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音乐家陈国华为《小玩意》重新配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15:15  外滩画报

新加坡音乐家陈国华为《小玩意》重新配乐(图)
新加坡音乐家陈国华

  默片《小玩意》是新加坡音乐家陈国华和他的音乐组合配乐的第16部默片。虽然一些表现手法引起了争议,但重新配乐的老电影仍然引起了很多人对老电影的关注。

  银幕上,上世纪3 0年代的默片《小玩意》正在上演,阮玲玉挣扎着从病床上起来,望着前方,此时,悲伤而低沉的弦乐夹杂着二胡和箫响起,还有哼唱的男声,音乐从悲愤到脆弱再到温和,一切又归于静谧。这不是在电影院里放映电影,而是11月2日,由新加坡音乐家陈国华和他的七人音乐组合,在上海音乐厅现场为《小玩意》这出经典的默片重新营造一个音响世界。

  阮玲玉带来的灵感

  《小玩意》代表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这部默片拍摄于1933年,是导演孙瑜的代表作,由著名影星阮玲玉饰演乡村妇女叶大嫂。长达100分钟的电影,情节及情感跨度很大。叶大嫂是位有才华的玩具工匠,深受村里人们爱戴,她受到富家子弟的追求,但无法接受他的爱情;抗战爆发后,她家破人亡,自己也在新年里发疯死去。

  2001年,香港艺术节策划经理苏国云向陈国华建议为中国经典默片配乐,当时西方涌现为好莱坞默片配乐的潮流,喜欢看电影的陈国华欣然同意。在看了15部默片后,他选择了阮玲玉主演的《小玩意》。“我对它情有独钟。我总觉得它是一部不温不火却充满了感情的电影。无论在摄影、演技、场面调度等方面都尽善尽美。电影里有很多场面,有乡村的欢乐景象,也有高潮迭起的悲情戏。”

  电影结尾的悲怆深深打动了陈国华,他把这个结局列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结局TOP 10。他一边惊讶于在上世纪30年代便有如此精彩的电影,一边开始考虑配乐的可能性:“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充满了当时的气息,但并不与现代脱节。”陈国华称阮玲玉是配乐最大的灵感,促使他采用简单而富有浪漫色彩的音乐来陪衬电影的喜怒哀乐。运用小型乐团,制造出较为精致的音响,恰好迎合了电影里所表现的小城乡村气息。电影里,出国留学的富家子弟与叶大嫂之间产生感情,陈国华也相应地用中西乐器的对比来营造文化和地位的冲突。如此,陈国华一共创作了10个不同的旋律主题,在不同段落中穿插使用。

  回上海重映《小玩意》

  2003年,《小玩意》正式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其中一些表现手法引起争议,比如陈国华本人在配乐时还会发出人声哼唱,配合剧情的跌宕起伏,反映女主角悲苦和挣扎的内心。人们不解的是,为何不找相符的女声来对应角色,陈国华解释说,人声或是任何一种乐器并不是代表某个单一的角色,音乐总体就像是电影里的另一个演员,它单独地表达着情绪,推动着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要表达的主题。

  配乐版《小玩意》公演后在香港引起轰动,之后又远赴丹麦哥本哈根参加当地的艺术节。在仓库改装的演出场地里,当地观众坐在地上观赏电影、聆听音乐。表演结束后观众迟迟不肯离去,虽然问的问题各不相同,但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太棒了!这让作为华人的陈国华深感自豪。

  2007年10月,“新加坡节”在上海拉开帷幕。陈国华执意要把《小玩意》带回上海演出,并且指定要在上海音乐厅上演。

  “上海音乐厅曾经是上海最大的电影院——南京大戏院,它于1930年建成,我相信它当年一定放映过这部电影。”时隔74年,上世纪30年代老电影故地重放让陈国华激动不已。他说:“这部电影由喜剧和悲剧有机地组成,成功地跨越时空和历史的距离,而本场演出更是超越了74年的时间,把默片、现代创造的中西融合音乐以及现代的观众结合在一起,一时恍惚,好似南柯一梦。”文/张嫣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