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10月17日-米沙-梅斯基与莉莉-梅斯基浪漫音乐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1:49  新浪音乐
10月17日-米沙-梅斯基与莉莉-梅斯基浪漫音乐会

米沙-梅斯基与莉莉-梅斯基浪漫音乐会

10月17日-米沙-梅斯基与莉莉-梅斯基浪漫音乐会

钢琴:莉莉-梅斯基

  [演出日期] 2007年10月17日(星期三)

  [演出时间] 晚7点30分

  [演出地点] 北京保利剧院

  [演出曲目] 米哈伊尔•格林卡:追忆曼妙时分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摇篮曲,作品16号之1/疯狂的夜晚,作品60号之6/夜,作品60号之9

  安东•鲁宾斯坦:浪漫曲(《夜》)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仙女,作品56之1/玫瑰与夜莺,作品2号之2

  西撒•居伊:烧毁的信,作品33号之4

  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渴念,作品60号之2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噢,永远别再对我唱,作品4号之4/这里是多么美好的所在,作品21号之7/练声曲,作品34号之14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奏鸣曲,作品40号

  大提琴:米沙•梅斯基

  钢琴:莉莉•梅斯基

  [艺术家介绍]

  1.米沙•梅斯基(大提琴)

  米沙•梅斯基1948年1月10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个犹太裔家庭, 8岁时迷恋上大提琴,在里加音乐学院学习两年之后到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17岁赢得全苏大提琴比赛第一名,翌年又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再得桂冠。后随罗斯特罗波维奇学习。1969年由于政治原因蒙冤入狱一年半。1972年离开前苏联定居以色列。1975年开始其国际演奏生涯,同欧美各大乐团及指挥家合作在世界各地举行巡演,并活跃于世界各大音乐节。其演奏技巧精湛、热情细腻,曲目宽泛,从巴洛克、古典乐到浪漫派、从民族乐派到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都有涉猎。他十分热衷于室内乐,与小提琴家吉东•克莱默和钢琴家玛莎•阿格里奇组成三重奏在世界巡演并录制唱片。

  梅斯基现定居于布鲁塞尔,生活中的他穿着时尚、脖挂金链,是一位极有品位、个性和魅力的人,台上的他也与绝大多数古典音乐家不同。

  米沙•梅斯基分别在第二届、第三届、第六届和第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过多场音乐会。

  2.莉莉•梅斯基(钢琴)

  1987年生于巴黎,受家庭熏陶,自幼对艺术充满强烈兴趣,四岁起随利尔•蒂博学习钢琴,后相继就教于哈吉特•科贝尔和艾伦•维斯。在伦敦普塞尔音乐学院完成学业后,莉莉•梅斯基作为独奏家出现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雨林基金会大型慈善演出、斯坦威专场音乐会(维也纳音乐厅)、弗赖堡露天音乐节、布鲁塞尔“世界音乐”演出、卢加诺-玛莎•阿格里奇音乐节以及伦敦皇家节日大厅的音乐会。她与父亲米沙•梅斯基一道在欧洲各国巡演,在一系列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和大提琴的独特曲目组合。

  [作品介绍]

  本场音乐会上半场的曲目为7位俄罗斯和前苏联作曲家创作的12首歌曲。梅斯基父女演奏的是根据这些歌曲改编的由钢琴伴奏的大提琴独奏曲。

  1.米哈伊尔•格林卡:追忆曼妙时分

  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年出生,1857年逝世。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创始人。《追忆曼妙时分》是1840年根据普希金的诗创作的一首歌曲。

  2.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摇篮曲,作品16号之1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1840年5月7日出生,1893年11月6日逝世。《摇篮曲》选自他1872年12月写的《歌曲16首》,歌词选自诗人梅科夫的《新希腊之歌》。

  3.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疯狂的夜晚,作品60号之6

  《疯狂的夜晚》选自《歌曲十二首》,1886年作,歌词为阿普赫金的诗。

  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夜,作品60号之9

  《夜》同样选自《歌曲十二首》,1886年作。歌词为博隆斯基的诗。

  5.安东•鲁宾斯坦:浪漫曲(《夜》)

  安东•鲁宾斯坦生于1829年,1894年逝世,俄罗斯钢琴演奏巨匠和作曲家。他的歌曲《浪漫曲》(《夜》)作于1849年,歌词取自波洛甫采夫的诗。

  6.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仙女,作品56之1

  尼古拉•安德烈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罗斯民族乐派重要的作曲家,“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仙女》是1898年写的一首歌曲,以梅科夫的诗为歌词。

  7.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玫瑰与夜莺,作品2号之2

  选自1866年创作的《歌曲两首》。歌词选自科尔索夫的诗。梅斯基父女演奏的是根据此曲旋律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曲。

  8.西撒•居伊:烧毁的信,作品33号之4

  选自俄罗斯作曲家居伊1885至1886年写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七首诗》。

  9.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渴念,作品60号之2

  此曲选自格拉祖诺夫1898年创作的《六首歌曲》,歌词选自普希金的诗。

  10.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噢,永远别再对我唱,作品4号之4

  《噢,永远别再对我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4号《六首歌曲》(作于1890至1893年)中的第4首,歌词选自普希金的诗,表达失恋的怅惘。

  11.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这里是多么美好的所在,作品21号之7

  《这里是多么美好的所在》是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创作的《歌曲十二首》中的第7首,歌词选自女诗人嘉琳娜的诗,表达对美好景色的陶醉和赞美。

  12.练声曲,作品34号之14

  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作于1912年,原为女高音独唱曲,题献给前苏联女高音歌唱家涅日达诺娃。后来此曲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器乐曲。“练声曲”是供声乐演唱者练习所用的乐曲,没有歌词。虽没有歌词,却是意味深长的无词歌。改编为大提琴曲后尤其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

  13.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奏鸣曲,作品40号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作曲家。1906年9月25日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975年8月9日逝世于莫斯科。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成就最集中地体现于交响曲,但他也作有相当数量的室内乐作品,尤其是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奏鸣曲他只写过一首,即这首D小调奏鸣曲,完成于1934年,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却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的杰作。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而不过分”,第二乐章“快板”,第三乐章“广板”,第四乐章“快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