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李谷一力挺周笔畅:新歌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21:05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上周,周笔畅(听歌,blog)新专辑主打歌《浏阳河2008》全球首播,市场反馈相当好,但在这首歌推出后几天,《浏阳河》的原词曲作者徐叔华、唐碧光致电媒体,表示这首新版《浏阳河》的歌词质量太差,不知所云,并声称可能将起诉《浏阳河2008》的主唱周笔畅等人,及周笔畅所属的北京乐林唱片公司侵权。正在南京演出的李谷一老师表示:“《浏阳河2008》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李谷一说,“《浏阳河》原是湖南花鼓戏《双送粮》中一个小选段。其选段冠名,是借用了已流淌千年的应有名称专属权的河流名称。曲调,采用了大量湖南民歌小调<十杯酒>和花鼓戏元素。原作者的创作本身己包含了对民族与地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浏阳河2008》借用了原《浏阳河》的某些元素为副调,进行了再度创作。这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扬光大,是又一次创新。尤其是,对年轻一代产生了吸引和感召,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我在湖南花鼓戏中,开始演唱《浏阳河》。1975年,我随“上海交响乐团”赴澳大利亚与香港演出时,把《浏阳河》做为独唱“歌曲”搬上了音乐舞台;1978年,“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赴美国演出,我再次演唱了《浏阳河》。90年初,中央电视台创办“东方时空”栏目,请我排摄了《浏阳河》的MTV,并在早期节目中进行了播放。今年,由中国文联举办的迎春晚会上,演唱的仍是《浏阳河》。

  从我第一次唱《浏阳河》到今天助唱《浏阳河2008》,跨过了40多年.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我从戏剧唱法、到民歌唱法,再到现代流行唱法,努力把《浏阳河》从地方戏剧选段,传播为世界华人喜爱的经典歌曲.

  当我听到《浏阳河2008》小样时,虽然

歌词中没有一个“爱”字,可是它饱含着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充满温馨、和谐的“大爱”。所以,我支持这首歌,我支持年轻歌手,面对风浪也无怨无侮。”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