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比赛不是音乐的目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11:20  东方网-文汇报

  上周末连续两天,第八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亚太区选拔赛在上海音乐厅落幕。昨天上午,大赛评委亮相星期广播音乐会并演奏李斯特名曲。大赛评委之一、1986年第一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得主、钢琴家马尔丁·范顿胡克告诉记者:“钢琴比赛有时会出现观众和评委意见相反的结果。在多重‘较量’中,选手一定要明白的是——比赛永远不是音乐的根本目的。”

  中国选手“主场”优势

  前天和昨天,8名来自中国、韩国和越南的钢琴才俊先后登台上海音乐厅。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胜出者将拿到明年3月30日至4月12日在荷兰弗雷顿堡音乐中心举行的弗兰兹·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总决赛的入场券。8位选手分为两组,分别在前天晚上和昨天下午的两场音乐会中逐一登台亮相。曲目分为三组,除了规定曲目外,每个选手可以自选一首李斯特作品。选手虽然在舞台上竭力平心静气,但是难掩巨大压力之下的紧张。韩国选手金基准下台后频频挥汗,还懊恼地自责不该犯的几个小错误。相对而言,中国选手的发挥更为自如一些,特别是在自选曲目上的表现让评委频频点头。中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研究生王函坦言,国际钢琴比赛一般都面临着路途遥远、经费紧张的困难,这次选拔赛在国内举办,中国选手节省了精力和费用,心理上也有“主场”优势。

  中国已是“钢琴大国”

  上海音乐厅是本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亚洲和大洋洲选拔赛的唯一比赛点(另两场将在荷兰的乌特勒支和美国的纽约举行)。评委会主席昆顿·佩伦告诉记者,组委会首次把这样一次国际比赛安排在上海,是因为“整个欧洲都在关注上海”,而且两天的比赛再度证明——近年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选手水准普遍很高”。由于亚太地区的出线名单要等荷兰和纽约赛区结束后统一公布,所以佩伦先生能向记者透露的唯一内幕是:“中国选手赢面很大。”比赛评委之一的李斯特音乐学院教授巴拉斯·索科莱表示:“钢琴的老家在欧洲,可是亚洲,特别是中国正成为钢琴重要的市场。在欧洲的音乐比赛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中国已经是一个钢琴大国。这次能深入实地看到中国选手的状况,我觉得组委会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把握并表现音乐精神

  评委马尔丁·范顿胡克告诉记者,比赛中有时充满矛盾,有选手之间的较量,也有评委与观众之间的较量。“有时候甚至评委也会陷入强烈的心理矛盾,比赛越激烈,胜负判断越微妙——我至今还记得1999年给李云迪打分的情景,他是罕见的天才,我给了他满分,但是他只得了少年组第三。”他告诫选手,在种种较量中一定要明白“比赛不是目的,音乐才是”。另外一位评委雷德里克·丘曾经在1993年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落选而成为备受媒体关注的“无冕之王”。这位因“落败而成名”的钢琴家对钢琴比赛的看法也十分尖锐。他告诉记者:“钢琴比赛的确是一把‘双刃剑’,体现选手职业素养和取悦观众有时候是完全相互矛盾的。真正重要的不是得奖,而是把握音乐精神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它表现出来。比赛只是一次机会、一种平台,坚持自己的音乐理想并不断为之去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本报记者邢晓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