐上的实力以及努力有点不公平。但无可否认,他这一路走来确实非常顺利,就算在香港乐坛最低迷的时候,他也没受到太大影响。“我比较幸运,一直碰到很多用心的音乐人,发展一直还好,我这么多年来出的专辑,在销量等各方面也都还好,所以我很感谢那些忠实歌迷,在市道最低迷的时候,他们还坚持买我唱片。”

  谈到这十年乐坛的改变,陈奕迅的观点也离不开对盗版和互联网非法下载的控诉。“1997年当时经济比较好,互联网还不算发达,所以那时候大家对买唱片听音乐的兴趣也浓一点;那时候还没有MP3,且唱片的制作工序也比较长,所以一个歌手推出一张唱片,大家不是随随便便能听到。但现在,音乐在网上是垂手可得,大家也就没了以前的那种期待和兴趣了。”

  他希望大家能注重听现场的感受。“例如我个人,就是比较注重音质的,听唱片还是CD的品质比较好,但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听现场,用大喇叭来听的,因为这样才能感受到音乐里最丰富的感情。希望更多人跟我有同感,不要用这个很小能放几万首歌的东西来听歌。”本报记者 黄锐海

  古巨基(听歌):十年后,我的普通话不普通

  古巨基出道已不止十年,从他入行到现在,在事业上的发展虽然不是扶摇直上,但也可说得上是相当顺利,他总结这十年里,自己的改变也挺大,这与香港回归后的环境改变很有关系,“十年前,我对普通话完全不懂,当时以为把广东话说歪一点,就是普通话了;但十年后,我的普通话不普通了,现在讲得非常流利。”今年他被选为“香港十周年回归大使”,“所以今年的回归纪念,对我来说同样意义重大。”

  个人十年

  第一次红馆个唱最深刻

  关于基仔这十年的改变,他说最重要的就是回归之后,开始在内地市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记得1997年的时候我推出了首张国语专辑,但真正打开内地市场的,还是后来拍了琼瑶(blog)的《情深深雨朦朦》和《还珠格格3》这两部剧,。虽然之前也一直在香港拍剧,但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还是从这两部剧开始对我有深入了解。”

  为了拍琼瑶这两部连续剧,基仔曾暂别乐坛一段时间,专心向影视界发展,后来他回归乐坛,并在2004年签到现在的金牌经纪公司,发展也非常好,基仔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他开的第一场红馆演唱会,这是他回归乐坛不久后的一次大动作,“虽然之前我也开过不少个人演唱会,但那次是我出道十几年来,第一次站到红馆的舞台上。大家都知道,在红馆开演唱会,一直都是香港歌手梦寐以求的事,所以当时这场演唱会反应如何,是对我的一大考验。”结果,基仔这场个唱的票房让他惊喜万分,基仔说,当时第一场的售票就创了纪录,一个小时就卖光了,最后开了11场,“对于第一次在红馆开个唱的歌手来说,能开11场是非常难得的。”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基仔当年退隐乐坛去拍影视剧,近几年则又淡出影视圈,回归乐坛。对于他来说,最遗憾的就是流失了一些影视迷,“经常有观众写信过来问我,什么时候才会再开拍新剧,但因为我自己希望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所以一直没能在这方面有太多的计划。”

  乐坛十年

  香港乐坛代谢没那么旺盛

  关于香港乐坛这十年的发展,基仔最深刻的也是盗版和网络非法下载的影响。这种现象,不仅没改变,而且还变本加厉。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刚出道时,作为一名新人推出了第一张唱片,销量就有五六万,“当时我只是一个新人,这是很平常的销量,但现在最好的歌手推唱片也很难有这个数字。”

  因为盗版等的影响,唱片市场逐日衰退,“这十年来,香港乐坛的新陈代谢没以前那么旺盛了,好歌越来越少,新人也越来越少,能出头的就更少”,基仔说,“记得1994年我作为新人歌手,第一次上颁奖台时,站一起的同一年出道的新人非常多,有的只能站到楼梯上,但现在就大不如前了,现在的唱片公司也不敢签新人,因为大部分是亏本的,所以现在整个市场都很难做。”

  另一方面,基仔也感觉近两年的情况好像有所好转,一批创作新人的崛起,似乎也为整个香港带来不少生气,“最明显的是作品方面的素质,前几年,即使有新人出来,唱片公司也不敢把他包装得特别有内涵,都是靠一些简单直接的口水歌来吸引人,无论歌手还是乐迷,整体欣赏水平都在下滑。但这几年,唱片公司好像改变了态度,开始能耐住性子,愿意提拔一些实力强的歌手,而且不仅新人多了,音乐的种类也多了,所以最近整个环境又好像有了点起色,希望能继续下去。” 本报记者 黄锐海

  杨千女华:这十年我们学会勇敢,现在我们有的是希望

  1997到2007,在杨千女华看来是自己感触很多的10年,从大红大紫,到遭遇事业低谷。去年,杨千女华终于离开金牌,签约东亚唱片,一切从零开始。

  回顾自己经历的香港回归祖国的10年,杨千女华感慨良多:刚开始是大家流行移民,一窝蜂跑去申请,最后才发现,原来香港才是自己的家。回归十年间可能经历了很多意外,但我们都会鼓励自己挺过危机,十年里面我们学会了勇敢,现在我们有的是希望。

  过去十年——经历了高潮与低谷

  “我在过去的十一年、快十二年中,将自己的青春、对爱情的期待,还有跟父母朋友相处的时间,全转移到了工作上,几乎完全没有个人时间。”那确是杨千女华最忙碌的时间,没有她的乐坛颁奖礼,几乎不能称为颁奖礼。

  但2004年时,因为太过操劳,杨千女华终于病倒:“大病一场,演唱会之前失声,然后在家休养了差不多半年时间,还因为打类固醇过量,之后身体一直很差,有一两年的时间脸肿得好厉害,样子丑得不行,每个女生都不想自己丑到那个地步。”

  回忆这段时间,杨千女华说那是自己最难度过的,但也正因为生病,才让她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规划自己的将来:“我学会逐渐放慢,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可以享受生活。我想追求有质感的生活,多做一些公益的工作,我跟不同阶层的人沟通,他们跟我讲了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不同的人的想法,那都是我原来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艺人放慢脚步不会影响我们的事业,会影响事业的是思想上的迷失,和没有质感的生活。”

  展望未来——一切又从零开始

  去年年底,杨千女华终于离开金牌,签约东亚唱片,一切从零开始,作为已经获奖无数,有极高知名度的艺人来说,要在一家已经有一姐的公司从头做起,实在需要巨大的勇气:“我觉得自己赢得很多了,应该去尝试一下失败,输得起才可以有更成功的一天。现在我重新找回了拼的感觉。”

  2007年,杨千女华的新电视剧《武十郎》、新电影《每当变幻时》、新主持节目《残酷一叮》都反响良好,新单曲《化》更是广受好评,新专辑很快也将推出。回顾自己经历的香港回归祖国的10年,杨千女华感慨良多:“刚开始是有过担心,那时候大家流行移民,一窝蜂跑去申请,最后才发现,原来香港才是我的家。回归十年间,可能经历了很多意外,譬如说SARS,但我们都会鼓励自己挺过危机,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一种回忆,所以十年里面我们学会了勇敢,现在我们有的是希望。”本报记者 黄长洁

  黄贯中(听歌):回归是我们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黄贯中,对香港媒体来说他是朱茵(听歌)男友,对内地媒体来说他是前Beyond(听歌)/index.html' class=akey target=_blank>Beyond乐队吉他手。但拜托,黄贯中的个人专辑都该出第8张了,他明明是个出色的音乐人。

  十年前的今天,黄贯中在搬家,从旧屋搬到新家,他记得很清楚,好多东西要弄,装修还没有完成,屋子乱乱的,心里也乱乱的,“回归嘛,大家都不知道会怎么样,回归以后我们香港人到底会怎么样,没有概念。又有一个很大的问号。但是又蛮兴奋的,香港被英国管了那么久,终于回归祖国了。同一时间里有很多疑问,又很开心,觉得怪怪的,这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特别的经历,一个集体的记忆。”

  关于Beyond——我们仍在追逐理想

  十年,Beyond解散,为了纪念20周年复合,做全球演唱会,之后再单飞。十年,黄贯中自组了“汗”乐队,发了7张专辑,即将推出新专辑。

  “香港乐坛,很少像Beyond这样,有胆量讲真话的。所以那时候一有什么事,传媒一定找我们评论,无非都是想我们骂人,别人谁有胆量说呀!因此那时候我会有种使命感。”这10年来,Beyond虽然单飞,但他们做音乐的态度,就像他们的外形一样年轻,始终没有放弃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娱乐圈里寻觅一点非主流的空间。遗憾的是,这个地方总是令他们失望。在黄贯中《PARADISE》一曲中,他声嘶力竭地唱:“可惜,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

  这几年不少香港歌手都在做国语尝试,但是黄贯中只发了一张国语专辑,“会说国语就唱国语歌吗?学会b、p、m、f就可以唱国语歌吗?不是吧。我是一个创作歌手,我自己为自己填词,必须要对国内的文化有所了解,一定要去过那里,了解那里的人和发生的事情,才可以有想法,有了想法,才可以创作,才可以发唱片,如果把自己原来的歌找人去填国语的词,录成唱片就去打国内市场,我觉得太没有诚意。”

  关于爱情——我和朱茵感情很稳定

  十年,黄贯中为女友朱茵写歌,出专辑,虽然两人尚未结婚,但感情很稳定。

  “爱情,我需要,但并不随便。我和朱茵拍拖,好多人的焦点都落在她的外表上,因为她漂亮,身材好。但我要告诉他们,无论多漂亮的东西,对了几年都会变成不过如此。我们的爱,在于安全感,她确实很了解我,绝对是个可以跟我分享人生的人。我是长子,有两个弟弟,从小就负起好大责任,懂得照顾别人。外间常说,长子配细女最好,朱茵刚巧排行最小,我不知这说法是否对,但她确实好配我。遇上她,我好幸运。结婚?我知‘忙’不是一个藉口,但若现在结婚,我怕以后回忆起来的,都只是一堆工作。有一天我决定结婚,就一定不会离婚。到那一天,我相信我会是一个健康家庭里的摇滚歌手!”本报记者 陈弋弋

  陈慧娴(听歌):我们不只拥有香港

  1997到2007,陈慧娴说自己作为香港人感触很多,她说在1997年以前,大家对政治都不是太了解,因为被香港殖民统治了那么久,大家都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有一点彷徨。但是这十年来,香港人都慢慢明白,原来香港人拥有的不只香港那么小的一个地方,全中国大陆都是我们的地方,内地有很多可以发展的机会,无论歌唱、音乐,还是对其他行业来说都是如此。

  回归前夕——我在经历人生低潮期

  1989年,举办完自己的红馆演唱会后,陈慧娴前往美国留学。在自己最红的时候选择退出,到1995年再回来,已是物是人非,陈慧娴在回忆过往时淡然地说:“那是我的低潮期。”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陈慧娴说自己是在录音棚度过的,当时的她处在自己人生的交叉点上,“当时的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下去,公司每一个人都没有头绪,我在想我应该如何做,在音乐上有一些烦恼。”

  回归十年——彷徨过后看到了希望

  2003年,陈慧娴推出了新专辑《情意结》,但市场反应并不理想,但她说自己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唱片的主题歌特别切合,就是那首《明日有明天》,当时是SARS的时候,香港的社会经济什么都不好,1997年以后香港经济都不好,每个人都很彷徨,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所以那个时候做这首歌,是告诉大家明日有明天,明天会更好,我们应该有希望的。”

  回归后的香港,加强了与内地的紧密联系,陈慧娴来到内地演出的机会也在增多,“我回内地有一些演出,对内地的认识多了很多,对歌迷也认识很多。我觉得他们很热情,是真的热情,他们在现场听歌,也是真的在听。所以对我来说,回归祖国后,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不只拥有香港那么小的一个地方,全中国大陆都是我们的地方,内地有很多可以发展的机会,不论是歌唱、音乐,还是对其他行业来说都是。”

  1997到2007,陈慧娴说自己作为香港人感触很多,“1997年以前,我们对政治不是太了解,因为被香港殖民统治那么久,那个时候我们香港人都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有一点彷徨。但是这十年来,我们慢慢明白,其实不需要彷徨,对香港来说,还有更多机会,经济还会更好。对香港人来说,经济是第一位的,我们最懂得也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赚钱,只要经济好下去我们就开心。今年看到很多人庆祝,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我们看到了好的一面,有一种比较肯定的心态了,所以我觉得回归很多人都是开心的。”本报记者 黄长洁

  刘以达(听歌):这十年经历几番沉浮

  十年前,刘以达推出过一张专辑《麻木》,至今还依旧被誉为经典,但在音乐这条路上,他走得并不顺畅,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甚至还曾潦倒至极,直到今年,他才算稳定了下来,发展有了新的起色,但刘以达的身份还不仅仅是音乐人,他在周星驰电影《大内密探》里的那个飘来飘去的“女鬼”形象,就早已深深刻入影迷心中。所以在聊到这段时间自己最大的改变时他说:“这十年,我在电影方面的发展比较突出。”

  个人十年——我最低谷的时候是今年

  这十年来,刘以达在音乐上走过的路,虽然算不上坎坷,但也不太平坦。他回忆说,1997年前后,当时达明一派(听歌)第一次复合,开了演唱会出了新唱片,他的状况还是不错,但这阵热潮过后,他就又沉寂了下来。“这些多年来,我个人都还是在小众音乐中生存,不会太好也会太坏,这很正常。”

  刘以达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去做音乐,也出过几张专辑,虽然销量不怎样,但他也还是过得去。反而是这一两年,他的状况却跌到了谷底。他说,这主要是跟之前的经纪人起了争执的原因。刘以达回忆说:“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年三月才得以解决,当时我是饱受煎熬,半年下来收入都不足一万,连吃饭都成问题。”如今,这个纠纷问题已经解决,那个经纪人也辞职离开了公司,而刘以达也有了一位新的经纪人。

  尽管音乐上他的发展并不太顺利,但在影视方面,刘以达却意外地有了很大发展,“我是从1992年左右拍了周星驰的《大内密探》开始,被发掘到有喜剧天分的,后来就不少人找我拍电影,都是这一类角色,我觉得,这十年来,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电影方面闯了条路出来。”

  香港十年——技术方面比十年前好很多

  在谈到香港乐坛这十年的改变时,刘以达则没有太多的感觉,他认为,这么多年来,香港乐坛一直受盗版影响,情况也没怎么改善过,但他自己属于小众歌手,在销量上现在与当年也看不出有什么改变。而对于整个乐坛的环境,刘以达则认为:“现在用电脑做出来的偶像派多了很多。”

  尽管大家对这十年来的路程都颇有抱怨,但刘以达还是看到了好的一面,他说,尽管电脑时代、网络时代为流行音乐带来非法下载的严重问题,但在音乐制作的技术方面,现在确实是比十年前要好很多,“例如现在做一张唱片的成本低了,无论制作还是录音等方面都简单了很多,以前要到一些很正规的录音室才能录唱片,现在不用了,对于一些小乐队来说,也有能力自己去做唱片,这方面还是挺不错的。”本报记者 黄锐海   

  泳儿:这个十年,变化最大

  很小就因父亲工作变动而去新加坡生活的泳儿,说自己几乎已经忘记10年前是如何度过的了,“就记得回归的时候,我们几家香港人大家都好兴奋的样子,大家还有一起看电视转播,大人还蛮关心的,但我们还是小孩子,还在读小学,所以都忘记了。”

  但是这个10年对泳儿来说是变化最大的10年,她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当了一个歌手。从小没有什么明确理想的泳儿,一直很喜欢唱歌,但从未想过要以歌手作为自己的职业,“家里家教比较严,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就是好好读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觉得会计也不错啊,所以我大学就读了会计专业,准备大学毕业就当一个会计,如果一切按原计划,现在我应该是一个会计了。”

  但爸爸妈妈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又回到了香港,大学毕业后泳儿回到香港,爸爸要她找份稳定的工作当会计,“可能是因为逃避找工作,刚好又有英皇的新秀比赛,我就想,哎,参加歌唱比赛也不错啊,最少可以不要这么快就工作啊,所以就去比赛了。”没想到,这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顺理成章入演艺圈成了职业歌手。

  去年,泳儿发行两张专辑正式出道,结果横扫香港四大颁奖礼所有新人奖项,成为香港乐坛最受瞩目的新人,成为歌手,人生发生巨大变化,泳儿说最大的感触在于很多历史时刻自己都可以参与了,“以前是学生,像回归这样的历史时刻就是看电视,现在做了歌手,像今年回归10周年这样的历史时刻,我就也可以参与了,其实今年以来都参加了不少关于回归主题的活动,原本回归就增强了香港人的归宿感和民族性,现在自己又能参与,更是觉得非常开心,特别兴奋。”本报记者 黄长洁

  卫诗:现在觉得香港似纽约

  去年初入娱乐圈的卫诗,是卫兰的孪生妹妹,因为有三国血统,卫诗常常被媒体称呼为“鬼妹仔”,每当写到她,都会说她有“鬼妹性格”,但卫诗并不这样认为。

  “是,很多人说我鬼妹,但我是在香港出世,我觉得自己是香港人啊,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外国人、混血儿。”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情形,20出头的卫诗说自己完全不记得了,只记得之前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样有些许担心:“好多人移民嘛,会担心回归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但卫兰卫诗姐妹并没有离开香港,而是和爸爸一起生活在香港,完成学业,加入娱乐圈,实现了自己从小的理想。去年正式加入娱乐圈后,卫诗劲歌热舞的音乐方式吸引了一大把粉丝,但各类不利传媒也从来没有消停过,她最感激的就是黎明(听歌),觉得黎明帮了自己很多:“Leon就会找我分析,我应该怎样怎样做,教我如何如何应对,所以一直很感激他。”

  卫诗已经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成长为可以独立应付演艺和生活的大女孩,10年来,卫诗对香港未来的担心由多逐渐减少,到现在更是深爱香港,不舍离开:“回归后,香港是有些改变,但现在觉得这些改变是好的,现在我觉得香港好像纽约,可以容纳不同类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同语言的人生活在一起,很国际化,而且香港的经济越来越好,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工作,有赚钱的机会。”本报记者 黄长洁

  韩红(听歌):香港人听到我的歌声很震撼

  我感觉香港回归十年后,香港人的普通话说得更好了,对我们内地人也友好很多。

  而香港回归后10年的经济我也感觉受到了内地很大的支持,尤其是旅游开放后,很多人去香港旅游、消费,带动和促进了香港的经济发展。

  同时香港的文化市场也开放了许多,以前我们和香港音乐人的交往不多,但回归后,香港的歌手、音乐人和内地的音乐人之间的交流频繁多了,像我就为苏永康(听歌)他们写过歌,而我最新的专辑林夕也有帮我作词。这样的交流非常多,也让两地的音乐互惠发展。

  另外,回归也让香港人更多地了解到了内地的音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5年我参加了香港金像奖的演出,当香港人听到我的歌声后都很震撼,感叹内地还有这么好的声音。成龙(听歌,blog)大哥也邀请我为他的电影《神话》演唱,这些都是托回归的福吧,让两地的音乐文化能够得到这么多的交流。本报记者 彭晓华

  东山少爷:香港曾是广东的流行指标

  东山少爷还年轻,出道仅两三年,但他与音乐结缘却已不止十年。小时候,他也跟大部分在广州土生土长的小孩一样,是听着香港流行歌长大的。他记得十年前,自己还只是个中学生,香港乐坛仍处于辉煌阶段,当时最风头浪尖的是四大天王,“那个时候的香港乐坛相当繁荣,对广东地域的影响也非常大,而那个时代的内地歌手,如果有谁在那里登过台、唱过歌的话,将是一件很光荣、很值得炫耀的事。

  香港很干净,香港人很热心、很热情

  十年前,少爷对香港这个城市有着无比的好奇与向往,但在那个时候,去香港几乎是很遥远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当时香港乐坛风起云涌,形势大好,对于从小喜欢音乐的少爷来说,这地方就更增添了一份吸引力。后来香港回归,自由行也逐渐开放,少爷也终于有机会踏上他曾非常向往的这片乐土。

  现在,少爷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来往于粤港两地,香港对他来说已不再神圣,但在少爷眼里,对香港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城市非常干净,还有当地人的素质,“香港人的素质挺高的,非常守纪律,例如在那边过马路、等公交、排队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得到他们的素质。当然,不是说我们内地人没有素质,但客观而言,确实比香港差一点。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去香港,因为对那里的路不熟悉,我和老爸就在路边为走哪个方面相互拉扯,后来就有个义工走过来,问我们想去哪里,然后很热心地给我们指路,所以在我印象中,香港人是挺热心、挺热情的。”

  回忆起十年前香港回归当天,东山少爷说他也跟很多广州本地人一样,当晚就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与家人一起观看香港回归实况,“那时候,香港回归几乎是中国人全民关注的一个事情,虽然当时我只是个小孩,但也同样能体会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当时自己还经常在想,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为什么要被外国人统治了那么久,收回来是可喜可贺的事。”

  香港流行音乐,为本地带来流行元素

  对于香港乐坛对广东地区的影响,少爷也深有感受,他认为,香港流行音乐为广东地区带来了不少流行元素。然而,当年广东乐坛本身也非常繁荣,例如毛宁、杨钰莹等一批歌手,都曾在本地红火一时,但后来就慢慢低落了,之前有不少人认为广东乐坛的消沉,主要是受到香港的影响,例如广州的乐迷都被香港的明星偶像吸引,而忽略了对本地明星的关注。但少爷对这看法不太认可,他认为广东乐坛之所以一直不能重振旗鼓的主要原因,是人才流失。

  “现在,粤港两地关系密切了,不少香港的明星歌手都会来广州做宣传,办演出,这其实是带动了这边的一个流行市场,让广州的流行音乐环境可以活跃起来,这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好的,而本地乐坛一直不能兴旺,是因为大部分歌手、音乐人不愿意长期留在这个地方,有了点成绩、名气的,都去北京或其他地区发展了,这边的乐坛自然无法形成规模,所以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团结起来,本地歌手都坚持守在这里,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好,把这个乐坛做旺。”本报记者 黄锐海

  何洁:我对香港很有兴趣

  2005年对何洁来说是惊人的一年,拿下超女第四名,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在校大学生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艺人。

  何洁并不想歌迷更多地将她看做是“超女选手”:“其实我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实际上现在让我去想大家怎么生活的,可能我也体会不到了,但是我知道我跟大家一样要吃饭、要睡觉、要工作,只是我比我的一些同学、同龄人幸运得多,提前步入社会,学会自力更生。”

  20出头的何洁回忆1997年,笑说自己差不多都忘记10年前的事情了,“一晃10年,印象中就是学校的同学都很兴奋,老师组织大家一起看

新闻联播,大家特别开心,特别兴奋。”

  2006年初何洁前往香港拿到新城广播电台的一个音乐奖项,那次虽然匆忙,但何洁对香港的印象非常好:“我觉得它是一个天堂,旅游、购物、观光我都很有兴趣,所以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我更兴奋。”本报记者 黄长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