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法国音乐家南京落泪引讨论 音乐会如何高雅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10:54  扬子晚报

  不文明的行为竟成了催发法国音乐家伤心泪的“催泪弹”,昨天本报报道的《南京一台音乐会台下乱哄哄 法国音乐家流下伤心泪》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南京18频道等电视媒体也纷纷赶赴南艺进行采访。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一个老大难问题,中国人的高雅音乐之旅为什么高雅不起来?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讨论。

  这条新闻被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等近90家网站转载。记者浏览帖子发现,网友跟帖评论达到数千条之多。大多数网友表示,国人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并且问题究竟在哪里,究竟是谁难辞其咎,引发了一场深入探讨。有读者感叹“什么时候国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呢?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才能意识到自己该起什么榜样作用呢?”还有读者索性提出四点注意事项,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对牛弹琴”:“应该禁止未成年人听音乐会,没长大的孩子根本不懂高雅为何物;禁止缺乏素质的成年人入场,因此这些带着孩子的爹们就应该被挡在门外,连孩子打闹都不管就是缺德;禁止把音乐会当电影看的人入场,随意说话聊天走动就是不尊重艺术;禁止除了赚钱什么都不管的主办商办音乐会,把票卖光就是目的,根本不选择听众就是对艺术的不尊重。”

  顾欣:艺术家不是“局外人”

  昨天,记者致电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顾欣,他告诉记者,看了这期报道,也勾起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再思索。“其实这种情况在南京早就不是一次两次了,前一段时间荷兰音乐家到南京演出也遇到过此类尴尬。”

  对于频频发生的不愉快事件,顾欣总结道,“我们艺术生产者遇到这种不尊重音乐的行为当然很难接受,但是批评孩子有必要吗?搞文化的人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如何培养观众,还是一个引起艺术生产者深思的问题。”他认为,还是中西方欣赏习惯的差异造成了中国观众对音乐会的“水土不服”。中国人早就习惯了闹哄哄晚会型的文化节目,怪不得孩子在安静的钢琴音乐会上如坐针毡。

  当然,孩子的艺术教育确实是一个需要“亡羊补牢”的领域。顾欣表示,现在中小学生几乎没有艺术教育课程,老师对艺术欣赏也无心得,怎么给孩子好的影响?另外剧场对高雅演出的管理也亟待制度化,不准大声喧哗起码的要求就没有成为欣赏演出的硬性规定。

  尽管此类事件在南京并不是个案,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但是目前江苏的音乐欣赏环境和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培养观众方面,顾欣强调,江苏的艺术工作者需要付出更多。此前演艺集团送高雅艺术进校园,顾欣到南京高校为大学生讲解音乐背景知识,就是在做音乐欣赏的普及工作。

  黄佳音:孩子也能成“知音”

  南京佳音提琴学校校长黄佳音整天面对着琴童,年纪小的只有四五岁,他对付坐不下来学小提琴的孩子,可有“独门秘笈”。在看了本报的报道后,他为这位法国音乐家的“对牛弹琴”感到十分悲哀。他告诉记者,让只有几岁的孩子坐下来欣赏很“静”的音乐,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只是各方面工作都没有做到位。

  黄校长说,前不久,他的学生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一场提琴音乐会。他为学生购票观看演出,当天除了家长,有近80位小朋友去听音乐会,但是秩序井然,并没有出现伤害演奏者的事情。这是为什么?黄佳音解释说,在演出前,就已经跟孩子家长反复交待过了。“家长孩子一扎堆,肯定热闹,互相认识,再打打招呼,演出就完蛋了。所以教育孩子,先从影响家长开始。有些年轻夫妇艺术修养不足,带孩子学音乐是他们遇到的崭新课题,先要让他们学会技巧。”至于训练孩子,黄佳音建议,从小就要让他们在家听音乐,走进剧场不妨从看儿童剧开始,他还透露,自己教3岁的儿子欣赏音乐就是说教加“食物诱惑”,还挺管用。 本报记者 张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