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参演团体及演出曲目综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3:26 新浪音乐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首都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音乐盛会——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此期间,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的音乐团体与音乐家,与我国的音乐工作者在一起,共同徜徉在精湛的高雅音乐表演中;名团群英汇萃,名曲丰富多彩,广大音乐听众将和他们又一次分享音乐的聚会,在和谐优美的音乐中重温共同的文化宝藏,欢度这个属于中国、属于北京,也属于世界的音乐节日。 本届音乐节参演的中外音乐团体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上海四重奏组、柏林国家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台湾新剧团、巴黎管弦乐团等世界著名的管弦乐团和重奏组合,它们都具有出色的演奏水准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些乐团在音乐节期间将争相出场亮相,为这次音乐盛会增加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本届音乐节为听众朋友安排的中外曲目也极为丰富多彩。 首先,特别安排的中国民族器乐专场将展示我国内地和香港作曲家唐建平、罗永辉等人的新作,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也将再次奏响、台北新剧团将把曹禺的名剧《原野》搬上京剧舞台、新创歌剧《诗人李白》也将完成它在中国的首演。 其次,在外国音乐作品方面,广泛涵盖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爵士乐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应有尽有。其中包括维瓦尔第的《为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D小调大协奏曲》、《D大调抒情维奥尔琴协奏曲》、《为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G小调协奏曲》、《G小调长笛协奏曲》、《为两把小提琴、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A小调协奏曲》、《F大调长笛协奏曲》;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莫扎特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舒伯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贝多芬的《莱奥诺拉》第三序曲、《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利盖蒂的《第一四重奏》、《变形夜曲》;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以及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大地之歌》等。 本届音乐节还有几场特别的专场音乐会: 一场是“瓦格纳作品专场音乐会”其中《〈纽伦堡的名歌手〉——管弦之礼赞》是由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移植改编的乐队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第三部《女武神》中的《女武神之骑》是瓦格纳音乐中雄浑奇伟的壮丽篇章,此外还有选自《指环》第四部亦即结束篇《诸神的黄昏》中的《齐格弗里德的葬礼进行曲》、《唐豪瑟》第二幕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咏叹调“你,尊贵的殿堂”,以及《诸神的黄昏》中的祭礼场景以及《纽伦堡的名歌手》的管弦乐改编曲。 另一场是“纪念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的专场演出。这场纪念音乐会将由希腊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巴尔查演唱卡拉斯生前喜欢和擅长演唱以及在她的歌唱生涯中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包括威尔第的歌剧《命运之力》序曲、玛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桑图查的著名咏叹调“你知道吗?哦,妈妈”以及剧中脍炙人口的间奏曲,比才的《卡门》前奏曲“哈巴捏拉和赛吉迪亚”、罗西尼的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的花腔咏叹调“残酷的命运啊!”,普契尼的歌剧《曼侬•莱斯科》间奏曲、《贾妮•斯基基》中劳蕾塔的著名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最后是希腊当代作曲家米基斯•西奥多拉基斯的《火车在九点开出》。 世界著名大提琴家梅斯基和他的钢琴家的女儿合作的音乐会上,将演出由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人作品改编的优美大提琴小品,也是本届音乐界的一个演出亮点。还有王健在天主教东堂内演奏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6首》专场音乐会、世界当代作品专场音乐会、作曲家郭文景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等。 本届音乐节首演的曲目包括叶小纲的《九歌》、潘德列茨基的《第八交响曲》,以及郭文景歌剧《诗人李白》(中国首演)等。 本届音乐节应邀演出的音乐团体包括—— 中国爱乐乐团 中国爱乐乐团是2000年在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的国家级交响乐团,乐团以推动中国的交响乐事业为使命,确立了“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发展目标。经过两个多音乐季的成长历程,中国爱乐乐团目前已跻身于亚洲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列,首任指挥余隆。乐团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巡演,获得巨大成功。该团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德意志唱片公司录制的唱片深受欢迎。中国爱乐乐团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音乐家有过成功合作,其中包括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奇、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伊扎克•帕尔曼、米沙•梅斯基、郎朗、王健、李云迪、普拉西多•多明戈、谢丽尔•斯图德、阿纳托尔•乌格尔斯基、格哈特•奥皮兹、加里•格拉夫曼、伊曼纽尔•艾克斯、萨宾娜•迈耶、林昭亮、竹泽恭子、奥科•卡姆、汤沐海、水兰、克劳斯•韦瑟、邵恩等。 柏林国家乐团:该团从属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乐团,单独演出时以柏林国家乐团为正式名称。柏林国家歌剧院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歌剧院之一,其前身是国王腓特烈二世下令于1742年建成的皇家宫廷剧院,后改称国王剧院,1919年后成为柏林德国国家歌剧院。柏林国家乐团除了作为歌剧院乐团参加歌剧演出外,也举行大量交响音乐会,在这两个领域乐团均代表了德国和世界乐坛的最高水准。自1992年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担任德国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并自2000年起被任命为柏林国家乐团终身首席指挥以来,乐团在交响音乐演奏领域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香港管弦乐团:该团成立于1957年,1974年成为职业化乐团。乐团每个音乐季自9月开始,至翌年7月结束,其间44个星期内,89位乐师组成的香港管弦乐团共演出大小音乐会达二百场之多,每个音乐季的听众总计超过12万认。1989年启用的香港文化中心一直是香港管弦乐团行政办公及演出基地。香港管弦乐团在多位优秀音乐总监的领导下,佳绩日见,被誉为“东南亚的音乐骄傲”。10月4日 上海四重奏:该组合198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成立。第一小提琴李伟刚,第二小提琴蒋逸文,中提琴李宏刚和大提琴尼古拉斯•萨法罗。1985年上海四重奏参加伦敦国际大赛(以前称为普茨茅斯国际大赛)荣获二等奖,由此在在欧洲乐坛崭露头角。 1987年该四重奏组在著名的“发现芝加哥”大赛中获胜,继而与马友友在纽约埃夫里•费舍尔演奏厅同台演出,在纽约乐坛崭露头角。2004年录制其第18和19张CD,曲目分别为门德尔松的八重奏和德沃夏克的 《美国》四重奏》(卡梅拉塔唱片公司)以及周龙的《唐诗四首》(BIS唱片公司)。2005年,上海四重奏在伍迪•艾伦的新片《双生美莲达》中担纲演出。 新加坡华乐团:该团拥有72名演奏家的新加坡华乐团是新加坡唯一的专业华乐艺术团体。自1997年首演以来,其富特色的演奏已让它在华乐界占有一席之地。新加坡华乐团的常驻演出场地是修建后的新加坡大会堂,乐团赞助人为李显龙总理。自成立以来,新加坡华乐团不断制作素质高且多元型的节目。其日益扩大观众群也目睹了华乐团的成长。2004年,在新加坡庆祝建国39年之际,乐团号召了2300名表演者,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华乐队演出“全民共乐”。 班贝格交响乐团:该团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创建于德国城市班贝格,在此之前该乐团是布拉格的一些优秀德国音乐家组成的德国爱乐乐团。历任首席指挥有阿尔伯特、约胡姆、凯尔伯特、施泰因等,2000年起由英国年轻指挥家乔纳森•诺特担任首席指挥。乐团的演奏秉承了深厚的德国音乐传统。 新加坡交响乐团:该团成立于1979年,是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亚洲乐团。乐团由96位成员组成,以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为主要演出地点,同时也在维多利亚音乐厅和其他地方演出。每年演出音乐会逾50场,每个音乐季中当地音乐家和作曲家均占据相当突出的地位。曾到美国、中国内地、捷克共和国、德国、希腊、中国香港、匈牙利、意大利、日本、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国演出。自1997年起水蓝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他提升了乐团的形象和水准,并专注于上演亚洲新作品。 台湾新剧团:该团成立于1997年,系由辜公亮文教基金会衍生,京剧名武生李宝春先生集合了海内外专业青年同好组成。以台北“新舞台”为中心,定期公演“精致好戏”和展演创作新剧,以弘扬传统戏曲,展现精湛的中华传统表演艺术剧团演员均来自台湾戏曲学校毕业,经过九年专业坐科,受过严格的京剧表演、中国武术功夫、传统技艺、民族舞蹈、与乐器演奏训练。团长李宝春,该团系民间非营利性艺术团体。 巴黎管弦乐团:该团于1967年由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和前任音乐总监马塞尔•兰多夫斯基共同创建。乐团的前身是弗朗索瓦•阿本奈克于1828年成立的巴黎音乐学院乐团,阿本奈克是贝多芬交响曲在法国的最初倡导者,他领导音乐学院乐团演奏了大量当不为法国听众所知的杰作,包括贝多芬、舒伯特、韦伯、门德尔松等作曲家的作品。该团的声望很快扩大到整个欧洲。巴黎管弦乐团成立后,艺术总监之职相继由明希、卡拉扬、索尔蒂、巴伦博伊姆、贝奇科夫和多纳伊担任,2000年起艾森巴赫担任艺术总监。 本届音乐节演出的曲目包括—— 9月21日 贝多芬:《莱奥诺拉》第三序曲,作品72号b 贝多芬一生仅创作了一部歌剧,即《费德里奥》,贝多芬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先后为之写了四首序曲,被后人称作《莱奥诺拉》第一、第二、第三序曲和《费德里奥》序曲。莱奥诺拉是这部歌剧中女主角的名字,而费德里奥则是她为营救丈夫弗洛莱斯坦而女扮男装时的化名。 《莱奥诺拉》第三序曲创作于1806年,是为歌剧《费德里奥》的第二次上演写的。乐曲采用了奏鸣曲式,借用了歌剧中的一些音乐素材,在音乐内涵和结构上成为歌剧剧情的概括和缩影。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号,(《皇帝》) 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809年,1811年11月28日首演。此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它在各方面都代表者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 “标题”《皇帝》据音乐学家研究,它很可能是被贝多芬同时代的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约翰•巴普蒂撕特•克拉默后加上的,与乐曲表现的内容无关。全曲有三个乐章,分别为快板、稍快的柔板和回旋曲(快板)。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不间断地演奏。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一直被冠以“命运”的标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学界逐渐不再将这部交响曲附会为人与命运抗争的标题音乐作品,而是将它作为一部具有哲理内涵、结构严谨、各乐章间贯穿着内在音乐逻辑的交响曲。贝多芬于1805年开始构思第五交响曲,1808年完成。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有活力的快板、稍快的行板、快板、快板。其中第三和第四乐章不间断地演奏。 9月22日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5号 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于1854至1858年,1859年1月22日在汉诺威首演,勃拉姆斯本人担任独奏。第一乐章的速度标记为“庄严的”,有着着异常宏伟的规模。在结构上基本遵循着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柔板,有着沉思、内省的抒情之美,处于宏大激烈的第一乐章与充满活力的末乐章之间,它不啻是一片抚慰心灵的精神绿洲。第三乐章为回旋曲:不太快的快板,其主题有着匈牙利民间舞曲火热有力的性格。随着音乐的推进,其中蕴含的乐观因素变得越来越突出。最后,经过一个宏伟的渐强,音乐转为明朗的D大调,结束全曲。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号(《英雄》)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不仅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交响乐创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部交响曲的大部分创作于1803年,全曲于1804年完成,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 贝多芬起初打算将这部交响曲题献给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因而将作品命名为“波拿巴交响曲”。然而就在作品即将完成之际,拿破仑于1804年5月称帝,贝多芬心目中的民主英雄蜕变为旧制度的维护者,盛怒之下的贝多芬抓起他的第三交响曲的手稿,一把扯下了封页,将它撕成两半。1906年,当这部交响曲的总谱出版时,题辞改为了“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这部交响曲的一份手抄总谱现藏于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博物馆,从扉页上可以看到,原先的题辞已被擦去,但仍可以依稀辨认出“波拿巴”的字样。由于用力过猛,擦过的谱纸上留下了一个洞。我们由此不难想象贝多芬擦去他当初怀着敬意亲笔题写的献词时心中激荡着何等的失望与愤怒! 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有活力的快板,第二乐章为葬礼进行曲(很慢的柔板),第三乐章为谐谑曲:富有生气的快板,第四乐章为终曲:很快的快板。整部交响曲堪称一曲对英雄主义的崇高礼赞。 9月27日 纪念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的专场演出 本场音乐会是一场纪念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的专场演出。这场纪念音乐会将由希腊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阿格妮斯•巴尔查演唱卡拉斯生前喜欢和擅长演唱以及在她的歌唱生涯中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包括威尔第的歌剧《命运之力》序曲,玛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桑图查的著名咏叹调“你知道吗?哦,妈妈”以及剧中脍炙人口的间奏曲,比才的《卡门》前奏曲、哈巴捏拉和赛吉迪亚,罗西尼的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的花腔咏叹调“残酷的命运啊!”,普契尼的歌剧《曼侬•莱斯科》间奏曲,《贾妮•斯基基》中劳蕾塔的著名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最后是希腊当代作曲家米基斯•西奥多拉基斯的《火车在九点开出》。 9月28日 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钢琴协奏曲《黄河》 1938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合作创作了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1968年,中央乐团的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几位音乐家根据这部大合唱创作了钢琴协奏曲《黄河》,1970年元旦这部协奏曲在北京首演。全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水谣》、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全曲以气势磅礴的黄河、以及与惊涛骇浪殊死博战的船夫为背景,呕歌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敌斗争极其取得的伟大胜利。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于1900至1901年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代表了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作曲家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它的美妙旋律和史诗般的气魄使它成为受欢迎的协奏曲杰作之一。这首协奏曲于1901年10月27日在莫斯科首演,拉赫玛尼诺夫本人担任钢琴独奏,演出获得了成功。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中板,主要描写与俄罗斯民族密切相关景观——河流。第二乐章绵延的柔板,极为宁静,充满沉思和冥想。第三乐章谐谑的快板,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蹈性终曲,最后到达壮丽的高潮。 10月4日 瓦格纳作品专场音乐会 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特邀请香港管弦乐团在其音乐总监、荷兰籍著名指挥大师艾度•迪华特率领下于北京演出一场以瓦格纳的音乐为曲目的音乐会。迪夫利格近年来改编过一系列瓦格纳的作品,其中《〈纽伦堡的名歌手〉——管弦之礼赞》是由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移植改编的乐队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第三部《女武神》中的《女武神之骑》不仅是瓦格纳音乐中最雄浑奇伟的壮丽篇章,也是音乐上永远受听众欢迎的名曲。此外还有选自《指环》第四部亦即结束篇《诸神的黄昏》中的同样著名的《齐格弗里德的葬礼进行曲》。以擅长演唱瓦格纳作品而闻名乐坛的英国戏剧女高音歌唱家伊丽莎白•康奈尔演唱《唐豪瑟》中的“你,尊贵的殿堂”和《诸神的黄昏》中的祭礼场景以及《纽伦堡的名歌手》的管弦乐改编曲。这场音乐会的曲目足以充分展现香港管弦乐团作为亚洲乐坛劲旅在指挥大师迪华特指挥下所具有的力量和光彩。 10月5日 柏辽兹:《罗马狂欢节》序曲 法国著名浪漫派作曲家埃克托尔•柏辽兹创作于1843年。是其歌剧《本韦努托•切里尼》的序曲。此曲更多地是作为一首音乐会序曲存在,是指挥家、乐团和音乐会听众非常钟爱的一首管弦乐名曲。它描绘的是罗马狂欢节期间纵情欢乐的人群。曲中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歌剧《本韦努托•切里尼》。在一个极其活跃的简短引子之后,出现一段英国管独奏的歌唱性旋律,经过发展后,进入热烈的萨尔塔莱罗舞曲部分,最后在狂欢的氛围中结束。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1号 素有“钢琴诗人”之誉的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共写有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虽然在排序上为第一,实际上却是《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完成在先(1829年),《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在后(1830年),只是由于二者的乐谱出版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后者先行问世,于是铸成了再也无法还原的错误排序。《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中演出更多、也更动听的一首。协奏曲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快板,采用古典协奏曲的双呈示部手法,即先由乐队完整演奏呈示部,之后再由钢琴以变化的形式演奏。这一乐章中有丰富的旋律和宏亮的乐队全奏。第二乐章为“浪漫曲”,舒缓的速度与深情的歌唱打动听者的心弦。第三乐章是回旋曲结构的舞曲乐章,充满茁壮健康的生命活力。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年)这位20世纪现代音乐作曲家被誉为“音乐上的毕加索”。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三部芭蕾舞《火鸟》、《彼得卢什卡》、《春之祭》最为人熟知。《春之祭》完成于1913年,是为加季列夫的俄罗斯舞剧团创作的,后来通常作为音乐会作品上演,此曲副标题为“俄罗斯异教徒的图画”。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包括八段音乐,分别表现八个场景,表现春天万物复苏,热舞劲狂,散发着原始和野性的魅力,表现蒙昧时代的人类对大地的崇拜。第二部分“献祭”,包括六段音乐,表现六个场景:引子——“异教徒之夜 ”,青年人神秘的环旋舞,对被选少女的颂赞,先祖的召唤,先祖的仪式,被选少女的献祭舞。 10月6、7日 京剧《原野》 由台北新剧团演出京剧《原野》。该剧根据曹禺同名原著改编,他的著名三部曲《雷雨》、《日出》和《原野》犹如丰碑矗立于剧坛上。《原野》创作于1937年,是曹禺剧作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全剧围绕着有杀父夺地之恨的仇虎这一人物展开,深刻地反映了伦理道理、封建迷信观念对人性的摧残和吞噬。 该剧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剧中主要角色由李宝春、赵扬强、黄宇琳、常贵祥饰演,乐队指挥:锺耀光。 10月10日 莫扎特:《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590号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3首弦乐四重奏,《F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最后一首。1789年初,莫扎特的学生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亲王请莫扎特随他一同前往柏林,并将他引见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莫扎特应邀为弗里德里克公主创作六首易于演奏的钢琴奏鸣曲以及为国王创作六首弦乐四重奏。在6月4日回到维也纳之后,他立即投入创作,相继完成作品575号D大调、作品589号降B大调和作品590号F大调三首弦乐四重奏,这三首作品被称为“普鲁士四重奏”。 利盖蒂:第一四重奏《变形夜曲》 当代作曲家捷尔吉•利盖蒂1923年出生于匈牙利的迪斯考斯森玛伦市,就学于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后定居奥地利,1967年加入奥地利国籍。作有歌剧《伟大的死亡》,管弦乐曲《幽灵》、《气氛》、《旋律》,声乐与乐队作品《永恒之光》、《钟与云》等,在当代乐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作于1953年至1954年,作品取标题为“变形夜曲”,意味着以类似现代派绘画的手法,将古典意义上的静谧夜曲进行变形式的现代描摹。 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956号 弗朗茨•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596号)是在1928年作曲家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中写出的,是室内乐作品中非常独特的杰作之一,不仅由于其与众不同的乐器组合,更在于其超凡脱俗的感人内涵。乐曲由四个乐章构成,整个演奏时间将近50分钟,堪称为篇幅宏大的抒情长卷。 10月11日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6首》 巴赫为大提琴独奏写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作品编号BWV.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堪称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大师帕布罗•卡萨尔斯慧眼发掘并介绍给世界以来,它们便成为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几乎每一位大提琴家,在其艺术造诣达到一定境界时,都会努力将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出并灌录唱片。王健作为当今最有才华和成就的华人大提琴家,在近年来的一些协奏曲和室内乐音乐会的返场曲已经多次演奏过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这次他将在共鸣效果极佳的王府井教堂演奏巴赫的经典杰作。这场演奏会很可能成为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最精彩演出之一。 六部组曲的每一部均由六个乐章组成,这些乐章多为古风盎然的舞曲。依次为1前奏曲、阿勒曼德舞曲、库朗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吉格舞曲等。 10月12日 当代作品音乐会 俄罗斯女大提琴家尼娜•科托娃演出卢恰诺•贝里奥的《运动》、迈克尔•尼曼的《大提琴协奏曲》(尼娜•科托娃委约作品,世界首演),小提琴家卡罗琳•韦德曼演奏彼得•鲁策齐卡的小提琴协奏曲《...岛屿,漫无边际...》,以及汉斯•维尔纳•亨策的《热情的回忆》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指挥:彼得•鲁策齐卡。 10月13日 中国民族器乐专场 江赐良:《捕风掠影——刺的回味》 江赐良:马来西亚青年作曲家,所作《扑风掠影——刺的回味》,在2006年年末于新加坡举行的“东南亚风格的华乐创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唐建平:《后土》 唐建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其创作领域涉猎了包括交响乐、协奏曲、舞剧、乐剧、室内乐、中国民族器乐以及艺术歌曲等众多音乐体裁。《后土》中表达的人类对于土地的顶礼膜拜以及土地承接了人类的历史与未来,这些无一不表达了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人类与土地之间无法割舍的依存。 罗永辉:书法协奏曲——《沁园春•壶口黄河》 香港作曲家罗永晖受委约而作的《书法协奏曲——〈沁园春•壶口黄河〉》充满想像力和动感张力。它是一曲宽广的音画,对寄寓着中华民族奋进精神的黄河壶口瀑布景象进行音响性描绘。其压轴乐章《灵河墨泻》更堪称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二者的壮观交融。在演奏进行到此段时,著名的多元艺术家陈瑞献先生将在舞台后方通过摄像机,以天幕为宣纸呈现他的浩然诗作和狂草艺术,笔墨的龙飞凤舞伴随着滚滚音流,挥毫者如浪击河岸的脚步节奏浑然一体地交织在一起。 陈庆恩:《楚狂絮语》 陈庆恩,香港作曲家,《楚狂絮语》灵感来自屈原的《楚辞》,以挥洒自如的音乐语汇对楚地文化之古风和神韵进行描摹。 罗伟伦:诗乐《天网》 罗伟伦,香港华乐作曲家。2005年,他为该比赛创作了《大漠随想》。他的华乐作品有《雨中行》,《船歌》,《郑和》等。 《天网》由作曲家罗伟伦根据陈瑞献同名诗作谱写,采用了朗诵、乐队、合唱相互交织的写作形式,极具浪漫气息的乐曲,配合清新动人的词意,展现出一幅错落有致、有立体感的写意画卷。 10月16日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043号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首协奏曲在形式上采用的是巴罗克时期的大协奏曲,以独奏者组成的小组与较大的乐队进行抗衡,独奏组常由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构成,乐队一般为弦乐队和通奏低音。整部作品采用当时流行的三乐章结构即快-慢-快的形式写成,其中两把独奏小提琴之间的竞奏以及独奏与乐队的竞奏充满动感、独具特色。第一乐章:活跃的快板。第二乐章:不太慢的广板。第三乐章:快板。 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18号 1775年10月,莫扎特在完成了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七周后创作了第四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首协奏曲中,独奏小提琴个性更突出,乐队则更为单纯,第三协奏曲中的“对话”几乎听不到了。然而莫扎特风格依然,全曲散发出浓郁的法国韵味。由于第一乐章的主题具有几分进行曲风格,因而这首协奏曲有时被称为“军队”协奏曲。全曲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 贝多芬一生仅作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它完成于1806年下半年,属于贝多芬的中期作品。这部作品的价值在它于1806年12月23日首演时并未被充分认识到,直到1844年5月27日,13岁的约瑟夫•约阿希姆在门德尔松的指挥下于伦敦成功地演奏这部作品,才真正确立了它的不朽地位。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后两个乐章不间断地演奏。第一乐章开头一向被认为是所有协奏曲中最为独特的——由定音鼓以节奏引出明朗宁静的主部主题。第二乐章像是一首朴素而深沉的冥想曲。第三乐章是活泼有力的回旋曲乐章,反复出现充满民间舞蹈的淳朴色彩和充沛活力,洋溢着欢乐和热情,穿插于其间的插部则在统一的格局与情调中展现了对比和变化。乐章最后变化再现,有力地结束。 10月17日 本场音乐会上半场的曲目为7位俄罗斯和前苏联作曲家创作的12首歌曲。梅斯基父女演奏的是根据这些歌曲改编的由钢琴伴奏的大提琴独奏曲。 格林卡:《追忆曼妙时分》 格林卡,1804年出生,1857年逝世。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创始人。《追忆曼妙时分》是1840年根据普希金的诗创作的一首歌曲。 柴科夫斯基:《摇篮曲》,作品16号之1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1840年5月7日出生,1893年11月6日逝世。《摇篮曲》选自他1872年12月写的《歌曲16首》,歌词选自诗人梅科夫的《新希腊之歌》。 柴科夫斯基:《疯狂的夜晚》,作品60号之6 《疯狂的夜晚》选自《歌曲十二首》,1886年作,歌词为阿普赫金的诗。 柴科夫斯基:《夜》,作品60号之9 《夜》同样选自《歌曲十二首》,1886年作。歌词为博隆斯基的诗。 安东•鲁宾斯坦:《浪漫曲》(《夜》) 安东•鲁宾斯坦生于1829年,1894年逝世,俄罗斯钢琴演奏巨匠和作曲家。他的歌曲《浪漫曲》(《夜》)作于1849年,歌词取自波洛甫采夫的诗。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仙女》,作品56之1 尼古拉•安德烈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罗斯民族乐派重要的作曲家,“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仙女》是1898年写的一首歌曲,以梅科夫的诗为歌词。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玫瑰与夜莺》,作品2号之2 选自1866年创作的《歌曲两首》。歌词选自科尔索夫的诗。梅斯基父女演奏的是根据此曲旋律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曲。 居伊:《烧毁的信》,作品33号之4 选自俄罗斯作曲家居伊1885至1886年写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七首诗》。 格拉祖诺夫:《渴念》,作品60号之2 此曲选自格拉祖诺夫1898年创作的《六首歌曲》,歌词选自普希金的诗。 拉赫玛尼诺夫:《噢,永远别再对我唱》,作品4号之4 《噢,永远别再对我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4号《六首歌曲》(作于1890至1893年)中的第4首,歌词选自普希金的诗,表达失恋的怅惘。 拉赫玛尼诺夫:《这里是多么美好的所在》,作品21号之7 《这里是多么美好的所在》是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创作的《歌曲十二首》中的第7首,歌词选自女诗人嘉琳娜的诗,表达对美好景色的陶醉和赞美。 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作品34号之14 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作于1912年,原为女高音独唱曲,题献给前苏联女高音歌唱家涅日达诺娃。后来此曲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器乐曲。“练声曲”是供声乐演唱者练习所用的乐曲,没有歌词。虽没有歌词,却是意味深长的无词歌。改编为大提琴曲后尤其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奏鸣曲》,作品40号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成就最集中地体现于交响曲,但他也作有相当数量的室内乐作品,尤其是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奏鸣曲他只写过一首,即这首D小调奏鸣曲,完成于1934年,是一首艺术价值很高却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的杰作。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而不过分”,第二乐章“快板”,第三乐章“广板”,第四乐章“快板”。 10月18日 爵士乐专场 肯尼•伯勒尔:《午夜蓝调》 美国爵士乐吉他手和作曲家肯尼•伯勒尔在爵士乐领域已有40多年的资历,他除了参加演出和录制唱片之外还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他于1998年获得格莱美作曲奖。他的很多乐曲都是爵士乐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包括这首《午夜蓝调》,乐曲有着高超圆熟的技巧和流畅圆润的表达。 杜克•皮尔森:《苏德尔》 “杜克”即“公爵”,这位“皮尔森”公爵是艾灵顿公爵之外又一位“公爵”。此名系杜克•皮尔森的叔叔出于对艾灵顿公爵的仰慕而为侄子所取,后来成为皮尔森闯荡江湖的艺名。杜克•皮尔森除了是位优秀的爵士乐钢琴手,还是一位优秀的作曲,享有爵士乐“标准曲制造商”之名。《苏德尔》一曲甜蜜动听,诗意盎然,听了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奈杰尔•肯尼迪:《或许在你梦中》 奈杰尔•肯尼迪在爵士乐演奏之外也写作爵士乐曲。《或许在你梦中》是一首情调别致的抒情曲,有爵士乐的伤感,也有明朗的情感表达。 布奇•考奈尔:《阳光小路》 这首由爵士乐管风琴手布奇•考奈尔创作的乐曲具有典型的70年代美国爵士乐的风格,同样有布鲁斯的影子,当然考奈尔的管风琴很有绅士风度,柔缓而不时变化,起伏叠韵,小号直穿入云霄,在高音区冲击着听者的耳膜。 罗恩•卡特:《几乎》 罗恩•卡特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一位世界级爵士乐贝司手和大提琴手,他写的一些乐曲也非常有名。《几乎》是一首意象和内涵丰富的爵士乐曲,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人生中某些微妙的感悟。 朗尼•利斯顿•史密斯:《膨胀》 朗尼•利斯顿•史密斯被很多人认为是当代爵士乐键盘、钢琴手的第一号人物,他的鬼才和神技一直影响着后代的爵士乐手。他出生于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奇满市。《膨胀》是其代表作之一,疯狂激情贯穿始终。 奈杰尔•肯尼迪:《陌生之乡的陌生人》 奈杰尔•肯尼迪的《陌生之乡的陌生人》表达了一种类似存在主义或虚无主义所持的人生观,表达一种超然和虚幻的心境。听来别具韵味。 霍瑞斯•西尔弗:《给我父亲的歌》 霍瑞斯•西尔弗,爵士乐钢琴家和作曲家,出生于1928年。乐曲以质朴著称。《给我父亲的歌》是一首对父亲表示敬意和感念的乐曲。父亲约翰是佛得角的非洲裔葡萄牙人,因而此曲亦在追寻种族和文化之根。 杜克•皮尔森:《雨后》 “公爵”皮尔森的一曲《雨后》在古典的“雨后”美景经典描摹之外增加了一个爵士乐版本。雨后初请,心旷神怡,万物得到滋养,生命力勃发,这是此曲所要表达的东西。 艾沃里•乔•亨特:《我简直要疯狂》 艾沃里•乔•亨特,美国爵士乐钢琴家和作曲家,1914年出生于得克萨斯州。《我简直要疯狂》写于1950年前后,曾高居1956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爵士乐曲排行榜榜首。 杰克•德约翰奈特:《为世间宽恕而歌》 杰克•德约翰奈特1942年出生于芝加哥,爵士乐鼓手和钢琴家,他的《为世间宽恕而歌》带有祈祷色彩,是爵士乐迷心目中最不能忘记的永恒经典之一。 10月19日 维瓦尔第:《为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D小调大协奏曲》,作品565号 维瓦尔第一生共作有500多首协奏曲,其中独奏协奏曲大约有350首,其中为小提琴而作的协奏曲约有三分之二。这些协奏曲的主题简洁、节奏富于动力,独奏与协奏之间更富对比性,中间的慢乐章十分抒情,充分显示了维瓦尔第对协奏曲这一体裁的贡献。 《为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D小调大协奏曲》(作品565号)是著名的《和谐的灵感》协奏曲集的第11首。《和谐的灵感》是维瓦尔第于1711年创作的12首用于各种乐器组合的协奏曲。《为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D小调大协奏曲》的独奏者为两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共有三个乐章。 维瓦尔第:《D大调抒情维奥尔琴协奏曲》,作品392号 抒情维奥尔琴是一种盛行于16至17世纪的弓弦乐器,自本真演奏运动兴起后被再度发掘。这种乐器与我们习见的小提琴等弓弦乐器不同,没有弦品,尺寸较中提琴略大,除7根发音弦,还有7根共鸣弦。发音十分优美。这种乐器的名称直译应为“爱情之琴”。维瓦尔第共作有7首为抒情维奥尔琴的协奏曲,作品392号D大调协奏曲写作年代不祥,约为1716至1717年。 维瓦尔第:《降B大调四把小提琴协奏曲》,作品553号 此曲是维瓦尔第为四件独奏乐器而写的大协奏曲。创作时间约为1711年。 维瓦尔第:《D大调长笛协奏曲》,《金翅雀》,作品428号 维瓦尔第共写有6首长笛协奏曲,每一首均有标题。D大调协奏曲是其中第3首,约写于1728年。因第一乐章里长笛的某些独奏段落特别像金翅雀的鸣啭而得名。共有三个乐章。 维瓦尔第:《为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G小调协奏曲》,作品156号 维瓦尔第创作了数量极为客观的为弦乐和通奏低音的协奏曲。这首G小调协奏曲约写于1729至1730年。 维瓦尔第:《G小调长笛协奏曲》,《夜》,作品439号 此曲是维瓦尔第6首长笛协奏曲中的第二首,因第一乐章为广板,仿佛描述夜晚的静谧,故取标题为“夜”,约写于1728年。共有6个乐章。 维瓦尔第:《为两把小提琴、弦乐和通奏低音而作的A小调协奏曲》,作品522号 此曲是著名的《和谐的灵感》协奏曲集的第8首,包括快板、小广板、快板。 维瓦尔第:《F大调长笛协奏曲》,《海上风暴》,作品433号 这首《F大调长笛协奏曲》是维瓦尔第6首长笛协奏曲中的第一首,约作于1728年。共有快板、广板、急板三个乐章,因第三乐章的音乐迅疾呼啸如海上风暴而取此标题。 10月20日 莫扎特:《 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作品491号 在莫扎特创作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只有第20协奏曲(作品466号)和第24协奏曲(作品491号)是以小调创作的。相对于大调,小调的色彩偏重阴郁,音乐内涵更多悲剧因素。 这首协奏曲于1789年3月24日完成,4月7日在维也纳宫廷剧院首演,莫扎特亲自担任钢琴独奏。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小广板;第三乐章小快板。 马勒: 《大地之歌》 古斯塔夫•马勒,《大地之歌》是整个交响音乐文献中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马勒于1908年夏天开始创作,同年9月1日前全部完成。马勒受中国唐诗的激发而写出了这部独特的交响曲。虽然出现在《大地之歌》中的李白、钱起、孟浩然和王维的七首诗在翻译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但马勒从中国古诗而不是他更熟悉的欧洲文学中找到了与自己的心境契合的因素——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人生的苦难以及尘世生命的短暂——并产生精神共鸣,足以显示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的永恒的、普遍的人性内涵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这些优美的诗篇跨越地理、时代和民族的鸿沟,同二十世纪壮丽的交响音乐融为一体,证明它们确实属于人类心智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他在借这些诗篇表达悲观惆怅情愫的同时展现出极度的凄美之境。《大地之歌》共有六个乐章。第一乐章《尘世苦难的饮酒歌》根据李白诗;第二乐章《秋天里的孤独者》,根据钱起诗;第三乐章《青春颂》,根据李白诗;第四乐章《咏美人》,根据李白诗;第五乐章《春天里的醉汉》,根据李白诗;第六乐章《告别》,根据孟浩然和王维诗。 10月21日 巴托克:《乐队协奏曲》 1940年,巴托克移居美国,生活窘迫,。到1943年春天,这位贫病交加的音乐家已经濒临崩溃。这时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谢尔盖•库塞维茨基到医院探望他,委托他为写一部作品。当时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是代表全世界管弦乐演奏最高水准的乐团之一,库塞维茨基希望巴托克写出一部能够充分展现乐团水准与技巧的作品。翌年12月1日,库塞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了这部作品,获得极大成功。作品之所以取名为“乐队协奏曲”,如作曲家所言,是要“以协奏或独奏的方式对待乐队中的每件乐器或乐器组”。作品的五个乐章均是对这一点的卓越体现。 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共有五个乐章。第一乐章以“引子:不过分的行板”。第二乐章“成对的游戏:谐谑的小快板”第三乐章“悲歌:不过分的行板”第四乐章“被打断的间奏曲小快板第五乐章“终曲,其中没个乐章都对不同的乐器或乐器组加以展示,并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 10月23日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塞缪尔•巴伯,美国作曲家。《造谣学校》是英国18世纪剧作家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登于1777年创作的一出喜剧,描写专以造谣毁谤他人为能事、而相互间又争风吃醋不断的有钱有闲阶层。巴伯的序曲只是从剧中汲取灵感,写出一首欢快悦耳的管弦乐序曲。这首序曲十分清新自然,包含大量技巧发挥 何占豪、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与陈钢合作,创作于1959年,同年首演。该曲以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选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三段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 拉赫玛尼诺夫:《E小调第二交响曲》,作品27号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在他的三首交响曲中,创作于1906年至1907年的第二交响曲艺术价值最高,也最受历代听众欢迎。第二交响曲像是一首宏大、丰富、深情的抒情诗篇,其中充满了使拉赫玛尼诺夫著称于世的宽广感人旋律,这些悠长起伏的旋律中浸润着热情、诚恳、忧郁和诗意,具有清新的、沁人心脾的美。它们令人想到俄罗斯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象和瑰丽多姿的天空,它们更是俄罗斯灵魂的深刻写照,凝聚着质朴而永恒的人类情愫。 第一乐章为“广板—有节制的快板”。第二乐章是一首谐谑曲,充分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精湛的管弦乐配器手法。第三乐章“柔板”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第四乐章“终曲,歌颂欢乐与胜利,有着最典型拉赫玛尼诺夫式的宽广线条,它在乐章末尾的辉煌再现构成了全曲激动人心的高潮 10月25日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58号 贝多芬共作有五首钢琴协奏曲,其中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05年至1806年间,题献给作曲家的朋友和保护人洛布科维茨亲王。1807年3月在亲王府邸首演,贝多芬本人担任独奏。它是贝多芬创作出的笔触最为轻盈、最富有抒情色彩和盎然诗意的作品,体现了他丰富个性中更明朗、平易的方面。全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快板;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第三乐章回旋曲:活板。在第三乐章最后,贝多芬加上了一段尾声,在这里,欢乐变成了十足的贝多芬式狂欢。 莫扎特:《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作品365号 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时间约为1779年1月,此时莫扎特年方23岁,在欧洲各国周游18个月后,他怀着未求得职位的失落与在巴黎丧母的悲痛回到故乡萨尔茨堡,然而此时写出的这首协奏曲仍洋溢着欢乐。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行板;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作品95号(《自新大陆》) 安东宁•德沃夏克,德沃夏克于1893年1月10日开始动笔,5月24日完成。数月后的12月16日,由安东•塞德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首演了这部交响曲,赢得听众极为热烈的欢呼从首演之日起,这部交响曲的不朽地位即牢牢确立。这部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柔板—很快的快板;第二乐章广板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第三乐章谐谑曲:很活跃的;第 10月26日 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号 柴科夫斯基的三部钢琴协奏曲中,《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久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也是很多钢琴家喜爱弹奏的。它完成于1875年,起初遭到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贬责,后由汉斯•冯比罗于1875年在美国波士顿首演,大获成功。1889年,柴科夫斯基将这首乐曲略加修订。这首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极为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第二乐章为“小行板”,主题馥郁清新。第三乐章为“热烈的快板”,呈现出热烈的歌舞场面。基于乌克兰民歌的舞蹈性音乐几经反复,越来越奔放豪迈明丽。最后钢琴与乐队一道将乐曲推向璀璨的峰巅。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创作于1884至1888年。马勒后来于1893至1896年又对之进行了修改。1889年11月20日由马勒指挥在布拉松首演。马勒也将他的第一交响曲称为“音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主要表现了一颗敏感的、受到爱情折磨的心灵对大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原有五个乐章,后来马勒感到过于冗长,删去了其中一个乐章,于是成为四个乐章的结构。第一乐章“慢的,延缓的,像大自然的声音——开始时非常从容”。第二乐章“强有力而活跃的,但不太快”,是一首交响化的连德勒舞曲。第三乐章“庄重严肃的,但不太慢”,是一首奇异的、带有怪诞色彩的葬礼进行曲。第四乐章“暴风般汹涌激烈的”,这是“人间喜剧”的宏大终曲,是地狱般的狂乱景象。乐章最后发展为豪迈而狂喜的高潮。 本届音乐节委约作品专场音乐会 10月24日 北京国际音乐节在过去十年中向国内外多位作曲家委约创作,催生了多部重要音乐新作的问世。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迎来十周年之际,特地向中外两位最重要的作曲家——叶小纲和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委约创作,并将两部委约作品组成这场“北京国际音乐节十周年委约作品专场音乐会”。此举的目的在于强调当代音乐对于音乐健康发展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古典音乐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更新人们的听觉,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唤醒人们对新锐之念的判断力。 叶小纲:《九歌》 叶小钢,中国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系副主任,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出生于音乐世家,四岁起随父亲叶纯之学习钢琴,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8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著教授亚历山大•戈尔的作曲班上学习,1987年获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作曲家塞缪尔•艾德勒博士,约瑟夫•施万特纳博士和路易斯•安德里森教授,至此开始接受世界各地的委约及参加各类的国际艺术活动,创作了众多作品。主要作品包括《中国之诗》、《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江月》、《老人故事》、《八匹马》、《地平线》、《叙事曲》、《冬》、《大地之歌》等。 《九歌》系屈原《楚辞》的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叶小纲的新作《九歌》将以屈原的诗篇为歌词,写出一部既洋溢着古风、又透出豪迈的时代感的交响声乐作品。 潘德列茨基:《第八交响曲》 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当代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1933年11月23日出生在波兰的登比察。曾随弗朗西塞克•斯科里谢夫斯基学习作曲,后进入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师从阿图尔•马拉夫斯基和斯坦尼斯拉夫•维科韦茨,1958年毕业,之后成为该院教授。1966至1968年担任德国埃森民族音乐学院教授。1968年,他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组织DAAD颁发的奖金。1972年被任命为克拉科夫音乐学院院长。 潘德列茨基的作品有《大卫诗篇》、《广岛受难者挽歌》、《圣路加受难曲》、《失乐园》等。《第八交响曲》是他积累多年创作经验写出的一部新的交响曲,不仅秉承潘德列茨基一贯的深沉、严肃的音乐风格以及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其音乐语汇呈现诸多新颖因素,所折射的内涵也更加充满时代的新意。 10月9日 郭文景歌剧《诗人李白》中国首演 《诗人李白》是我国作曲家郭文景目前正在全力创作的一部歌剧新作。此剧定于2007年7月7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央城市歌剧院举行世界首演,之后于10月份在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举行中国首演。这部歌剧将用中文演唱,其创作班子由目前中国著名的作曲家、编剧和导演组成,其中包括郭文景、林兆华、易立明、廖端丽、徐瑛等。《诗人李白》由美国美声国际歌剧中心策划和制作,将在美国演出六场,李白将由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饰演。目前,《诗人李白》的创作已接近完成,它已引起西方歌剧界和一些外国音乐节的广泛关注,制作方确信这部歌剧完全有可能成为经典巨作。 郭文景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凤仪亭》、《李白》,交响乐《蜀道难》、《b小调英雄交响曲》、《远游》,交响诗《川崖悬葬》,交响序曲《御风万里》,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和《社火》等。《纽约时报》称郭文景是“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 许多重要的国际艺术节,如:爱丁堡音乐节、巴黎秋季艺术节、荷兰艺术节、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及伦敦阿尔梅达歌剧院、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法国鲁昂歌剧院等都曾安排他的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或上演他的歌剧。 多年来,郭文景的作品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同时他也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约稿。近年来郭文景的每一部新作都体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新探索,其中有着独特的观念和音乐语言。《诗人李白》是这位作曲家将笔触伸向诗圣李白的一个大胆之举。郭文景在以前的多部作品中,如竹笛协奏曲《愁空山》和交响乐《蜀道难》中已显示出对李白诗歌艺术和个性的浓厚兴趣。林兆华对《诗人李白》的执导将使郭文景的歌剧新作更富有新锐之念。 歌剧编剧之一廖端丽是联合国前首席传译员,曾在联合国工作32年。她年少时即对中外文学深感兴趣,熟稔多国语言──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她在纽约的三十二年里,日间是联合国的传译员,主攻中、英、法;晚上则醉心于笔耕,实践她的写作兴趣。 另一位编剧徐瑛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编剧系,国家二级编剧。曾应美国洛杉矶大学世界文化艺术系的邀请担任该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传统戏曲创作。其戏剧作品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剧院以及艺术节上演出,为当今颇受国际戏剧界关注的中国剧作家。作品包括歌剧《胡笳十八拍》(美籍华裔著名作曲家林品晶作曲)、歌剧《茶》(与美籍华裔著名作曲家谭盾共同编剧,谭盾作曲)、京剧《兵圣孙武》,影视剧创作方面曾改编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康定情歌》和四十集电视连续剧《范府大院》前三集与后十九集到四十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